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圣衣,没有盔甲

2015-05-30 06:34
都市丽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盔甲特工身份

刚刚下线的电影《王牌特工》里,有个挺有趣的设定,主人公艾格西是特工的后代,在穷街陋巷长大,后来被组织相中,成长为新一代的精英特工。出征之前,他换掉了身上的棒球服和牛仔裤,穿上了定制西装、牛津鞋,带上了长柄伞、打火机、钢笔,因为在这个故事里,这种装束是绅士的装束。换了装束的他,战胜了疯狂博士,拯救了世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绅士。

这个情节,其实是古代神话里“圣衣”传统的改装。人类一直用各种办法,从动物或者同类身上获取勇气和生命力,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穿上对方的衣服,穿动物的皮毛出征,穿英雄的铠甲出征。只要有了一身“圣衣”,他们就变成了另一个人,拥有了穿“圣衣”者的品质,和所有穿过“圣衣”的人融合在了一起,成了一千个男人合成的人。

这种“圣衣”现在仍有许多变种,比如制服。一个男人穿上制服,似乎就自动有了所有穿制服者的品质,就变得阳刚、威猛、专一,有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一个男人穿上制服,似乎就和所有穿制服的人一起被打碎,用水调和,再塑成了新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了所有人的优秀品质。制服就是让人脱胎换骨的“圣衣”。他们愿意这样理解新的自己,我们也很愿意按照这个印象去理解他们。

这种“圣衣”还有一个变种,比如一些特殊的身份和职业,比如作家。尽管文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一个拥有作家身份的人,似乎还是与众不同的,人们很愿意从作家这个群体的特征出发,去想象他们、理解他们。他睡得很晚吧?为了寻找灵感,会抽烟喝酒吧?他很敏感吧?很细腻吧?情感能力很强大吧?有很多女人爱他吧?尽管这些特征不过是综合性的印象分,有不少还是以讹传讹,但在没有更好的理解通道的情况下,人们很愿意这么去想象他们。尤其是一个颜值比较高,40岁以后还处于创作力高峰的作家,更当得起这种想象。

特别是对于他们情感能力的想象,更是这种想象中最关键的一环。他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观察了那么多的人和事,一定特别善解人意,一定能够捕捉到伴侣内心的各种幽微,他们肯定是最强的情感对手、最强的战友、最好的舞伴,一定会让情爱这件事变得与众不同。作家身份和人们对作家的想象,就是他们的盔甲、他们的圣衣,将他们包裹起来,让他们成为一个团体中的一员……扒掉这层盔甲、这层圣衣,因此就特别有诱惑力。袒露内心,是一种诱惑,知道某个人有丰富的内心可供挖掘,也是一种诱惑。所以,和作家相遇的那个酒会,那个邀约未遂的夜晚,才会变得“惊心动魄”,让当事人“惊魂甫定”。她一定以为,自己和一场强大(尽管结尾的邀约严重地破坏了这种强大)的情事擦肩而过。

身为作家,就不揭穿这种印象评定。事实上,拥有这种人格上的“圣衣”的,不只作家,还有官员、商人、运动员、理科生、大叔、摇滚青年、背包旅行家……他们的身份是否成为“圣衣”,取决于对方的G点在哪里。他们一旦成为某个群体的一员,似乎就有了这个群体的平均品质,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得心应手,他们在聚光灯下滴水不漏,所有这些都像盔甲,激发出更强烈的扒掉他们的盔甲,让他们袒露灵魂和肉体的动力。

有些人止步在想象前,因为不想破坏这种想象,有些人深陷其中,为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沮丧不已。这都是人的自由,你尽可尝试。但在尝试之前,首先得明白,没有圣衣,没有盔甲,一个男人就是一个男人,穿上任何衣服都不可能拯救世界,或者让情感生活地裂天崩。

猜你喜欢
盔甲特工身份
身体的盔甲——皮肤
奥拉夫的盔甲
变身特工
我是特工
穿盔甲的大蟀哥
谁都别想随便当特工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书桌上的小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