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亭

2015-05-30 10:48老付
初中生学习·低 2015年6期
关键词:醉翁亭陶然亭湖心亭

老付

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之用。同时,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它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在自然风景区,经过设计而起美化作用,可以成为景点的建筑),如布置合理,全园俱活;若不得体,则显零乱无序。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等处,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我国的四大名亭为: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滁州位于安徽省最东部,俗称“皖东”,东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去省会合肥130公里,因其与城西南的琅琊山诸峰相连,城山一体,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

醉翁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户喻晓。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著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这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陶然亭

陶然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二百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平方米。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提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东向门柱上悬“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此联为林则徐所书。目前旧联无存,现在的楹联是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亭间分别悬挂“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现在的对联是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此联为翁方纲所撰,是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重写。

在陶然亭的南北墙上有四方石刻,一是江藻撰写的《陶然吟》引并跋,二是江皋撰写的《陶然亭记》,三是谭嗣同所著《城南思旧铭》并序,四是《陶然亭小集》,这是王昶写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诗中的竹君即朱筠。此诗是王昶作于乾隆四十年左右。陶然亭建成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饮宴、赋诗,这里便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故陶然亭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因此留下的诗文颇多,秋瑾、龚自珍等都曾在陶然亭留下诗文。

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的清风峡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又经过同治、光绪、宣统、民国至建国后的多次大修,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格局。爱晚亭是革命活动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该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而制。亭内立碑,上刻毛泽东主席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笔走龙蛇,雄浑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亭额上“爱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同志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的。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称“二南诗”。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爱晚亭三面环山,紫翠菁葱,流泉不断。亭前有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时红叶满山。在我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

湖心亭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央,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同称“湖中三岛”,在西湖中形成所谓“蓬莱三岛”的鼎足之势。

湖心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 年),明万历后才改名“湖心亭”。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被称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岛南又有石碑,不伦不类地题着“虫二”,据说也是乾隆御笔,正好是繁体“风月”去掉周边笔画后所剩的字,寓意此处“风月无边”之意。这种文字游戏是文人痼疾,看来连帝王也不能免俗。值得一提的是胡来朝作的《湖心亭柱铭》:“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月夜;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这副铭文虽有些煞风景,但游人读了未必不觉好。

湖心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登楼四望,不仅湖光荡漾,而且四面群山如屏风林立。亭的西面为西湖的南高峰和北高峰,景色十分壮观。昔人有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醉翁亭记》课外阅读延伸

猜你喜欢
醉翁亭陶然亭湖心亭
湖心亭看雪
醉翁亭历代重修记比较研究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湖心亭看雪
从洛阳花到醉翁亭,他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两个精神故乡
游紭琊山醉翁亭有感
滁州醉翁亭园林历史变迁及其特征探析
陶然亭的童年回忆
A Joyful Park in Beijing
湖心亭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