别时容易见时难

2015-05-30 07:37王家淼
看历史 2015年9期
关键词:北北左权八路军

王家淼

左权,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他牺牲时年仅37岁,所幸他为后人留下了一摞鲜活生动的家书,才使我们能透过文字、穿过时间去认识这样一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

70多年过去了,这些家书的纸张已变成了枯黄色,字迹也淡化了许多,然而,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绵绵深情却永远震撼着我们。

志兰: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十几个字。

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

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每日除照常工作外,休息时玩玩扑克与斗牛。志林很爱玩牌,晚饭后经常找我去打扑克,他的身体很好,工作也不坏。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不多谈了,祝你

好!

叔仁

五月二十日晚

有便多写信给我。

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托孙仪之同志带的信未交出,一同付你。

这封信是写给志兰的。志兰,即左权将军夫人刘志兰,1917年生于北京,1992年去世。

信中提到的江明是山东掖县(今莱州)人,北平师范大学肄业,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发起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后任民先山东省队部、中共鲁西南特委、中共中央北方局青委负责人,中共中央太行分局秘书长、中共太行八地委、冀南二地委书记。

北北,即左权将军唯一的女儿左太北,1940年5月生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八路军总部。因出生地武乡是太行山的一部分,叫太北区,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以刘伯承的孩子叫刘太行,而建议左权的女儿取名左太北。左太北长大后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航空航天部等部门工作,曾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计划司副司长,2000年退休。

信的末尾提到的孙仪之是安徽六安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卫生处处长,军委卫生部副主任、主任,卫生部代部长、副部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封家书写于1942年,是左权将军壮烈殉国前几天写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

左权生平

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市黄茅岭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时他就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阅读了《向导》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读物。1924年考入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编入第一队。他在校勤学苦练,受到教官和同学们的称赞。

1924年10月,左权参加了镇压商团叛乱。11月陆军讲武学校一、二队学员转入黄埔军校。1925年1月,左权在黄埔军校由陈庚、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6月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以后历任新12军军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参谋处长,红五军团第15军政委、军长和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1934年10月,长征开始,红一军团作为先头部队,左权经常参与指挥战斗,协助聂荣臻等指挥渡赤水河、过大渡河、夺泸定桥、攻腊子口等战斗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任红一军团代军团长,率部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9月15日,同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4月,日军以108师团为主力3万余人分九路围攻晋东南根据地周围的博爱、邯郸、长治等地区,左权亲自率总部警卫团参加战斗,歼敌千余人,粉碎了日军的围攻,并收复了辽县等18座县城,扩大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日军分三路围攻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左权指挥部队警卫团打麻雀战,粉碎了日军的围攻。8月至12月,左权参与领导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共毙伤日伪军2万余人,破坏铁路、公路2000余公里,拔除敌军据点3000多处,取得了重大胜利。1941年11月,为保卫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他亲自选择地形,指导修筑工事,并指挥总部警卫团不足千人的兵力,采取“以守为攻”“以静制动”“杀敌至果”的原则与日军5000余人激战八昼夜,毙敌1200余人。中共中央军委称赞黄崖大捷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1942年初,日军接连向晋东南根据地发动“总进攻”。2月,日军采取“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等毒辣手段,不断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区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镇一带增兵,进行“扫荡”,被我军击破。两个月以后,日军又纠集3万多兵力,进行空前残酷的“五月大扫荡”。24日,八路军总部机关开始转移,左权亲自率129师及警卫连部署突围计划,在突围中,由于后勤部门对形势估计不足使几千人马阻滞在山西河北交界的十字岭,日军发现了目标,从四面合围,步步紧逼。左权命令作战科长及警卫连长护送彭德怀总司令转移至安全地带,自己坚持指挥突围。在总部机关和老百姓转移完毕、掩护部队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在左权身边爆炸,八路军卓越的将领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时年37岁。

1942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作出决定,将山西省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并在涉县石门村西北太行山麓修筑了左权将军陵墓和纪念塔。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左权灵柩移至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家书中的左权

左权将军可谓将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谱写了自己辉煌的革命生涯、军事生涯,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军事理论文章和著作,但很少谈及自己。正因为如此,这些家书便成为抗战时期八路军高级将领的家书代表作,这十几封出自左权将军内心深处的文字细腻地勾勒出其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多彩世界。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左权所写的家书,除了他给母亲和叔叔的两封信写于1937年外,其余的信都写于左权与刘志兰1939年新婚后至1942年5月壮烈殉国的戎马倥偬、战事频繁、炮火纷飞的21个月中。

1939年2月,中央巡视团到达山西前线,巡视团成员、北平师范大学学生刘志兰随团来到山西后留在晋东南北方局妇委会工作。经朱德总司令做牵线红娘,左权与刘志兰结婚并于次年即1940年5月生下了女儿左太北。

这批家书写作的时间正值百团大战前后,日军将八路军视为华北的眼中钉、肉中刺,为此进行了残酷残忍、灭绝人性的“大扫荡”。面对险恶的战争环境——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是天不雨、地久旱、人缺粮、畜缺草,八路军战士缺枪炮弹药,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却对抗战胜利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家书透露出左权将军对刚刚投身革命的亲密伴侣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这个沉默刚毅的军事指挥员在家书中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

下面摘录几段左权家书中的内容,看看百团大战前后太行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战时生活。

接何廷英同志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地到达了延安。带着太北小鬼长途跋涉真是辛苦你了。当你们离开时,首先担心你们通过封锁线的困难,更怕意外的遭遇。今天安然到达了老家——延安,我对你及太北在征途中的一切悬念当然也就冰释了……你们走后,确感寂寞。幸不久即开始了北方局高干会议,开会人员极多,热闹了十多天,寂寞的生活也就少感觉了。你们走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开展之时……(1940年11月12日左权致刘志兰第一封家书)

前托郭述申同志带给你的一包东西:有几件衣服,几张花布,一封信,听说过封锁线时都丢掉了。可惜那几张布还不坏,也还好看,想着你替小太北做成衣服后,满可给小家伙漂亮一下,都丢掉了,这怪不得做爸爸的,只是小家伙运气太不好了。(1941年5月29日左权致刘志兰第三封家书)

……半年来没接到你的信,时刻担心着你及北北的一切……二月间我们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因为毒伤,老百姓很死了一些人,伤的很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幸而医治较早,大概可以不死了,其痛苦之极也可想而知。……亲爱的,时刻牵挂着你,你当同感,别后将两年了,不能不算久,愿共同努力,多多工作、多多学习度过未来的两年吧。(1942年4月1日左权致刘志兰第九封家书)

文章开头左权殉国前给妻子写的最后一封信中表达出对女儿的思念及渴望全家团聚的心情:“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就在此信写完后不到几天,左权将军就壮烈殉国了。

1942 年7 月3 日的《解放日报》发表了刘志兰撰写的《为了永恒的记忆——写给权》一文,其中有这样的几段文字:“虽几次传来你遇难的消息,但我不愿去相信。自然也怀着这不安和悲痛的心情而焦虑着,切望着你仍然驰骋于太行山际。……在共同生活中,你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我更是一个热情、积极的、幻想很深的青年,在你旁边渐变得踏实、深沉,一面开朗地认识革命事业的伟大规模,一面体验到人生的丰富意义。……或许是重伤的归来,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我将尽全力看护你,以你的残缺为光荣……在任何困难之下,咬着牙齿渡过去。有一点失望和动摇都不配做你的妻子……”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当一个人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那他的生命就会得到永生。

猜你喜欢
北北左权八路军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将军的家信
“画”数学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左权军事理论概述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八路军留守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