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佩恩在《内布拉斯加》里的平民化叙述

2015-05-30 02:19何佳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佩恩亚历山大

摘要 美国著名剧作家兼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所拍摄的最震撼心灵的平民故事是《内布拉斯加》(Nebraska),该片讲述了一个老年酒鬼伍迪深信自己中了100万美元大奖,坚持要儿子大卫陪他一起踏上从蒙大拿到内布拉斯加的寻宝之程。在这段行程里父子俩遇到重重麻烦,但也找到了震撼心灵的父子之情。更重要的是,佩恩在此片中坚持自己的“平民化”风格,在此片里采用了最彻底的平民化叙述方法。

关键词:亚历山大·佩恩 《内布拉斯加》 平民化叙述

美国著名剧作家兼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曾执导过《公民鲁丝》一片,该影片把焦点投放在倍受人们争议的堕胎问题上,以犀利的批判格调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剖析,为佩恩赢得了广泛赞誉和普遍认可。之后,佩恩又与吉姆·泰勒合作,以路易斯·贝格利的小说为原本,拍摄了展示退休鳏夫的孤独生活的《关于施密特》一片,再次表现出佩恩的平民关怀意识。至于《杯酒人生》一片,其所展现的是两个身处中年却一事无成的平民男子的危机感,在“落魄的事业和褪色的青春”的背景之下,关于两位中年人的友谊和爱情、品酒与异性的故事徐徐展开,而导演佩恩的平民关怀风格也再度体现。最震撼心灵的平民故事是佩恩拍摄于2013年的《内布拉斯加》(Nebraska),该片讲述了一个老年酒鬼伍迪深信自己中了100万美元大奖,他坚持要儿子陪他踏上从蒙大拿到内布拉斯加的寻宝旅程。在这段行程里父子俩遇到了重重麻烦,但也找到了震撼心灵的父子之情。更重要的是,佩恩在此片中坚持自己的“平民化”风格,在此片里采用的是最彻底的平民化叙述方法。

一 最底层的平民视角

《现代汉语词典》给“平民”一词下的定义为:“泛指普通的人(区别于贵族或特权阶层):俗称老百姓。”维基百科的定义为:“平民是指普通市民、公民,如果在君主制下还可以称臣民,指不是奴隶但没有任何特权或官职的自由人。”其实,通常公众所理解的“平民”群体,还包括了经济上的困窘、文化程度的低级、生活环境的落后、精神状态的低迷、事业一无所成等多种内涵。平民阶层是一个为数众多的人群,因为他们在教育程度与经济状况上与贵族阶层的巨大差异,通常代表着“落后”、“愚昧”、“麻木”、“贫困”、“闲散”等内容,这些现状养成了平民阶层特有的生存状态与理想追求,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有云:“欧洲中世有大僧、贵族、平民、奴隶之异,压制既甚,故以欧人之慧,千年黑暗,不能进化。”平民的存在是各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实,“平民意识”、“平民文化”、“平民教育”也成了许多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美国剧作家佩恩自已就是一位出身于内布拉斯加地区的平民,所以他将自己的三部影片《杯酒人生》《后裔》《内布拉斯加》的拍摄地都选择在内布拉斯加,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一种身处偏远地区的平民化生活,来展现一种最原生态、最保守、最常见的生活价值观和家庭理念。佩恩的影片《内布拉斯加》中的男主人公、77岁的老父親伍迪就是一位最普通的平民,他是最典型的平民代表。伍迪经济贫困一生无积畜,也没有什么技术与特长,人又丑陋、古怪、执拗,他儿子们也没有太大的出息,再加上长年醺酒与老年痴呆健忘症,所以伍迪是一个一无是处、地地道道的讨厌鬼。对于伍迪自己来说,他没有对生活的设计,没有任何希望,也没任何理想,当一个虚拟的百万美元奖金落到他手里时,这就成了平民伍迪全部的梦想和精神支柱。

为了实现伍迪这个现代寻宝故事,伍迪需要与儿子大卫一起走完这条漫长的路程,于是事业不成功、爱情失败、经济也很困窘的儿子大卫放弃了工作,陪着老父亲去了结这段心愿,也顺便去看看沿途的风光和父亲阔别多年的故乡。在这个过程里,佩恩又为伍迪父子安排了一群和他一样的平民化亲属:多年不见的亲手足,青年时期不怀好意的合伙人、青年时代的恋人。可是,除了恋人还对伍迪有一些好评之外,其他的人对父亲的态度是冷漠的:亲手足相会时,大家相对无言只是默默地看着体育节目;伍迪的合伙人还想着再敲诈伍迪一笔钱;其他的亲友也只窥探着伍迪那并不存在的一百万美元。影片中一群老头一言不发死气沉沉端坐在电视前的镜头,身材臃肿面貌丑陋的人们,身上都散发着偏执与愚昧的气息。这平民化的生存环境,荒凉、粗糙、低俗、无聊,构成了冷峻粗砺的氛围,伍迪就生长在那里,像一株植物般野蛮随意地长大。而并不存在的一百万美元的神话,必然会在这平静的乡镇引起波澜与争斗,这就是平民化的生存模式与价值观。因此,《内布拉斯加》在一个没有华尔街精英、没有光鲜的女性与爱情、没有贵族与挥金如土的纽约客的背景下脱颖而出,而影片所呈现的这种温吞吞的慢节奏生活,恰恰是最平民化的生活现状,是平民、特别是老年平民最容易接受的生活节奏。

二 最简练的线性叙事方法

21世纪是一个后现代艺术泛滥的时代,作家们正在摆脱传统对情节与悬念的追求,争先恐后地创造出关于文本的神话,从而促使各种离奇古怪的文本的产生,让措手不及的读者与观众的阅读习惯完全颠覆,也让公众对文学与电影的欣赏受到严峻考验。在创作者以让受众“看不懂”、“读不懂”为追求的前题下,一系列不知所云的后现代小说诞生了,一系列构思凌乱、主题不明的影片诞生了,电影可以在它的语言系统之内,做出比语言文字更多的花样百出的举动,大量故弄玄虚的桥段正在考验着观众的承受力。例如,时空不确定、像是一堆碎片拼接起来的美国导演大卫·林奇《穆赫兰道》,其主题与叙述手法像是在演绎着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让读者看不清头绪。而该片却以细节的含金量高、细节在影片中的重视程度而受到评论家的青睐,导演对那些通常不引人注目但同时又对加强电影体验有突出作用的细节的把握,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又如,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也是一种完全破坏了人的思维逻辑的构思,导演站立在“天才创意”的层面上,以一种天才般的“掌控力”,将虚与实、真与假的界限打破,将故事背景设立在多次的循环封闭的上下楼梯之中,以展现人类多层的梦境世界,超大手笔地讲述了大脑中的意识结构,由此构成一部紧张的科幻悬疑剧。诸如此类的影片还有《21克》《黑客帝国》《蝴蝶效应》《人类之子》《12只猴子》等,都是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后现代解构手法下产生的怪物。虽然从创作理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令人惊喜的文本上的突破,但从习惯于阅读传统故事情节、习惯于观看传统故事影片的观众来说,这既是一个阅读与观看习惯上的考验,也是一种新的阅读理念的重塑。更重要的是,这种颠覆式的叙述手法更适合于具有较高文化水准、具有较强接受能力的受众,接受这种怪模样的文化样式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才有可能完成,所以,它不是一种平民视角,也不适合于一心追求平民角度的导演佩恩。

而《内布拉斯加》这部电影给观众的是安静质朴的情节、深沉平常的情感和完整的叙事,就像制片人罗恩·约克夏所说的那样,这里“没有过于夸张,有各种潜台词”。导演佩恩有意地采用了最古典、最简单的叙事手法“线性叙事”,这种单线条的、没有任何悬念与曲折的叙事手法,是人类有语言以来就一直使用的方法,进入到文学领域之后,更是将线性叙事当成传统的叙事法宝而传承至今。因为线性叙事的简洁与流畅,清晰的条理,也是平民最常用的、最易接受的叙事方法。线性叙事的特征就是将一个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从头至尾地讲叙,不要插叙、不要倒叙、不要时光的扭曲与倒置、更不要一切后现代的“不确定”与“拼接”,只要老老实实地将一个过程描述出来,将一个人的生活追求讲述出来。在日常生活里,文化水准不高的平民阶层就是这样思考自己的问题,讲述他们的故事,如同他们平淡而冗长的日子一样,平铺直叙地讲叙让人能够听得懂,完整的故事让人容易记住,因而也就具有了民间故事般的情节魅力,带给人古典的温暖与回味。为了使多的平民观众记住并看得懂这部片子,导演佩恩抛弃了一切华丽的后现代叙述手段,仅仅运用经典式的线性叙述,从容淡定地讲好了一个故事,也完成了对籍籍无名的平凡大众的关注和致敬。平凡淡定的叙述里,所展现的价值观、家庭观念一样的踏实、平易、干净、动人,它平民化的语调与没有技巧的倾诉,使其在面对金钱与成功时谨慎保持了淡定的审视与距离,另有了一种哲学般的深奥。

三 最简约的黑白两色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手段林立的时代,电影技术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许多制片人站立在这个高科技、大资本支配的电影领域的潮头上,用令人目眩神迷的手段表现出其高超的技巧,展现出瑰丽的场景,制造出惊人动魄的画面。例如,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摄时使用了大量的3D技术与高科技电脑画面,使镜头前的海洋深邃美丽,那漂浮于海水中的荧光,那如同梦幻般漫天飞舞的飞鱼,那从水面高高竄起的巨鲸,还有那绚丽的颜色与诡异的灯光,导演李安所要表现的是自然界的无法征服与它的浑厚气势,他用高科技拍摄技术营造了一种反自然氛围,这种气质因为它的高不可攀而让人望而生畏。

导演佩恩曾经说过:“我一直想拍黑白片。”因为佩恩认为,只有黑白两种色调的影片,才最适合表现生活的原生态,在淡如白开水的情绪之下,才会产生一种平易深情的诉说。拍摄《内布拉斯加》时,佩恩采用了老式的黑白色调来表现偏远的内布拉斯加的萧条生活,从技术上消除了所有干扰其平民风格的可能性,使《内布拉斯加》在形式上看来其极干练而朴素。黑白两色下的广袤农田、成片的玉米杆茬,干枯的树木、破烂的房舍,让受众看到了内布拉斯加的荒凉与平静,形成了该片简约平凡的平民气象。同时这种拍摄风格也告诉观众,依靠简易的方法去讲故事,运用黑白两色的镜头同样可以拍出动人的作品,这样的平民化作品相对于大制作、大特效来说,其独有的深沉内敛的气质,在摄影手法和镜头配置方面的创新与考究也让它别具一格。整部电影呈现出的对人生的苍茫而迷惑的回眸,重新定义了对逝去时光的认识。这种气质相对于耗资几千万的《地心引力》的夸张与华丽,相对于精英式的《华尔街之狼》,相对于奢华性感《美国骗局》,相对于扑溯迷离的让人困厄的蒙太奇影片《致命魔术》,《内布拉斯加》另有一番清朗飘逸的大师气象。无论在摄影风格、灯光还是人物情节、音乐配置上,《内布拉斯加》都沉稳简朴、自然大方,在佩恩浅显易懂的镜头里,留存的是古典的光辉与平民式的沉着。在IMAX技术日渐成熟、家庭电视已达4K分辨率的今天,观众对画面精益求精、对色彩吹毛求疵,一部黑白片所能够表述的平民化情怀,更显得难能可贵,也同样能让观众的眼眶湿润。

参考文献:

[1] [美]尼尔·R·彼尔斯、杰里·哈格斯特洛姆:《美国志——五十州现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 [美]奥利弗·富兰克林、卢克·古德塞尔,古力译:《把电影明星变成演员——〈内布拉斯加〉导演亚历山大·佩恩访谈》,《世界电影》,2014年第4期。

[3] 党阿飞:《简极生辉——评电影〈内布拉斯加〉》,博客,2014年2月27日。

http://i.mtime.com/helendang/blog/7752757/

(何佳,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佩恩亚历山大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亚历山大的消暑之物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孩子与海豚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
佩恩的森林
华盛顿的“拳头理论”
惊喜,惊吓
美丽的“光头”女孩
华盛顿的拳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