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未曾停火的第二战场

2015-05-30 00:19叶一舟
读书文摘·经典 2015年8期
关键词:卫国战争苏军盟军

叶一舟

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西方国家首脑无一与会,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话语权之争。究竟二战胜利的关键力量是谁,俄罗斯和英美都有完全不同的史观,也有不同的论述。苏俄史观认为,苏军在东线战场和德军的激战,歼灭与牵制大量的德军,乃是二战能够早日结束、盟军终获最后胜利的关键;欧美主流史观则认为,二战胜利是美英盟军的功劳。

冷战时代欧美拒绝承认苏军二战贡献

由于受到以美苏为首的东西两大集团对抗的冷战时代的影响,西方国家和不少依附美国的国家及地区在历史教科书里完全不提苏联军队在二战的惨烈牺牲与贡献。这种有意漠视或刻意遗忘历史的冷战心态严重影响到一代又一代,他们一直不知道有苏军浴血对付纳粹的史实,更不知道如果没有苏军的殊死奋战,则美英盟军是否能在西战场击溃德军,还是一大疑问。当年数百万苏军在东线牵制德军,而使美英盟军能够顺利登陆诺曼底,进而长驱直入德国。

冷战时代欧美拒绝(或不愿)承认苏军贡献的心态,在今年5月8日盟国庆祝二战欧洲战场胜利70周年、俄罗斯在5月9日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光荣时刻又显现出来。

西方政要缺席莫斯科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和阅兵典礼,旨在抗议普京近几年以强势姿态“重返”乌克兰、“重光”克里米亚半岛,幕后以武力支持东乌克兰分离运动。

欧美传统史学家夸大美英盟军的功劳

一些具有史识与史观的欧美军事史学家早已强调,苏军在东线战场和德军的激战,歼灭与牵制大量的德军,是二战能够早日结束、盟军终获最后胜利的关键。

享誉全球的已故英国军事史学家约翰·基根即曾撰文指出,苏联对抗纳粹德国的卫国战争,终究会被西方史学家普遍认同是二战致胜的转折点。

14年前,美国《大西洋月刊》资深编辑班哲明·史华慈看不惯美国出版界满坑满谷的自我陶醉和自我膨胀的二战战史书籍,他开足火力痛批这些人对二战战史的错误看法,特别指出新奥尔良大学荣休教授史蒂芬·安伯劳斯是歪曲战史的代表人物。

前国家广播公司(NBC)夜间新闻主播汤姆·布洛考亦喜欢舞文弄墨,出版多部二战史著作,并把参与二战的美军尊之为“最伟大的一代”,他的说法对美国读者产生很大的影响。他认为,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对英国提供巨大的支持,亦对苦战日本的中国鼎力相助;而美国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参战,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

公平而论,美军的参战和美国的资源与军火支持,以及苏军在东战场的牵制德军,同为二战盟国获胜的两大因素,缺一不可。

苏军两大战役比诺曼底登陆更重要

史华慈则认为二战的转折点是东战场上斯大林格勒之役和库尔斯克之役,而非诺曼底登陆。

斯大林格勒之役,苏军歼灭了德军两个集团军(约33万人),德方被俘和伤亡总人数达到了150万,整个斯大林格勒变成瓦堆。

库尔斯克之役,德苏双方共有150万人对峙,苏军摧毁了德军最自豪的坦克部队。东战场上另一可歌可泣的战役是“列宁格勒900日”,德军包围列宁格勒900天,300万居民中有150万至200万饿死、冻死和病死。

希特勒和德国参谋本部完全低估了苏联人民的韧性与耐力,他们亦错估了苏联的军工潜力,纳粹完全没有想到苏联会有源源不绝的军火生产能力。

卫国战争时期,苏联领导人的子女照样为国牺牲。斯大林与元配所生的儿子亚科夫被德军俘获,斯大林拒绝换俘;亚科夫亦拒与德军合作,自杀身亡。米高扬的两个儿子皆从军,其中一个在斯大林格勒之役阵亡。赫鲁晓夫与元配所生的儿子驾驶轰炸机,遭德军击落,其遗骸于1995年始寻获。

定居美国的苏军老兵每年都游行纪念卫国战争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布莱顿海滩住了数万俄罗斯移民及其后代,媒体称这一带是“俄罗斯镇”。每年5月9日,总有一批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俄罗斯老人穿着老制服、胸前佩带着一排排的勋章,在布莱顿海滩街头游行,纪念那场惨烈的战争。

随着岁月的推移,这批老人越来越少了。今年5月9日早上,纽约飘着细雨,仍有十几个白发苍苍的俄罗斯老兵穿着新做的二战时代制服、挂着勋章在布莱顿海滩游行,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不会英语的93岁犹太裔俄罗斯老兵李奥尼德·罗森柏说,在美国很少人提到苏联军人在东战场的牺牲:“听说在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里根本没提苏军的贡献,只有靠我们打过仗的老兵公开说出来,让大家知道。”

猜你喜欢
卫国战争苏军盟军
《共青团真理报》副总编谈卫国战争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朝鲜战场遇苏军
近代中国卫国战争对台湾社会之影响
营救『盟军』飞行员脱险记
“二战”中盟军为何没有发动化学战?
三十年代苏军的现代化建设
毛岸英曾被授予苏军中尉衔
苏联对卫国战争史研究的概述
毛岸英曾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