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历练自己

2015-05-30 10:48王宗礼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8期
关键词:驻村定点群众

王宗礼

现如今,曾经曾经靠人背马驮的达哇村群众,在家门口喝上了清冽甘甜的饮用水;曾经出门无路的乡亲们,也被笔直平坦的马路,引向草原之外的广阔世界。

在同德县扶贫攻坚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基层党组织凭着攻坚克难的勇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扶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带领群众正一步步迈向富裕、和谐、文明的大道。

农村富不富,关键靠干部。从“输血”到“造血”,从粗放“漫灌”到精准“滴灌”,干部是一条条“管道”和“桥梁”,在他们所在的贫困村,扶贫干部了解每户的详细情况,用脚丈量过那里每一片泥土,无私无畏,日夜坚守,只为村庄早日走出贫困。本刊特别邀请1名驻村扶贫干部,记录下了他的驻村扶贫经历。

2013年5月新一轮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启动后,我被选派到省委组织部定点扶贫村——互助县台子乡多士代村挂任党支部副书记,驻村蹲点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两年多来,累计走访农户972户次,解决工作中大小问题矛盾134件,落实帮扶项目18个,落实帮扶资金2477.86万元,使全村365户农民户均受益近7万元,有效改变了该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简单总结这次挂职经历,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概括:“高规格接受指引,零距离接触群众,深层次感知基层。”

多角度接受指引——解疑释惑、快速融入

刚到村上工作时,大家只知道我是省直部门派来搞扶贫的,想着我带了很多钱,能为他们解决很多问题、干不少的事情,正如村支部书记祁永平说的:“这回我们碰上‘财神爷了”。熟料,真正与我接触一段时间后才知道除了一床被褥、几本书籍之外,我什么都没带到村上。望着他们渐渐失落的神情,我一边和他们多次闲聊,深度挖掘他们内心淳朴的想法和期盼,抓紧时间编制工作计划和有关项目文本,一边联系省、市、县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希望能为他们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别辜负了群众的热切期盼。

后期工作中,在省委组织部领导、省扶贫局领导和部办公室负责扶贫工作同志的悉心指导下,结合自己走村串户的调查了解,科学分析出了导致多士代村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产业型和个体性贫困原因,梳理出了制约多士代村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主导产业还未形成、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个别农户脱贫难度大五个方面的因素以及道路交通、产业基础、群众素质、文化底蕴和组织优势五方面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出了到“2015年底实现人均纯收入20%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年收入15%的增长速度、达到10万元”“一年见行动、打基础,两年有成效、上规模,三年抓巩固、能发展”的定点扶贫工作目标和思路,并在2015年初提前完成。

回顾近两年的挂职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显著的工作成绩,完全得益于领导同志和各级组织的关心支持,省委组织部部务会领导同志多次到村指导工作,悉心问候我的学习生活情况,给我莫大鼓舞和鞭策;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互助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台子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更是周到安排我的工作生活条件,对每一项工作给予悉心指导和帮忙协调,使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心底产生的困惑,迎刃而解,成为了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的无限动力。

零距离接触群众——真情醉人、温暖如家

两年多时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见的最多、说的最多的全是双眼充满期望、务实不失滑稽的农民群众,不管是叔字辈还是年龄与我相仿的,也不管是在家煮饭喂猪的还是外出打工的,看见他们不一定能叫上名字,但与他们的工作相交、生活相融,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驻村工作不久,在协调落实的第一个惠民项目——农村危旧住房改造的名额分配上,个别乡村干部优亲厚友分派失当,造成群众极度不满,这才让我感知基层工作的复杂和困难。在连续三个昼夜走访调查,按照“三议一表决”程序讨论重新提出分派方案并在全村范围内公示后,接到5位村民电话说“这份危旧住房改造分派名单好着很,我们都很满意”时,我才为自己不顾及要一起共事两三年乡村干部的情面、执意调整名单的做法冒了一身冷汗。然而没想到的是,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以更大的热情帮助我解决定点扶贫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比如:标准化小学建设采取土地兑换解决操场用地问题的建议,就是村支部副书记祁生云提出并陪我逐门逐户作群众解释劝说工作的;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实施中,个别农户因担心土地深挖会破坏土层、干扰大型机械进田施工,是原村委会主任祁才仁和老党员白世恩主动请缨,去做说服工作的;女村民龚生琴得知我家里人手少、一岁多的儿子无人照顾的情况,执意要我把小孩带到村上,她负责照看;再比如,每个周末准备回家时,村委会门口总会有村民或提着半袋洋芋、或拿着自家做的锟锅非要让我带回家尝尝,不拿反而惹得他们堵在路上骂我不近人情。

正是多士代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无私相助和热情参与,驻村开展定点扶贫期间每一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和困难,都不再是推进定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障碍,反倒激励我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做好组织交代和群众期盼的每一件事情,来回馈淳朴、憨厚的土族群众对一个外派汉族年轻干部的信任和支持。

深层次感知基层——认识深刻、受益匪浅

多士代,这个坐落在互助县台子乡牛头山下的土族村庄,和全省其他农村一样,除了贫困,就是静谧中参杂着几分零乱。去驻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之前,自认为有两年多大学生村官和两年多乡镇科员工作经历的我,在农村工作中不会遇到什么太大的难题,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在组织全体村民开展高原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中,针对村里环境卫生较差、村民侵占硬化道路、广场晾晒粮食、堆放砂石影响通行和村容村貌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制定《村规民约》《村民守则》,组织村社干部和老党员进行逐巷逐户督查整改。其间,因为个别几户农户不听解释劝说,半夜跑到我在村委会的宿舍大喊大闹,使我对整治村容的工作决定产生怀疑,并对定点扶贫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激情和信心。就在这个时候,乡党委书记得知情况后带我去另外一个村卸任党支部书记的家里,闲聊间得知这位老支书在任期间带领群众上山植树,苦战15年不改初衷。还得知组织群众上山植树也遭到很多人反对,甚至有人推翻他家祖坟上的石碑以示不满,可老支书还是一如既往组织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换得今天生态美好、家园整洁,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从老支书家出来,我豁然开朗,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入乡驻村干部,绝对不能因一点点工作中的挫折就改变初衷,必须时刻把自己和工作放在人民的立场上,每做一件事必须以是否更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是否更有利于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为权衡标准,最主要的是要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决定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两年的挂职扶贫不仅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改变了村庄面貌,而且多士代村被互助县文明委评为“全县十佳美丽乡村”,而自己也被省扶贫局授予了“全省焦裕禄式扶贫干部”的光荣称号。表彰是鼓励鞭策、激励前行,更是满怀希望的期许。从事定点扶贫工作的职责有一天会结束,但定点扶贫收获的群众工作理念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指引我人生的每一步,也希望更多的青年干部参与到入乡驻村开展扶贫的工作大潮中,与我一起感受别样人生!

猜你喜欢
驻村定点群众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