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利用写随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2015-05-30 00:27陈久帮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陈久帮

【摘要】功夫是练出来的,文章是写出来的,以漫谈的形式,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写随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了喜人的成果。

【关键词】畅想激发;影评拓展;日记普及;专栏嘉奖

俗话说:“会唱不留口,会写不留手。”作文靠多练笔,千锤百炼。倡导学生写随笔是写作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将从“畅想激发”、“影评拓展”、“日记普及”、“专栏嘉奖”等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写随笔,期待“写作成为学生生命中最美的歌唱”。

一、畅想挑动创作神经

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侏儒警语》中说:“意欲作文而又为自身羞愧乃是一种罪恶。为自身羞愧的心田上不可能生出任何创造性的嫩芽。”①周国平也曾感慨:“岁月把一个个小哲学家改造成了大俗人。”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平庸冗长的灌输式教学只会禁锢思维,抑制心灵,以致好奇的天性逐日磨灭,畅想的快感遥不可及。因此,我们需要畅想!畅想可以解放心灵,畅想可以放飞思绪,畅想是信马由缰,畅想是野渡无人,畅想能激发欲望,畅想能获得自信,不激动就不灵动,不自信就不创造。温儒敏教授在北大承办的“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上发言时曾强调:“作文课和阅读课一样,需要气氛,需要熏陶,需要不断激发学生表达言说的欲望。无论什么教学法,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应当想办法营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动笔的兴趣。”②鉴于此,我在这组随笔正式启动前,提前半月上了这节“畅想我们的十二月随笔”课,创设写作的氛围,开启畅想的心扉。站在讲台上,我满怀期待地述说着我对十二月随笔的期望:

它应该很真(本真)

它应该很美(唯美)

它应该诗意盎然(超然)

它应该飞向未来(永恒)

之所以写下这四行字,是源于我对优秀作文的理解。真正优秀的、有生命力的作品首先是真诚和自然的。应该尊敬文字、贴近文字才能喜爱文字,坚决反对无病呻吟。自然、生活、阅读共同组成肉体和精神的真实。不浮游,不空洞,踩着泥地,用好我们的文字。“邮票传递信件”是平常,可邮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诗意,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陆春祥在杂文《向邮票学习》中充满智慧地阐述了邮票的精神,使邮票的韧劲中透出率性气质和浓郁诗情。诗意来自哪里,来自轻柔的心,来自深沉的思。那么——如果有雪,一定不让它孤单落下!

二、影评拓展创作时空

十二月随笔创作期间,恰逢教学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其间备课组设计了观看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战争影片《钢琴师》并要求完成影评创作的活动。

在我心中,《钢琴师》这部“用艺术的美丽揭开了纳粹血腥屠杀的序幕”、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的影片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它之于写作,就是一眼深厚沧桑的井,就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海。当学生置身其间,他们的眼睛、耳朵、心灵都将接受暴风骤雨式的洗礼。那些在战争中被侮辱、被践踏、被放弃的景象和命运将深深震撼着每个人,“自由、和平”绝不只是口号,那将是从心灵深处激荡起来的呐喊。

周小乐:当我看到钢琴师走在死一般空寂的城市——不,应当说是城市的废墟时,心中感到一种难以言尽的绝望,并且我相信这绝望不及那钢琴家当时心中情感的万分之一。这样的城市,连飞鸟也从不飞过。

影片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时空,给了同学们丰富的情思和创作的激情。结合电影评论写作指导,同学们从作品主题、现实意义、人物、场景、细节、悬念设置、矛盾冲突、叙事线索、情节节奏等诸多方面生发议论,不仅能紧扣“电影”来“评论”,亦能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优秀作品更是构思独特,见解独到。《钢琴师》影评掀起了十二月随笔创作的一次高潮。

三、日记深化创作习惯

“真正的写作,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我要再三强调写日记的重要,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当一个少年人并非出于师长之命,而是自发地写日记,他就已经进入了写作的实质。”(周国平语)这次我们提出的班级日记有别于个人私密的日记,它既有一个相对共同的写作对象——“我、班级”,又可以靠近日记细密和琐碎的特征。似乎可以更自由、更个性,三行两行,长长短短,可以不布局谋篇,即便只是灵感的一个速降,神来一笔,未尝不精彩。谁说这一短暂的精彩不可能成为未来某大作的萌芽呢?曹禺写下旷世巨著《雷雨》之前引起其写作兴趣的,不也“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么?

从2010年12月1日起,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开始了这项为期31天的日记创作,一天之内写作者无数,既有自始至终的日记拥护和跟进者,也时时有新面孔、新形式、新风格,兴之所至,不拘一格。

王利平(12月3日去黄龙体育馆聆听李云迪独奏):所有人都静默了,连呼吸都变得慢起来,他的钢琴声征服了听众,征服了冬夜的冷风。

秦晴(12月11日感慨冷暖不定的天气):这个冬天来得犹豫不决,地理老师的知识突显匮乏。明明已经冷锋过境,今天突然来了片会下雨的乌云,气温却有所回升。早晨一起床便对着一柜衣服不知如何是好。

四、专栏嘉奖创作先锋

在畅想十二月随笔的时候,我看到敖雨飞同学的畅想:“我想开辟一个小板块,叫‘单身万岁,让各位无身边之人的光棍们写一篇赞颂单身生活的大型随笔。”看到敖总(同学们都这么叫)的设想,我哑然失笑,真是率真可爱得紧,从教12年来,我也是第一次碰到敖总这样的女孩,有魄力且充满智性。当专家教师家长都在论述早恋危害的时候,学生中已有如此清亮的声音,岂不可喜可赞?敖同学一直痴迷创作,我阅读到她的第一篇随笔《生死之地的记忆》时就盛赞其记忆之富裕,感受之鲜活,我真的很想搭建一个平台,让像敖总这样的创作型选手来施展手脚。当即,我找到她,对这一设想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愿意做最强大的后盾。有此激励之后,双休日一过,敖总带着优盘来找我,原来她觉得应该发布正式的招募启事,阐述她对这次主题创作的设想,希望选到更多的优秀作品。招募启事摘选一二:

恋爱如果不能让人愉悦,那么这段半空中的感情就没有开始或继续的必要。

我们相信,自己也是可以当自己的太阳神的,单身简单,两个麻烦。

单身的并且还想继续单身的人们啊,我们一起大喊:单身万岁!

我真诚地希望,“单身万岁”可以成为一个心灵的借口,可以让失恋的人们振作起来,让单身的人们不要感春悲秋。

“幸福的爱情都是一种模样,而不幸的爱情却各有各的成因,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太早,或者,太迟。”“要耐心等待。不要太早地相信任何甜言蜜语,不管那些话语是出于善意或是恶意,对你都没有丝毫的好处。果实要成熟了以后才会香甜,幸福也是一样。”相信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稍有不慎,便会沦为说教,非但不能心如所愿,反而风起云涌。如何与学生讲早恋,如何借语文教师的特殊身份与学生讲早恋,我一直孜孜以求良方妙药,今天,敖总给了我一个良机,岂能错过?再则,我始终坚信同伴辐射的力量,某些时候,这些力量绝不亚于更高级别的教育。

我愿意相信青春的孩子自有青春的理性,青春的孩子自有独立的“木棉树”精神。青春珍贵,青春不容奢侈消费,我即是我,不是谁的附属,这样的自我觉醒弥足珍贵!感谢敖总,这组随笔正是开在“十二月随笔”中的奇葩!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共写百余万字的随笔,订成四个集子。这就是生命的旋律,这就是青春之歌,这就是习作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