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的思考

2015-05-30 00:27柴多山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分类管理学生

柴多山

【摘要】当前学生发展不平衡,到高年级(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出现两极分化。为此可以先将学生按学业水平分类,然后进行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检测、分类管理。以期让不同层级的学生达到共同提高。

【关键词】学生;分类管理;平衡发展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相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经历下,为什么最终会造就成就反差很大的学生呢?而根据科学研究,人在刚出生时,先天的禀赋都差不多;正如一块麦田的麦子,特别高的凤毛麟角,特别低的也少之又少。明代学者王艮说,人之天分有不同,论学则不必论天分。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都相差不大;到了高年级,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他们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那么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还是教者态度?是学习习惯、方法效率、还是兴趣意志?可见原因很多,因人而异。在此我套用一句名言,学习好的学生都差不多,学习不好的学生各有各的原因。

同时,在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时,针对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知道,同班学生在学业水平上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而在限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别无选择的面向那些能跟上教学进度的参与者,而无暇顾及那些跟不上节奏的跟跑者。《论语》上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学业水平达到中等以上可以教给其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业水平在中等以下,就不能继续让其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了;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按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经过一定学段后两级分化必然出现,且会日久弥重。那么,我们如何贯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课程理念,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呢?我的想法是:将学生根据学业水平及成因进行分类,然后制定相应策略,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检测,分类管理,从而在学业水平上达到不同层次的共同提高。因此,可进行如下分类:

甲级:学习基础好,学习效率高,学习兴趣浓厚,成绩优秀的学生;

乙级: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效率较高,求知欲强,成绩较好的学生;

丙级:学习基础不稳,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毅力,成绩一般的学生;

丁级: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

不难看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智力问题不是问题,而且我们要相信,智力因素的差异,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个体的勤奋来弥补。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庸言》上说,不可怙者天,不可画者人。意思是说,不可依赖的是人的天资,不可限量的是人的后天努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够针对不同分级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信任学生,相信自己,改进方法,注重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使他们从较低层级向较高层级迈进。

一、让自信的种子生根发芽

丁级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有恐惧心理,学习方法及习惯不好,大多缺乏自信。对此,我们先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以达到丙级水平(学习成绩一般)为宜,让后根据他们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回归到较低年级从更基础、更简单的知识点尝试自学,体验成功,提振学习能力,补足知识系统。课堂交流以概念性问题为主,合作探究以基础性问题为宜。做到目标具体,要求不高,针对性强,易达成目标;呵护他们些微的进步,让他们能够切实体验成功的喜悦,体悟收获的过程,变恐学为爱学,从而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让求知的幼芽破土成苗

丙级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懒散懈怠,缺乏毅力。相应的我们制定目标时就以达到乙级水平为宜,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学习目标的强化,重视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家访或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症结,让后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纠正他们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解决他们心理认识上的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求知欲望,养成良好习惯。

三、让蓄势的幼苗茁壮成长

乙级学生,基础知识稳固,学习目标明确,但学习方法较少,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仍需提高。制定目标时,自然以达到甲级水平为准,重视强化学法指导,着力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全面促进稳步成长。

四、让创新的小树枝繁叶茂

甲级学生,知识系统全面,学习兴趣浓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制定目标时,就要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拓展,鼓励创新,优化能力,并且使他们深切的知道,不进则退,激励他们走向更为全面迅速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不同学科上所具备的学业等级也往往是不相同的。因此,在不同学科上就要制定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把目标渗透到每个学段,每个学期,每一节课。当然,无论我们制定多么具体的目标,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关键还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策略虽然决定成败,但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心态能使我们终身受益,它会催人奋进,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李秀贤.从“圈养”和“放养”思考毕业班学生的分层管理[J].广东教育,2014,(07):97-98.

[2]陈娟.中小学分层分类课题管理机制的实践探索[J].浙江教育科学,2010,(05):36-38.

猜你喜欢
分类管理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瑞典式”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及处置实践
分类管理 综合施策 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小产权房问题简析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刍议——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和我国高校的实践
聚焦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与合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