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经验浅谈

2015-05-30 08:11郎秀秀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悸心房颤动

郎秀秀

【摘 要】 心房颤动病因多为老年人素体虚弱、禀赋不足、心中神明不能自主,致血行不畅,血脉瘀阻, 而怔忡之疾作焉,其病位在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血虚为主,或兼有阴阳亏虚,标实以血瘀为主,或兼有痰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证。治疗上应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为主。

【关键词】 心房颤动;心悸;辨病与辨证结合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48-02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由于窦房结功能减退,或心脏传导功能障碍,心房异位起搏点应激性兴奋所致。笔者导师陆峰副教授辨治心房颤动具有较为独到的经验,临床疗效较好,现将其三则验案简介如下。

1 病因病机

房颤在老年患者及原有心血管疾病者中常见,主要为冠心病伴有心力衰竭多发,还可见于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其危害较为严重。房颤属于中医学“心悸”、“征忡”等范畴。临床表现可见于心悸、怔忡、胸痹、眩晕、虚损等病证中,脉象上阵发性房颤可出现解索脉、散、涩(短)、非促脉,持续性房颤可出现涩(短)脉,慢性房颤可出现结代脉[1]。严用和《济生方》中载“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盖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君,血富则心君自安矣。”明确指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丹溪心法》提出惊悸病本为心虚,在惊为痰,在悸为饮,认为心悸与痰扰心神有关。以上医家学术观点都表明本病以本虚为主。陆老师认为本病病因多为老年人素体虚弱、禀赋不足、或久病不愈,致心中气血阴阳俱亏,失其保护之职,心中神明不能自主,致血行不畅,血脉瘀阻,而怔忡之疾作焉,病位在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血虚为主,或兼有阴阳亏虚,标实以血瘀为主,或兼有痰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证。

2 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

房颤不同病因及证候要有不同的治疗思路,治应审因论治、因证施药。陆老师总结了历代医家论述,并结合其多年来对房颤的辨治经验,对房颤病因及治疗方法做了如下分析。

2.1 高血压心脏病所致房颤 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症状的主要原发病类型,长期高血压会累及心脏,造成房室腔扩大及房室肌肥厚等原因,易出现不完全性房内阻滞、纤维化,加重心房肌内电生理活动的非均质性程度[2],影响左房的基本功能和机构而诱发心房颤动。西医治疗上主要以降血压为主,并在纠正房颤的同时注意改善心肌供血。中医则辨证施治,若为痰瘀气滞型则可用二陈汤加减,取其化痰、理气、活血、通脉之效;若为肝火亢盛型可用平肝降压方(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黄芩、丹皮、菊花、钩藤、天麻)加减,取其平肝潜阳清火之效;若为阴虚阳亢,可予三甲复脉汤加减;若为肾精不足可用滋肾平脉方(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杜仲、怀牛膝、川芎、当归、地龙)加减,取其滋阴补肾之效。

2.2 冠心病所致房颤 冠心病导致房颤最主要原因是心肌缺血,长期严重缺血可造成局灶驱动机制、心房扩张为特征的电重构,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出现折返性心律失常,成为房颤的触发因素,最终发为房颤。西医治疗以改善血液循环为主。中医治疗心血瘀阻型以活血化瘀为原则,方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湿痹阻型可用六君子汤与温胆汤合用治疗;肾阴阳两虚可选用滋肾平脉方加减。

2.3 心肌炎所致房颤 急性心肌炎患者出现房颤和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浦肯野纤维系统和心房组织广泛炎症导致传导异常所致,亦即存在有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广泛炎症损伤[3]。西医治疗上主要以抗病毒、抗菌、保护心肌疗法为主。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主。方可选用炙甘草汤或益气养阴解毒汤加减,若为温病初起,可用银翘散加减。

2.4 肺心病所致房颤 肺部感染、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都可以影响心肌兴奋及传导功能,导致心律失常[4]。西医治疗上以强心、利尿、扩血管、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上肺气郁闭以泻肺行水,下气清痰为治疗原则,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气阴两虚型可选用生脉散加减;痰浊阻肺型可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3 病案举例

李某,男,7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憋闷1月余,加重3天”于2015年1月28日初诊。症见:阵发性胸闷、气短、心悸,长吸气后得舒。前天夜间因突发胸闷,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缓解。昨晚七点再次突发心悸、胸闷,后自行缓解。纳呆,眠差,二便调,舌质偏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既往史: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②高血压病;③2型糖尿病;④脂肪肝。现服药:脑心通胶囊、培哚普利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检查:CBP:155/82mmHg,HR:86次/分。中医诊断:眩晕病、消渴病、血浊病。西医诊断:高血压病(2级 高危)、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阵发性房颤。陆老师仔细询问病情后嘱咐患者:①禁烟、禁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增加运动,减轻体重。②继续服用以上西药。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肝肾亏虚、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原则,拟方如下:生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8g,知母12g,黄柏9g,丹皮12g,赤芍12g,丹参30g,天麻12g,钩藤30g(后下),泽泻30g,炒杜仲15g,桑寄生30g,夜交藤30g,王不留行18g。7付,水煎服,每日一剂。2015年2月4日复诊,患者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均有减轻,眠可,辅助检查:CBP:150/80mmHg,HR:84次/分。继服14剂后患者心悸、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

按语:陆老师认为治疗心律失常,运用中医整体观,辨病与辨证论治结合,在多种心律失常等疾病上都能收到很好疗效。方中黄芪补气;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知母、黄柏相须为用滋阴降火;泽泻淡渗脾湿;丹皮、赤芍清热凉血;丹参活血祛瘀又清心除烦;天麻、钩藤平息肝风;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养心安神。陆老师认为治疗本病应善于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应用具有抗心律失常药效的中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如清热燥湿药:苦参、茵陈;补气药:黄芪、炙甘草、党参;养阴药:麦冬、生地、五味子、瓜蒌;理气药:枳实、降香、甘松;化痰药:半夏、陈皮、竹茹;活血化瘀药:当归、丹参、川芎、红花。

4 结语

陆老师认为中医治疗房颤以调理阴阳,以平为期为治疗总则。用药上麻黄、附子、细辛不可过量使用,过量亦可导致房颤。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以滋阴宁神、调和营卫为主,缓慢型心律失常以温阳并活血化瘀为主,临床上可收到确切疗效。

参考文献

[1]金栋.房颤脉探讨[J].中医杂志,2012,51(2):185-186.

[2]黄从新.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电生理机制及射频消融前景[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8,7(1):27-28.

[3]董剑廷,李飞,袁勇,等.急性心肌炎并发新发心房颤动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治体会[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2):173-174.

[4]刘玉英.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72例临床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60-661.

(收稿日期:2015.06.02)

猜你喜欢
心悸心房颤动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1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护理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关于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