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015-05-30 16:15周祖祥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创造性

周祖祥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观点。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前提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人。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师无论在教育或教学工作中都成为“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因素,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需要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善于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

小学数学教学,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成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只是枯燥的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作为学生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就要深钻教材,努力发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引导学生通过将空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的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它的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后,我启发学生仍然用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换种方法做实验证明这个结论。结果班上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将空圆柱装满水,倒入空圆锥里,观察倒了几次;第二种是将圆柱的高平均分成三份,然后装入三分之一的水,倒入空圆锥里;第三种是将圆柱的高平均分成三份,将空圆锥装满水,再倒入空圆柱里。整形个实验过程,学生都乐此不疲。充满浓厚兴趣。我不禁惊喜地发现,教学中的创新因素,不仅可以增强其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其创新意识,真是事半功倍啊。

2、善于“刨根问底,追本求源”,循循善诱

学生每次的大胆发言,有的正是教师所需要的,有的则离题万里。但不管怎样,教师都要认真负责地对待他们的见解。对于有新意的发言,给予鼓励和表扬后,再引导说出他的想法。这不仅向展示了他的创造性思路,而且又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对于错误的回答,有时也可请他说说想法。很多时候,学生讲着讲着,突然“噢”地一声“我错了”,这时,教师投去心领神会的眼神,再循循诱导他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又为他下一次的探索注入了自信。

3、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杰出的数学家们之所以取得惊人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对数学具有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儿童就是用好奇心认识世界和探究事物的。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在黑板上任意写两个分数,问这两个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吗?学生经过笔算作出回答后,教师说:“不用笔算,只要你们任意报出一个分母是200以内的最简分数,我马上就能说出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不信,谁来考考老师?”于是学生兴味盎然,踊跃考师,经过几个回合,学生感到既奇又妙,既悬又疑,都急切地想把老师这一招学到手。此时,望着学生如饥似渴的样子,我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样判断的?请你们先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素,看能发现什么规律?”由于学生对此有兴趣,都积极主动地分解、观察、思考,很快发现了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了规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4、善于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利用“一题多变”,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联想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如给出两个条件,“一项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2天完成。”让学生提出与它相关联的问题,或提出一个问题,“两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让学生联想与它相关的可能是哪些条件。也可利用一题多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再从多种解法的比较中,引导学生选出最简便易懂的解法,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过程,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有所发现中才能有所发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活动,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操作时间和思考时间。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调动其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例如:一是提供操作的机会。如“教学长方体体积”。引导学生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算一算,推导其体积公式。二是提供观察的机会。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几道连加算式有什么异同,为学习乘法意义奠定基础。三是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教学“梯形面积”时,先诱导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接着设疑置问,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然后启发学生带着疑问,边看课本,边操作,边思考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四是提供说的机会,请学生说一说应用题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解题步骤,说计算的过程和依据等。

2、鼓励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问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的前提。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活泼、平等、和谐的研讨气氛。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讨论,也可向老师提问题,有时学生的思路比我的还要广时,我总是谦虚地表示要向他们学习。为了鼓励学生据理力争,摒弃盲从,我还常故意提出错误的推理或结论,和学生展开辩论。有时我真的出了错误,学生提出来时,我总是虚心改正,向学生表示感谢,以激励他们自主意识,这种平等的研讨气氛,可以增强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乐观向上、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好课堂调控者的角色。既要使知识活起来,又要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创造性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