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空灵”思想

2015-05-30 05:35王小同覃庆贵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空灵造园本体

王小同 覃庆贵

本文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空灵”思想出发,分析“空灵”与禅的联系,进而概括总结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中所体现的“空灵”思想以及营造“空灵”的手法,希望对中国现代审美和设计作品的创作起到启示作用。

现在说的“空灵”蕴涵的是禅宗的“悟”的文化内涵,禅宗所讲的“悟”或“妙悟”实质上是对宇宙本体的体验、领悟。在大自然的景象中,去领悟那永恒的空寂的本体,形成一种令人喜悦的领悟和体验,这就是空灵。“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宗白华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禅宗就是要人们从宇宙的生机去悟那本体的静,从现实世界的“有”去悟那本体的“空”,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体会、零领略和感悟,又超脱于现实,形成一种诗意,进而达到“空灵”的境地。

空灵是艺术精神的两元之一。美感的养成在于能成空,对物象造成距离,然后孤立绝缘、自成境界。就拿古人诗句中描绘的场景如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雨后烟雾迷离的景致,这种边界迷糊的间隔和距离产生的情景都是耐人寻味的,都是美的,是富有诗意的,是动人的。古代文人书画家董其昌曾说:摊烛下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由此可以看出“隔”在中国古代审美中的重要性,这是形成美感的重要条件。中国传统园林在造园中大量使用“借景”、“分景”、“隔景”、“框景”等艺术手法,丰富了园林的空间美感。颐和园在造景时把园外的风景也“借”进来,无形中扩大了颐和园的范围,如从鱼藻轩向西可以眺望到玉泉山的塔和香山。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透过窗户望去,窗外的景物就被“框”在一个框里,形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形态各异的自然风景画,人由此获得了美的视觉享受。这就是所谓的“框景”手法,这是中国古人造园时无处不在的设计手法。颐和园的长廊将其南侧的昆明湖和北侧的排云殿、佛香阁等建筑分隔开来,从美学角度分析是把自然景色和人工亭台楼阁相分离,无形中产生对比,起到“分景”作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空灵还体现在对虚实的处理上,对虚实的处理在中国传统绘画、戏剧和书法中都有体现,舞蹈的动作和场景都彰显着虚灵的空间。这一点从台湾著名编舞家林怀民编排的舞蹈中可以看出来,在空虚幽暗的背景的衬托下,演员的舞动的姿态映入眼帘,让人物充分的表现剧情,正所谓“实景清而空景现”。正如宗白华所说,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想象的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中国古代“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也要求艺术创作要虚实结合,方可描绘有生命的万物。中国传统园林在造园时就是把实景和虚景结合起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拙政园中的实景与远处借来的虚景、院中水中的倒影相结合,建筑坚硬结实的棱角与被树木“软化”了的建筑部分无形中形成一种虚实对比,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园林中应用还有很多,处处体现着造园者的智慧。

当然,这只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是心灵内部的“空”。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的胸襟和气魄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心远地自偏”到“悠然见南山”,再到“欲辨已忘言”,从中看到的是内心境界的提升和升华。中国传统园林是有自然美、建筑美、文化美三部分构成。文化美是园林内在精神的一种体现,园林的文化主要体现在楹联、匾额、碑刻、书画题记以及民间流传的与此相关的传说和典故等,从园林中亭、台、轩、榭、堂等建筑形式名称以及相应的对联可以感悟到园林主人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精神气质。其中拙政园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如拙政园的一个临水建筑名为“与谁同坐轩”是来自苏轼的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园林提倡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园林主人坐在园林亭廊中,与朋友吟诗畅谈的画面,这也从侧面提升了园林“空灵”的艺术气质、使园林更加富有意境。天坛是古代皇帝与天进行对话的地方,祭天的那个台面对着的是虚无的苍芎,人在此放空心灵与天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暗含着中国古人对于“空灵”之美的追求。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审美思想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中“空灵”是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极高境界。空灵的作品带给人的感受是美的,是有意境的。“空灵”的园林设计才会拥有灵魂和意境,才会让人“一见钟情”。当代艺术从业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多考虑并注重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创作出更多有灵魂的、“空灵”的作品。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空灵造园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空灵、轻盈、秀雅的瞿利军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中国传统的“虚静”观与文人园的空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