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2015-05-30 17:59陈轶敏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差错数学过程

陈轶敏

在教学变得日渐繁忙的今天,我们常挂嘴边的有效的数学教学变得越发的空洞,那么身为一个数学教师,必须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掌握新方法,将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落到实处,还学生一个可以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研究问题的课堂。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每一个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传授教学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课堂更是如此。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这就体现了课堂提问所起到的师生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双边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然而课堂上许多学生表现出来的不爱举手发言,呼而不语,启而不发,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无疑给数学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做到以下的几点:

1.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要过难,更不要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当教师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问题提出来,这种让学生无所适从而只能选择面面相觑,目瞪口呆的问题,只会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这样的提问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毫无疑问没有一点效果可言。

2.教师的问题要表述清楚,让学生知道如何回答。

教师的提问,必须是准确、具体,并且一定不能产生歧义。如果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那么这样的提问是毫无意义的,只会让时间在沉默中一点点的被浪费掉。

3.教师提问的用语要适当,让学生愿意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不要刻意的加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或者“非常难”的定语。问题的难易程度不是教师说了算的,而是看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就是简单,不理解了就是难的。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那里可能就是难的,这就可能造成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那么身为教师,我们就一定要摒弃这样的障碍。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用语一定要非常准确。如果学生回答得对,是难的问题就一定要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难,不会也很正常的。”对于那些真正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4.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不要让学生急于回答问题。

沉默有时候不是学生不会,而是他正在思考,他们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所以我们就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而不要让学生急于回答问题。

二.有效的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兴趣问题,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愿意学,这样作为学生内在动力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激发,有效的数学学习才能被积极主动的展开,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习兴趣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以此达到学生兴趣的广泛流畅。

2.坚持认真,仔细的做题

许多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经常出现由于粗心马虎造成的错误,其实究其原因是学生养成了粗心大意爱马虎的坏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甚至每一个题的细节都思虑周详,养成全面细致考虑问题的习惯,对学生的益处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动笔能力,尤其是数学当中的解答题,几何证明及函数类问题一定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注意过程的条理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养成认真思考,仔细审题,规范做题的好习惯,这对学生的日后的成长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磨砺学生的意志

困难和挫折作为磨练人意志的的试金石,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战胜困难的喜悦,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得以表现,在经历挫折与挑战的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堂中许多比较抽象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中,教师很难通过讲授让学生把这部分的知识点掌握的清楚明白,但是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用“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一自然现象为素材,编排出相应的多媒体授课内容,用“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这一美妙的景象,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牢记直线和圆相切、相交和相离的情况。多媒体技术直观性强,生动形象,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数学课堂的教学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情景中感受、认识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在实验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识,让整个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和神奇的色彩,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获得数学学习的兴趣。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有效的利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上是实践活动,然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思考性、应用性和操作性,让学生在操作中激发兴趣,在思维中学会思考,在应用中掌握策略和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了数学内容各知识点、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活跃自己的思维,真正做到了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教师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老师评价,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这样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过程都是有利的。

五.“差错”教学的有效运用

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和学生在这个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在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会出现差错。“差错”反映了正确的价值观。著名心理学家盖耶指出“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所以课堂教学中的“差错”是极为珍贵的。出现了错误教学才可以有价值的展开,当越多的学生注意力变得集中,更多的学生跃跃欲试,学生的智慧将会在辨析中得到真正的启迪,从而即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身为教师我们要接受学生的“差错”,包容学生的“差错”,更要允许学生出“差错”,让“差错”发挥其积极的效应,力争使差错彰显我们教学的价值。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路还很长,身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提高教学的方法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行之有效的高效的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差错数学过程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