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5-05-30 17:59许文平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许文平

【摘要】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完成数学思考的基础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重计算;严要求;练思维;养习惯;强训练;家校合

身为小学数学老师,总会听到孩子们说:“怎么又马虎了呢?”。家长也经常抱怨:“孩子计算能力太差了。”学生计算能力不够准确,也是最让我们老师头疼的事情。新课程要求中虽然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

所以,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重视计算,提高兴趣

数与计算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究其原因,可能与我们老师自身的理念也有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准备公开课,我想很少有老师愿意以计算的知识点为主题。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在他们心中,计算就代表着枯燥、乏味、单调。家长也觉得,要想计算好,只需要进行 “题海战”。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学生计算不准确。

所以,要想提高计算准确率,就要先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计算。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

重视计算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现代教学手段比较先进。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

二、严格要求,讲清算理

在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只有过好计算关卡,才能顺利过渡高年级。换句话来说,计算不过关,到高年级是寸步难行。

怎么才能过好计算关呢?首先要保证计算的正确。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在讲究计算正确的同时,也要求合理、灵活。比如我们教学:小数乘法,有各种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再比如混合运算,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身为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

三、思维训练,学会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级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思维训练。怎么加强呢?

首先我们要提供思路。现在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体验,重视 “说”的训练。我们就要给学生关于“说”的指导,也就是给学提供思路。

其次要重视操作演示。比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让学生体会“相同数位要对齐”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次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算法,就可以引导学生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比如:根据商不变性质,可以转化复杂的除法计算。

最后重视估算,判定答案。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1.25×0.8。学生首先会想到0.8小于1,积就小于1.25。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认真态度,良好习惯

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首先要养成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有的学生总会将数字抄反。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要仔细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还要形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

其次是审题的习惯。一要审数字和符号,二要审运算顺序,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然后再动手解题。

再次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最后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当然,还要养成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五、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计算能力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训练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重视口算。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每个年级对计算的要求,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我们可以经常出示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值得提醒的是: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便运算,是中高年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所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至关重要。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掌握了方法,才能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我们可以利用零星时间,经常安排练习。哪怕只有3~5分钟的简便运算练习,长期进行,持之以恒,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值得提醒的是:简便运算的变换练,也要让学生多多接触,不要只会做明显的简便运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学习的更高境界。

六、家校合作,巩固能力

光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家校合作,才能让教育的魅力更大化。家、校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走向成功的教育。我们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首先,可以请求家长每天固定或随机给孩子进行口算训练。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拥有比较快的反应能力,可以在起床前,临睡前,饭前、饭后等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的时间,给孩子出几道口算题,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孩子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

其次,孩子和家长也可以相互出题,积分大比拼。家长也参与答题,会激发孩子们的英雄情结。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亲子间的关系。

再次,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计算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一步步训练成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养成喜欢计算、善于计算、验算计算的良好习惯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钻研,不断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