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做单亲贫困学生的心理抚慰师

2015-05-30 19:19王萍
女子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单亲贫困学生心理障碍

王萍

在多年的救助活动中我发现,单亲贫困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非常脆弱,因为面临经济压力和生活困难,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存在自卑、悲观、缺乏对人生的希望和对社会的信任、社会交往能力较差等问题,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点。因此,对于单亲贫困学生不能单方面停留在物质方面的救助,更要致力于他们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

杨婷是我救助的贫困大学生之一,是她们村第二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可当她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却犹豫了,面对8000元的学费,她彷徨了,不知道该怎么做,杨婷的爸爸更是紧锁着眉头,因为她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这巨额的费用。正当她要放弃的时候,我通过妇联了解了她的情况,决定每年资助她1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她如愿以偿进入大学校园,实现她的大学梦。入学前的那个暑假,我把她接到家里,看到孩子胆怯的眼神,我反复告诉她:不要因为我的帮助有任何压力,一定要无忧无虑地度过4年美好的大学生活。可是内向自卑的她,入学后就再没有跟我联系,于是我就主动给她发短信,安慰她、鼓励她。在我不厌其烦地教导下,杨婷终于打开自己的心扉,有了全新的改变,渐渐地成为一个自信、活泼开朗的女孩儿。知道杨婷渴望母爱,我暗暗告诉自己要给她母亲般的关爱与呵护。每年寒暑假我都邀请她来家里住几天,我们聚在一起促膝长谈,我用自己的故事教育她、鼓励她、激励她,同时引导她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讲自己的大学生活,每次我们都要聊到凌晨两三点才依依不舍地分开,在那种温馨快乐的气氛中,杨婷感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久违的母爱。

杨婷的心理症结,体现了大多数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共性,他们普遍有焦虑感和孤独感。我针对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激发其改善自身贫困状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助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需要。引导他们树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生志向,排解他们的自我焦虑感,培育单亲贫困学生完整的人格与健全的心理,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使他们融入到大家庭里来,感受家庭的温暖。

我资助的另一个单亲贫困大学生琪琪,6岁那年因车祸致残,右腿至今打着钢钉,左腿肌肉坏死完全变为黑色。9岁时父亲入狱,一直跟随母亲长大的他极为内向。母亲靠种几亩地养活琪琪以及73岁的公婆,没有其他生活来源,住的是30年前盖的破旧土房,生活较为贫困。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再加上车祸的创伤,使19岁的他从来没有穿过短裤,高中3年从不敢脱衣服睡觉,并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愿与同学交流。但琪琪学习较为刻苦,有股不服输的劲头。针对这些问题和性格特点,我首先在资金上帮助琪琪,使他按时走进大学校门,同时积极寻找方式方法,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我利用网络和他进行了近两个月心与心的交流,在2014年8月23日,琪琪终于敞开了情感的闸门,哭着向我倾诉10年来内心的压抑。我了解到,因为车祸致使琪琪父亲入狱,并给家里带来了6万多元外债,这些使他非常痛苦,总想尽快为家庭出一份力,但目前自己还要上学,非但不能挣钱养家,还要花家里不少钱,每次放假回家看到母亲劳累的身影,他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了解到这些情况,我和他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沟通,使他认识到,家庭贫困只是暂时现象,需要靠自己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奋斗来改变。我进一步引导他,培养他的自信心,敢于并勇于面对现实,从现在做起,积极融入社会。经过两个月不间断地思想工作,他逐渐排除了心理障碍,重新认识了自我,找回了自信,对学习充满信心,对自己也充满希望。如今,他敢于在众多同学面前脱衣洗澡了,正以积极、良好的心态融入大学生活。

在和单亲贫困学生的交流中,我体会到做好单亲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首先要找好切入点,从贫困生的角度出发,细致考虑,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他们进行了解与帮助,寻找突破口,针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针对个体差异,甚至要当好孩子生活中所缺失的角色,用心交流。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对他们持续关注,在遇到诸如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情感恋爱、就业选择、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竞争压力等问题时,他们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酿成不良后果。

回顾自己的救助历程,我发现只要自己乐于走进这些贫困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们也会把我当成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敢于吐露心声,在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满满的真情与信任,这都将成为我以后帮助更多贫困单亲孩子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单亲贫困学生心理障碍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隐性单亲”对儿童的危害及其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