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整治存在问题和措施研究

2015-05-30 19:02邢志刚
中华建设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河道整治防洪

邢志刚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河道整治措施与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河道整治;防洪;水质污染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urban rivers exist

Xing Zhi-gang

(Hebei YuZeHang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and electricity co., LTD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river training, river regulation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River regulation;Flood protection;Water pollution

1. 前言

河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各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景观上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防汛排涝系统日臻完整,水环境日趋优美。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环境意识薄弱,河道管理观念相对滞后等原因,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2. 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防洪能力不足。

目前部分干流河道还不同程度存在堤身单薄、防洪标准偏低,不少河道防洪能力未达到设计标准,部分河道两岸没有护岸工程,汛期洪水容易造成堤倒田毁等情况。

2.2 水质污染严重。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盛,水质严重恶化。

2.3 河道淤积严重。

山溪性河道由于上游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淤积;平原河网由于水流和船行波对河道边坡的冲刷等原因造成河道淤积。

2.4 河道形态均一化,影响生物多样性。

(1)在我国江南河网密度高的地区,裁弯取直设计理念把河流自然状态的弯曲形状改变成直线,使自然河流中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改变。在横断面上,改造过的河床常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断面,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另外,河道疏浚工程,主要关注清淤工程量,往往忽视原有河道断面的生态合理性,也使得河道断面出现均一化倾向。

(2)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片面强调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5 河网水面面积不断减少。

(1)由于违章设障、废弃料乱堆等因素,改变了河道的天然断面形态,造成流水不畅,行洪受阻,影响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

(2)一些位于城市和发达城市的河网,由于造房、修路等建设活动,任意占用、填埋河道,建筑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任意倾入河道,侵占水面面积,致使许多河道缩窄变浅,减少了河网的调蓄容量。

2.6 河道护岸结构单一化。

长期以来,河道的自然特征被渠道化,水边植物、微生物、鱼类的生长环境被恶化,水流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不足。以往的护岸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因此,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岸、现浇混凝土护岸、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岸等结构,这与现代人追求人与环境和谐不相符合。

3. 措施与建议

3.1 科学、合理规划。

针对以往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规划设计中应克服单一的防洪排涝的传统观念,考虑到城镇整体建设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以生态型、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达到安全、资源、环境的有机结合,标本兼治,形成相互沟通、流动畅通的河网水系,从而营造优美和谐的城市水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河道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3.2 加大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水行政执法力度。

(1)河道整治和水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充分认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河道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应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河道水环境保护知识.争取各部门和老百姓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加大对沿岸居民和企业的教育力度,大力宣传河道保护法规和制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爱水、护水的良好风气和环保意识。浦东新区环保部门通过编写、出版通俗易懂的校园环保教材.对青少年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和行为引导,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2)针对一些企业擅自填堵河道、偷排泥浆、排放污水等违法行为,水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水务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使企业严格执行河道行政审批制度。避免“先斩后奏”的现象出现,共同维护安全和谐的河道水环境。

3.3 实施截污纳管。

控制污染源是河道整治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将沿岸直排河道的生活污水截流,统一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系统,排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对于没有条件统一纳管的乡村地区,应在小范围内建立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经初步处理后再排人河道。此外,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也是截污的一个方面。

3.4 推广河道生态化整治。

(1)种植水生植物。

对于富营养化的黑臭河道,在河道中种植菹草、大藻、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构建生态浮岛。吸收水体过剩的有机营养,使水体恢复自净功能,改善水质,也有利于鱼虾生存,达到平衡生态、消除黑臭的目的。在河道岸边浅水区可种植菖蒲、水葱、芦苇等水生植物,营造丰富的乡土植物群落景观,既吸收污泥营养,又能够保护岸坡防止冲刷和侵蚀,同时还能美化河道水景。

(2)推广生态护坡。

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护坡衬底能阻断水体和土壤的自然交换.水下植物无法生存.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良性自然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水体失去自净能力,容易导致河道黑臭。河床衬底还切断了地下水的补给通道,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因此应尽可能采用杉木桩、透水砖、直立块石、绿化植物等护坡形式,以保持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

(3)保留河道形态的自然特征。

现代景观生态学证实,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故而河道设计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以形成浅滩深潭的多样化水流特征及水体结构,构造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条件。

(4)人工曝气技术。

在流动性差的河道内,水体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氧量,大气又不能及时补充,溶解氧含量大幅度降低,威胁好氧生物的生存,有机物不能被分解;同时,厌氧细菌繁殖,形成厌氧分解.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气体,导致水体黑臭。在河道中安装曝气机,向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充氧,可以改善水质。这种曝气充氧技术见效快,无二次污染,在国内外河道治理中应用普遍。

4. 结语

总之,城区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即属多功能、多学科交叉工程,许多同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需要有关方面从长远的、全方位的角度全面深入地研究、从而使河道治理取得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河道整治防洪
夏季防洪防汛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河道整治及根石加固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月潭水库防洪库容的确定
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的设计措施分析
分析混凝土孔板护岸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河道整治中生态及景观的护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