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三原则——切、典、新

2015-05-30 10:48王旭东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切题陶潜选材

王旭东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缺少必须的前提条件,就办不好或办不成事情。写文章也是这样,没有好的材料,写作技艺再高超的人也写不出好文章。可以说,素材决定作文的得失成败。

材料的重要性似乎已深入人心,我们平时也会通过各种方式积累作文素材。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却有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我们在文章里堆砌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却没有相应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当然也得不到理想的分数。由此看来,有“米”还需善“炊”,能从繁杂的素材中选择最佳的作文材料才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以一次作文为例,谈谈作文素材的选择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清代郑板桥题书斋的一副对联,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要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但何尝不是一则人生格言?一种我们认识社会的途径?

你欣赏这副对联后联想到什么?又有什么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选择 题的材料][切]

很多作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角度等均进行了限制。当一个题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它属于哪种命题,又要分析题目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题目的隐含条件与限制。而且,我们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才能不离题,不偏题,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由此看来,那些只注重语言与形式,立意和材料却不能切题的作法,相当危险。

要做到材料切题,一是要明确作文主旨的内涵和外延,紧扣其本质意义筛选材料;二是要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中心意义的细微差别,准确选择与论点意义一致的材料。以作文题“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为例,可以单独以“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某一个方面立意,也可以综合分析二者内涵,更可以辩证分析二者关系。

有个学生以“胜在极简”为题作文,引用一段切题的名言材料开头,就体现了选材的切题性。

加缪在《不置可否》中写道:“每当我似乎感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使我震惊。我需要的一切都是简单的,是人自己使事物变复杂了。”

郑板桥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不知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在谈艺术创作时有没有想到,在“人生”这个话题中,“删繁就简”就是“领异标新”。怎么讲?面对日益丰富的世界,每个人都想让自己更丰富些:懂了文学,又想在科技领域有所成就;有了钱财,还想弄个名誉头衔。在这样一个人人争当“圆满”的“全才”的时代,一个追求极简的人,可不是“领异标新”吗?

“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最重要的评分标准之一。在立意上,文中“在这样一个人人争当‘圆满的‘全才的时代,一个追求极简的人,可不是‘领异标新吗”句就非常切合题意。而开头的材料引用加缪在《不置可否》中的名言,也切合题意,发人深省,可见,在作文的开头能引用一个非常切题的材料,往往能先声夺人,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

[选择 型的材料][典]

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中心或主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能以一当十,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典型的材料,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它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还是以上述作文题目和要求为例,有位同学以“在简约中活出新意”为题,文中这样写道:

从古到今,人们都忙于应付世间各种各样的事务。复杂,已成为了人类社会的常态。然而,“删繁就简”不也正是“领异标新”的一种形式吗?秉着一颗简单质朴的心来生活,方能创造自己的新天地啊。

在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历史里,“仕”一直都是时代的主流。读书人忙于科举,官员忙于处理官场上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明争暗斗,活得不易,也活得老套。然而还有另外一些人,干脆抛弃了世俗的牵绊,简约生活。陶潜的想法很简单,便是能一生与田园相伴,闲看花开花落,漫观云卷云舒;竹林七贤的想法也很简单,便是能在纷繁乱世中守得一方宁静,狂饮烂醉,逍遥人生……他们都删去了复杂的欲望,持着清淡简约的理想生活。于是,陶潜等人让“隐”成了读书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选择典型的材料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如《在简约中活出新意》,作者选择陶潜和竹林七贤的材料,表现“秉着一颗简单质朴的心来生活,方能创造自己的新天地啊”这一主题。这种简单生活的事例很多,但作者经过筛选、浓缩,只选取了最能代表“隐”这一生活方式的两个典型材料,因为其典型,也就起到了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效果。

[选择 颖的材料][新]

新颖的材料也就意味着,材料本身既要新鲜不俗气,又要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风貌。新颖的材料,生动有趣,本身就是最有吸引力的。

不少同学选材落入俗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择那些人所共有、人所共知甚至是用得俗滥的材料。其实,我们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阅读视野不同,所见所闻也不同,占有的材料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如能把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和积累当作选材的对象,那么你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它决不会和任何人重复,而且肯定富有新意。还是以前文的题目和要求为例,有位学生以“丰富的单纯”为题,文中这样写道:

周国平曾在《安静》中说:“丰富的单纯是指核心始终单纯,又能包含丰富体验、情感与思想。”人生就是一场“删繁就简”的旅行,由丰富的人生经历,返璞归真到简单的心灵世界。

张籍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正如杜甫和他的诗。叶嘉莹在《说杜甫诗》中评价杜甫:“幼时便读书万卷,自然有书卷气。年轻时的诗便不免有机杼堆砌之感,但经历颠沛流离之后他便成熟了。”正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没有刻意雕琢,但又蕴含深切情感。杜甫于晚年终于明晓了丰富的单纯,于最简练的笔墨中涵盖了最丰富的内容。

选择新颖的材料就是要尽量选择那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丰富的单纯》一文中,作者选取了叶嘉莹在《说杜甫诗》的评论来表现作文的主题,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文贵出新”的道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新颖的材料,只待我们平时耐心观察,在生活中去寻找、发现和积累。

猜你喜欢
切题陶潜选材
陶渊明的小脾气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陶潜辞官隐情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名胜古迹楹联切题刍议
应征联切题再议——“翼彩五台山”征联评选刍议
切题切地 创新意境——几副获奖联的创作体会
造语称境 切题发挥——我的楹联创作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