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5-05-30 16:04王玉芳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孩子

王玉芳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它是人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因此,无论做什么,都得从兴趣出发,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对于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形成,对于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只是靠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喜欢的就好好学,不喜欢的就放弃,学习数学和玩玩具一个样,根据喜好去决定是否投入,为此,这就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深的难题,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迫在眉睫。

一、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的原因

1、教师因素

目前在一线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水平偏低,不能跟上新课改对数学教师的要求,这些教师根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年龄偏大,墨守成规,很多老师象老学究一样,就是很枯燥很死板的教学,不能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能够领会教师知识点的传授,对于中等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滑坡,数学成绩两极分化非常明显。

2、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离婚率逐年增加,离婚后的父母自己为了寻找第二春,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照管,还有的父母虽然没有离婚,夫妻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还有的父亲为了轻松,把孩子直接送到私立学校或者托管,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不闻不问,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无人问津,小学生随意性特强,需要外界的干涉和管教,一旦失去家长的教育,注意力就会从学习转向玩乐,日积月累,孩子成绩就会明显下降。

3、学校因素

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全国上上下下提倡新的课程改革,学校领导一味的对教师强调新课改,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另外,现在学校的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各个方面的危机,领导一心抓安全,抓学校环境建设,只要整个学校不出事,学校校园环境达到育人的目的,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整个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只要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学生成绩是否提高也就无足轻重了。

以上几个方面严重制约了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兴趣的途径

1、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来,教师就要想方设法的不惜浪费时间和精力设计一个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节课的开始是否能很快的抓住学生的心,对一节课的成败非常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独具匠心的课前几分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产生“课起趣生”的效果,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

例如,学生容易混淆“面积”与“体积”这两个概念,尤其对“体积”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体积”的概念:首先拿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样高的,然后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放一块石头,问:“你看见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发现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教师追问:“这是不是说明这个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学生马上否定。“那是为什么呢?”学生抢答:“老师,您放的石头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已经进入状态。教师又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进另一个杯子中,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第二个杯子的水平面超过了第一个杯子。教师再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第二块石头比第一块大,它占的地方就大一些。”经过这样的导入后,教师再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时学生已进入课堂学习中,对体积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法多样

教育部在2003年4月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形象感知进入抽象思维的转化,很多知识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在孩子看来,难度很大,很多问题孩子无法理解,难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讲究教学方式方法,学生一旦理解不透,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间接导致成绩的下降,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新颖独特的适合孩子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便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无论那种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所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联系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更能在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其原型,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课堂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热爱学生

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孩子看待,别歧视学生,对于不同程度的孩子,一视同仁,耐心细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数学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斥责等,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

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很多很多,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真正作到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认真钻研,改进教法,想法设法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孩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孩子的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