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批评教育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2015-05-30 00:27白彦民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犯错误效果老师

白彦民

大圣人孔子有言“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作为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更是常有的事情,换句话说,他们也正是在批评和历练中才学会了成长,慢慢地成熟。如果说表扬是给幼苗施肥、浇水,给他们阳光、雨露,那么批评则是给幼苗整枝除虫,为了他们更充分地吸收养分。批评是教育工作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增强自控能力,转变学生行为习惯的“特效药”。恰当的批评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使得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明显的教育功效,否则,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激起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应慎重采用批评方法,做到态度要诚恳,感情要真挚,注意把握批评的角度,讲究批评的艺术。如何实施批评才能起到最佳期的效果,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研讨的问题。

一、批评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批评切忌没有由头,空穴来风,与老师而言,对个别同学的批评,一定要建立在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真相,充分掌握事件事实的基础之上,切不可摸棱两可。出于自我的保护以及认识不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本质,有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往往会找出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如果老师没有掌握事实,就会出现学生误导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结果可想而知。对于全体同学的批评教育,也要有的放矢,依据事件、场景,有目的的进行,且要言之有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富理于情,念情论理,情理交融,空讲几句批评的大话、空话,达不到矫枉过正的效果,也有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二、批评要给学生留有反思的余地。首先要承认,学生是一个能实施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一次两次就达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力量,老师穿针引线,力求点到即止,留有大量的空间余地,给学生一个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当然,这就要求老师的“浅尝辄趾”必须非常到位,意韵深远,言简意丰,值得回味和思索,是学生易于接受的道理。这样还能使学生接受另一个教育,那就是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三、批评要刚柔相济。批评虽应客观,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融入老师的主观感情,感情的投入容易使批评产生正面效果,但要根据教育者对象的性格、心理、情绪、修养、经历及爱好等方面,作到刚柔相济。如对女同学用“刚”,产生感撼力,用刚克柔;对男同学用“柔”,用温暖去化解顽石。使用刚与柔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出发点。含蓄的批评有时比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更好,切记:批评学生时千万别发火,发火只能说明老师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武断专制不近人情、粗暴蛮横、缺少涵养,更说明老师无能。

四、批评要迂回启发。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直接批评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这样可以避免老师与被批评的学生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批评教育中尽可能从侧面间接地批评学生,在学生没有对抗情绪的前提下,用委婉含蓄的方法 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正面影响。

五、批评要掌握恰当时机。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适当的场所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才能收到如期的效果,如选择在办公室、散步、郊游等场地和时机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给以恰当的批评,但要切忌在公众场合对学生大发雷霆、大动肝火,批评学生不在于声调高低而在于你讲的是否在理、学生能否接受你的批评。

六、批评要充满情。对待实在顽固犯错误的学生要学会冷处理,不要冲动行事,对“不听话”的学生,应是外冷内热,不要采取高压手段,硬碰硬,也不要过分迁就,应讲究“心理制裁”让他自己去领会、感觉错误所在,教育要以耐心的引导为手段,不要动辄发火。在 批评学生时如能做到目光中包含深情,态度中蕴藏希望,神情中充满慈爱和关怀,那一定会“化解顽石、融化寒冰”。如果老师批评学生时缺乏感情,往往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新帐旧帐一起算;对学生进行尖刻地数落和粗暴地训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会导致学生反感,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只会口服心不服,达不到预期效果。

总之,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批评是为了不批评,作为一名教师要小心翼翼保护学生的心灵。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得到温暖的依靠时,心理安全得到保障时,教师的批评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猜你喜欢
犯错误效果老师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智珠二则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吸取教育 少犯错误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