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孩子作业问卷调查及对策

2015-05-30 00:27方玉琼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做作业作业数学

方玉琼

有读书学习,就必然有作业练习,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在课改的过程中,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究竟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在我校一至六年级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有关数学作业的调查。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作业本身的“魅力”不够,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多数学生只是在“应付地”做作业,认真作业和检查的习惯还没形成。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量的加大,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逆反、恐惧心理也不断增多,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这与教师长期以来把作业的功能偏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们的数学作业题型呆板、形式单调、题量过多、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做作业的快乐,体验不到做作业带来的“成功”之愉,久而久之,作业在学生面前也就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数学作业再显其应有的“魅力”,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做数学作业,并快乐地做作业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了以下的实践和探索,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以生为本,精心推荐作业

1、推荐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在“乐”中做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首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富有一定的趣味性,让作业本身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如:推荐练习作业时可挑选一些富有生活味、儿童化的图式,学生在看到作业的第一眼不是觉得作业很烦,而是一看到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迫切想动手做。同时也可变换题型,如把简单地计算题,变换成“巧夺红旗”、“登山峰”、“谁是计算小能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在“乐”中做。

2、推荐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行”中做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数学作业,也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机械的重复练习,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知识,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如:在学完“分类”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哪些地方用了分类这一知识?学生发现书包、书架、抽屉、冰箱、衣橱、商店、超市、老师的办公桌上等地方都用到了分类。然后我又让他们用分类的知识去整理身边凌乱的东西。结果有整理了书包——大本和小本分开放,有的整理了书架——把科技知识类的书放到一起,连环画放到一起,工具书放到一起;有的整理了冰箱——把蔬菜、水果、饮料和蛋分开放;整理衣橱的更是多样,有的把内衣和外衣分开放,有的把大人和小孩的分开放,有的把夏天和冬天的分开放……

再如,在教学“钟面的认识”之后,我布置学生自制一个与众不同的钟面,结果学生做出各式各样的钟:有方的、圆的,还有卡通模样的;制作材料也不同,有的用卡片、用泡沫、用吹塑纸、还有的用光盘……这些作品形态各异,色彩鲜艳,漂亮极了。这样的练习设计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有的人会与家长或同伴合作);四是对学生进行了数学美的教育,在快乐地行程中完成老师推荐的作业.

3、推荐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在“思”中做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标》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使学生在“思”中解题,在“创”中做题。如:为使一年级学生熟悉数的组成,推荐一道开放性习题,乐乐有两块方方的积木,每一块上面都有六个面,这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这六个数,乐乐用两块积木在桌上掷一次,说出这两块积木正面上的数分别是多少?合起来是几?多次训练,发现创造的思维过程.又如:在连加计算的练习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推荐了一道开放题:涵涵每次投3支镖,根据镖的落点不同,可以得到10分、8分、5分。涵涵投了3支镖所中的分数和可能是多少?(可能是3个10分;可能是3个8分;可能是3个5分;可能是1个10分,2个8分;可能是1个10分,2个5分;可能是……

4、推荐弹性作业,鼓励学生在“自选”中做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而且要求所有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一旦有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是作业做错,随之而来的便是批评或要求订正,于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便进入“作业做得越多,错得越多,心情也就越糟糕”的怪圈,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他们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学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注重以人为本,放出一些自主权给学生,多推荐一些分层、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地水平和喜好自主选择完成作业。如:每天教师在推荐作业时可以在设计一些基本题的基础上,推荐一些提高题、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去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针对部分确定还没有消化新知的潜在生,教师要给他们机会体验作业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总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增加作业的选择性,能更好的张扬学生的主体性,更好的实施差异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需求。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知识为知、能、行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二、为学生服务,关注学生做作业的全过程

《数学课标》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及其他们学习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理,当前对学生的作业,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做作业的全过程,也是一个思维逐步完善的过程,为此,作为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也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全过程。这并不是说教师要在学生做作业的全过程中全程“陪同”,而是指教师应通过一些方法和措施来“关注”、“服务”学生做作业。可以说,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教育的契机,教师每一次批改作业,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一本本看似简单的作业,其实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都蕴涵着学生的个性特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心包装,创设良好的作业情景。要使学生快乐地做作业,教师不仅要精心推荐作业,还应给作业一定的包装,以儿童化、生活化展示给学生面前,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如:在作业中适当穿插“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我能行”、“小小神算手”等,把选择题改为“快乐ABC”,把应用题改为“生活五彩园”……

2、创设平台,加强学生间作业的交流与合作。师生双边的交流互动,增强师生间的友谊,让学生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形式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做重要的作用,根据学生好动和自控力差的特点,有效地监督、提醒引导仔细审题、及时检查、经常反思等良好的作业习惯。

三、请学生参与,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

《数学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在评价学生过程中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作业的批改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具体措施有:

1、学生作业的评价采用作业质量和作业态度综合化。如:优☆☆表示作业完成质量特好,☆☆表示学生完成作业时的态度较好(认真做、及时检查、书写工整等)。

2、适当增加一些儿童化的评语。评语可采用符号或文字,如:教师可以简笔画画各种表情地脸,通过脸的表情来表示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满意与否。还可采用微型评语,因为微型评语是错误的杀手锏,微型评语是师生间的“悄悄话”,不只是语言,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如:“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咱们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字写大一点,你能做到吗”、“作业进步很快,老师期待你更上一层楼!”、“你又进步了”、“你的作业书写太漂亮了”、“相信你不会把今天的任务留到明天”、“老师真想表扬你,但是……”等话语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3、请学生参与做做小老师。课堂上师生换位,加强了师生间的共同活动,沟通情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学生愉快地参与认知活动,兴趣盎然,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辨析的能力,不断提高思维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学习成功的成就感,体验到作业的快乐。

4、实行订正三步曲,提高学生反思意识。当学生订正时,要求学生:一看(错在哪里);二想:(为什么错);三订正:(独立订正),只要学生及时订正,并能改正错误,都适当的在原来评价的基础上加分量,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让学生能快乐地做作业。

猜你喜欢
做作业作业数学
不爱做作业的丁多
做作业
独立做作业,我可以!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做作业(2则)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