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算教学实效性策略

2015-05-30 16:19李月园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位数两位数计算能力

李月园

数与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最频繁的数学知识。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本文从计算教学中方法与目标的把握、学生计算习惯与技能的培养两大方面进行阐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焕发计算教学的生命力。

一、“两结合”,把握计算教学的目标

1.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相结合。教学中要避免将运算及实际运用割裂开,引导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如四则运算的初步认识,以整数除法为例,在北师大2011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通过四个分一分活动理解平均分,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亲身操作理解、体验除法的意义,抽象出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进而能应用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相结合。鼓励算法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但在“算法多样化”教学中,“多样”只有得以优化,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有效性。“一题多解的目的不在于解法多样化,而在于思维的多层次;在于学生从众多的解法中比较反思、分析出解法的优劣,最终能够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如,北师大2011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114×21,学生的算法常见有: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114×21=114×7×3=798×3=2394;竖式计算。如果不优化出竖式计算的方法,那么学困生最终就什么方法也没了。

二、“四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

1. 加强学生良好的运算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线、表格、点子图等几何直观,或小棒、方块条、人民币等直观模型,或生活实际经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其算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思维能力。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需要多少钱》,12×3=( ),可借助实物模型(人民币)来沟通模型与算法的联系:3张10元是3×10=30元,3张2元是3×2=6元,30+6=36元。再借助表格(图1)来进一步理解算理:12=10+2,整十数与个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两部分积相加。或借助点子图(图2),进行乘法的直观运算,再把过程记录成书面形式。

2. 加强学法迁移能力的培养。计算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概括、迁移能力。以北师大版教材的整数乘除法编排为例,在小学四年级这部分知识便已学完(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运算),在六年级上册《圆》的单元中出现了三位数乘除三、四位数的运算(如12.56÷3.14,15×15×3.14),教师在前面的教学中如果注重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方法的概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与数学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便能利用方法的迁移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3. 加强计算灵活度的训练。首先,要适时提升计算速度的要求。以整数除法为例,初学两位数除以三位数时,要经历试商调商的过程。如272÷34,新课引导学生把34看成30,商9,34×9=306,大了,调商,改商8。但到了一定阶段后,就要引导学生脱离把商估成一个整数再多次试商调商的过程,而是多重思考进行试商。其次,化整为零进行练习。“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教材中呈现的习题都是典型的几个小题,杀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用心设计题目,并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质量。

4. 加强审题习惯的培养。计算也需要审题,加强计算时审题习惯的培养,有利计算正确率的提升。如学生容易因为心理定势,会出现这样的计算错误:8×125÷125×8=1,9.37+0.3=9.4,24×5=100等等。特别是简便计算,更要进行审题,思考简便计算所需的运算定律与方法。如806+53+194+47,观察这道题便可发现有明显特怔,806与194,53与47的和都是整百整千数。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教无定法”,以课标为准,从教材出发,考虑学生实际,把握计算教学目标与方法,加强学生计算技能与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升,让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三位数两位数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摆三位数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巧算两位数加法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摆三位数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