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怨》英译看中国唐诗翻译的创新之处

2015-05-30 16:15关丞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对比翻译诗歌

关丞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地位的与日俱增,中国古典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愈加深远。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中外学者不断研究的方向。所以,对于唐诗的翻译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虽然诗歌翻译仅仅是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但翻译的不断创新却是使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永葆青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诗歌;翻译;对比;创新

一、引言

中国的诗歌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尤其是唐诗宋词,既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瑰宝。而盛唐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成就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一个时期。诗歌的艺术成就可谓登峰造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最鼎盛时期。

二、诗歌翻译

译诗难,译中国诗歌更是难上加难。对于中国诗歌是否可译,一直以来都是译者之间所不断争论的话题。许渊冲教授对于诗歌的翻译提出了“三美论”,即古诗翻译应尽可能还原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他认为“译诗应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由于汉语与英语具有多方面的差异,要兼顾三者,其难度可想而知。也有一些西方译者,例如雪莱,就提出诗歌不可译的观点。但笔者认为,诗并非不可译,而是众多翻译界人士认为,作为诗歌,只应展现其承载语言的故有特点,一旦翻译便会破坏诗歌的意境。而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文化之间的交融也使得诗歌的翻译尤为重要。虽然对于诗歌可译性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还是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学者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新的翻译尝试。这些译者通过优美的译文给诗歌赋予了新的生命,也为后人翻译诗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三、译文对比分析

《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仅存的一首五言绝句,整首诗仅仅二十个字,语言简练,看似简单直白,其最精妙之处就在于诗人用最浅显的文字既表达了留守少妇对于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战乱时期人民对于战争的憎恨与哀怨。也正是因为语言上的特点,此诗成为了国内外学者争相翻译的对象。先后至少有九位翻译大家对此诗进行了英译,其风格可谓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却也难尽善尽美。而考虑到英语与汉语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上的不同,若想达到原文的意境和形象,必定会很难。接下来我们拿许渊冲教授和Fletcher的译文为例来分析一下译文的可取与不足之处。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A Complaint in Spring

Drive orioles off the tree,

For their songs awake me.

From dreaming of my dear,

Far off on the frontier.

(Tr.Xu Yuanchong)

整个译文一气呵成,毫无拖沓之感。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在于形式与字句上与原文完全保持一致,每行诗均五个单词,完美地体现了“形美”。另一方面,诗歌韵式也采用了英语诗歌常见的aabb韵式,读起来极为舒服,琅琅上口。末句“Far off on the frontier”中,译者考虑到西方读者对于原文背景知识的欠缺,并非将“辽西”音译为Liaoxi,而是用意译的方式将其译为frontier。本诗的英译将“三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A Lovers Dream

Oh,drive the golden orioles,

From off our garden tree.

Their warbling broke the dream wherein,

My lover smiled to me.

(Tr.W.J.B.Fletcher)

就其忠实程度来看,Fletcher的译文远不如许渊冲的译文。但这首译诗曾受到吕叔湘、谢觉怀、刘重德等翻译界人士的称赞。译文的前两句中译者省略了“莫教”与“啼”的翻译,或许是想将诗歌前两句简化为“黄莺莫啼”。就诗句意义来说,也并非不可,但终究会有些漏译的嫌疑。争议最大的是第四句“My lover smiled to me”。用词方面,题目和第四句均使用了“lover”一词。在西方读者看来,“lover”是爱人还是情人,就已经产生了歧义。除此之外,笔者以为“爱人之间相互微笑”过多地掺杂了译者的主观想象,更是让读者匪夷所思,译诗很大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原诗的意境。

四、翻译的创新之处

笔者认为,新时代翻译人士做翻译应敢于创新,并不是说我们要背离原文,而是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运用某种方式将中国诗歌的翻译推向另一个高度。自古以来,直译或是意译就并非是矛盾的两个个体,而是相互牵制、相互融合的整体,直译包含意译,意译中蕴含着直译,我们无法割裂开来。如何更好地权衡两者也正是译者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接下来是笔者的翻译:

Spring Grievance

Dont keep orioles singing,

Leave it quiet,branch.

Dream is shattered by crowing,

Away from the front,I cannot touch.

题目方面,考虑到原诗题目的简练,译文采取直译的方式。“spring grievance”名词修饰名词,形式上贴合原文。笔者认为,之所以用“春怨”作为标题,一方面符合当时的时令。另一方面,春天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时节,作者是想通过“春”来表达对生活的渴望,却又无奈于生活。“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使用率极高。本文中,“怨”字一语双关,暗指对生活的追求,又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正是题目的高明之处。同时,“grievance” 也很好的体现出少妇的对于生活无奈的怨念。行文整体韵式上看采取了英国诗歌惯用的abab韵式,这种形式的好处不言而喻,但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快感必定会损失原诗应有的意境。原诗语句简练、生动活泼。而由于英语为形合语言,形式上的严格要求使得译文在可读性上或多或少会做出些让步。诗歌首句采取意译的方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作者意在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达少妇不希望鸟鸣扰乱思绪。“Dont”开篇,充分地体现了少妇心情的烦闷以及对现实的抱怨。第二行同样为祈使句,进一步表现“思”与“怨”。诗歌三四行进入主题,写出了少妇在怨什么。第三行采取直译的方式,“梦被这啼叫声打碎”。其实,鸟鸣打碎的并非是少妇的梦,而是她对丈夫的思念。第四行采用分句加主句的形式,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拘泥于韵式的要求。另一方面,分句部分表达现实生活将夫妻天各一方的残酷局面,主句再一次回归主题,将少妇的思念之情进一步升华。

而译文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的中国古代诗歌在尽可能保持原诗风格与意境的前提下,译成了一首藏头诗。译文的每一行首字母连在一起是“Dont leave dream away”,这四个词连成一句话,点名了诗歌的主题“不要让我的思念远去”。

参考文献:

[1]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胡显耀,李力.高级文学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一百五十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4]吕叔湘 中诗英译比录[Z]北京:中华书局 2002:15

猜你喜欢
对比翻译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