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15-05-30 18:58方爱红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机电工程高等教育

方爱红

【摘要】分析了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种措施,并对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对加速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还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深远影响[1]。机电工程本身是一个应用面宽、知识更新和拓展速度快的学科,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机电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存在高度单一性的问题,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不利于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机电工程学科培养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目前,许多高校在机电工程教学中仍然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实践教学为辅、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大学生的实验实践及课外创新活动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甚少,在内容上更是脱离实际,很少有实用化的实践创新作品出现。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国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局限于科技文化竞赛一种模式,并且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缺乏必要的场地、设备、资金和技术支持,导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缺乏连续性,培养机制与时代要求不符。

二、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1.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机电工程专业可以分为研究主导型、工程研究应用型、应用技术主导型和技术技能型四种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主导型人才培养要稳定本科生规模、稳定博士研究生规模,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规模,培养目标是为一流高水平的研究、工程应用、应用技术及其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适度发展本科生规模、适度发展研究生规模,培养目标是为具有解决实际工程能力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应用技术及其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应用技术主导型人才培养要积极发展本科生规模,培养目标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技术及其复合型专门人才,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并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大力发展专科生规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实验、试验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技术型、技术与技能复合型人才以及高级控制系统岗位的操作、调试和维护的智力技能人才。实际过程中,虽然对这四类人才的培养有所交叉,但由于各个高校的背景、发展历史、服务领域与办学条件不同,所以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应有所侧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

2.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适应社会对机电工程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机电工程本科教育发展的实际,我系制定了《综合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包括科技创新、职业技能等五个方面,综合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是机电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综合教育学分方可毕业。综合教育学分的设立,使大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创新活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3.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条件。大学生实践创新是综合性高、应用性强的学术研究活动,对实验场地、设备等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固定的实验场地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是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我国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对学生而言是半开放式的,即仅在实验课时开放,平时不开放,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我系在强化实验条件建设的同时,建立了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机制,开放了所有本科实验室,建成了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统一协调管理实验资源的使用。此外,在整合现有设备资源的基础上,建成了一个24小时开放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实验室,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提供固定、便利、安全的场所。创新实验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重要基地,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新局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解决经费支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我系大学生创新基金的设立,解决了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必须的经费支出,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创新基金的使用以课题为导向,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按照“理论结合实际、鼓励技术创新、突出研究重点、注重应用实效”的原则选择课题,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思想观念,按照课题的实际需要,对立意新颖、实用性强的课题适当增加经费额度支持。此外,我系还邀请皇明集团等相关企业参与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不仅为大学生创新基金提供了又一资金来源,还有利于促使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提供广泛的研究课题,使得大学生实践创新成果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源,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几项强有力的举措,我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践创新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果。2010年,我系在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省级奖励59项,相比以往,参赛的学生人数、获奖层次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更令人可喜的是,大学生实践创新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2010年,我系大学生独立研制开发的“51单片机试验箱”、“PLC教学试验台”、“通用电工电子实验室成套设备”等实验设备已经在教学中投入使用,累计为我校节约设备资金10万余元。

四、结束语

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是培养时代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充分的实验条件,是培养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措施,也是创新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通过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改变传统观念,开拓多种途径,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建立长久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对加速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春岩,陈芳,陈攀峰,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06-108.

[2] 贺廉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职业时空,2009,5(9):85-86.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机电工程高等教育
分析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精细化管理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