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住进精神病院,教出200名“精神病画家”

2015-05-30 10:48七月
妇女 2015年6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李军拖拉机

七月

在大多数人眼中,精神病患者是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危人群,他们的疯言疯语、肢体暴力,让人心惊胆战。然而,南京艺术家郭海平却坚信每个精神病人心里都藏着一个智者,如果能把他们天才的一面挖掘出来,你会发现那里就像一座花园。为了走近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郭海平亲自住进精神病院三个月,并把画笔交到他们手上,教他们画画。十年间,郭海平共打造出两百多名“精神病画家”,让他们封闭的世界开了花,而他也被评为“感动南京”年度人物。

如果上帝忘记了打开那扇门,郭海平要做的就是轻轻推开一扇窗,让阳光注入这些病人的心里。

每个精神病人心中都隐藏着一座花园

30年前一个偶然的契机,郭海平爱上了绘画,经过数十年的辛苦磨炼,最终成为了一位画家。

2005年3月的一天,郭海平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画友。他叫刘闯,五年前患有重度抑郁症,曾三次自杀未遂,多次出入精神病院。虽是精神病人,但刘闯却爱画画,他的画干净写意,色彩的运用也很大胆,有种超出常人的想象力。朋友希望郭海平能帮帮他,在绘画方面给他一些提点。哪知见面后,刘闯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低着头,偶尔露出几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房间挂满了画,有些是人物素描,有些是油画,更多的是抽象画。临走前,刘闯突然冒出一句:“我是一个笑话,可谁能保证你们不是别人眼中的笑话。”郭海平觉得刘闯的这话特有生活哲理。

在随后的接触中,郭海平发现刘闯看似疯癫的外表下实际上藏着一个智者,透过他的画可以看到他的内心,那里干净纯洁。有人曾说:“每个艺术家心里都藏着一位精神病人。”郭海平觉得这话特别有道理。在之后的日子里,郭海平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精神病画家,他们的画让人感到震撼,有种病态但却特别的美,值得去慢慢品味。

2005年10月,在南京市美术馆的帮助下,郭海平策划了一场以“病”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并邀请了国内知名的27位当代艺术家围绕“病”这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用自己的作品来表现出自己对“病”的感悟和理解。虽然这些画家的画件件都是精品,但郭海平总觉得这些作品缺少一丝“疯气”和癫狂,他希望能真正走进精神病人的内心,看看他们笔下的世界。

在朋友的帮助下,郭海平联系上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院长,希望在院里成立一个“艺术工作室”,专门教这些精神病人学画画,以此平复他们的心情,慢慢治愈他们的心伤。没想到,老院长一口回绝了:“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不同,他们的行为举止都不受控制和约束,如果病人情绪波动较大,非常容易出现集体暴动,到那时就不是你我能控制得了的了。”

郭海平只能想尽办法去说服院长,他先后邀请国内多位知名的精神病科专家来到祖堂山精神病院论证调研。最终,院长被说服了:“我必须要把丑话说在前头,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效果,或者病人情绪出现波动,那么这个艺术工作室立刻停止。”

2006年10月10日,祖堂山精神病院“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在院方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支持下,郭海平将医院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病房改造成为一间临时的画室。郭海平为每一位病人发了一张纸和一支铅笔,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白纸上随意画出你们心中的东西。

让郭海平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孩,一连十多天,她到了画室,只是看着画纸不动。几次尝试交流失败后,郭海平试着引导女孩拿起画笔在纸面上画些什么,可是每次当郭海平拿起画笔引导时,他总是觉得女孩紧盯着自己手中画笔的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了这支画笔这张白纸,到达了另一个境界。半个月后,女孩终于动了笔,画了一朵娇艳的野花,花上面甚至还能看见露珠,虽然色彩运用很生疏,但是却让人眼前一亮。第二天,女孩又在花的旁边添了块石头;第三天,石头成了一块墓碑;第四天,墓碑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女孩,上面是蓝蓝的天……

郭海平被打动了,他把女孩的画仔细地装裱起来,送给了她。握着这幅画,一向沉默的女孩笑了。看着女孩的笑容,郭海平心里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慢慢地,郭海平发现她的眼睛变得鲜活灵动,笔下的颜色也越来越丰富。一次,她画了大海,在旁边写道:“很想看看从海里看天会是什么颜色?”就这个问题,郭海平终于跟她找到了共同话题。聊着聊着郭海平发现,她只是把自己隐藏了起来,她喜欢沉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那里鸟语花香百花盛开,自有她的快乐所在。

一个月后,从200多名病人的作品中,郭海平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0幅画作,办了个小型的画展。模糊抽象的线条在郭海平的描述下不再生涩难懂,而是清晰地表现出每一位病人内心的挣扎困惑和对自由的渴望。院长在听完郭海平的讲解后,觉得郭海平坚持的这个观点对病人病情的控制与恢复有极大的帮助,同意将原有的一个月试用时间延长至三个月。

他们在“天上”,我们在地上

两个月后,病人的情绪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平复。患者李军更是和郭海平成了忘年交。

郭海平第一次见到李军的画时,面对着纸上全是不规则且色彩斑斓的圆形图案感到困惑,始终弄不明白李军画的是什么。李军解释说:“这个是我家门口的三座山。”

郭海平一时有点没反应过来,他看了看面前的画,又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李军的回答,终于明白原来李军画的是一副从天空俯瞰大山的图。郭海平被李军这不一样的视角勾起了兴趣。

在随后的接触中,郭海平慢慢知道了李军的故事。李军是南京郊区一位普通的庄稼人,有两个儿子在城里念高中。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家里的开销也日渐增加。看着村里同龄的村民在外赚钱回家,家家户户垒起二层洋房,还住在破瓦房的李军动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可是妻子不同意,几次谈话都以争吵而告终。眼见自己身边的人生活越过越好,而自己却只能守在田间,备受生活压力的折磨。终于在两个儿子回来问李军要学费而他却凑不足的时候,李军头脑中最后一根理智的弦被他的压力压断了。李军的精神开始出现混乱,耳边不断出现幻听。后经医生诊断,李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患上精神分裂症后,李军前一秒还好好坐在院子中整理晒场的作物,下一秒就会缩在田埂间放声痛哭。无奈之下,家人只能将李军送往南京祖堂山精神医院接受治疗。

在和李军交谈过程中,李军的笔下又诞生出一幅画作,一辆俯视角度的拖拉机。这着实让郭海平有些吃惊,在之前的交谈中郭海平知道李军的家庭并不宽裕,根本没有多余的闲钱去置办一台拖拉机,更别说近距离以俯视的角度去观察拖拉机。可李军笔下生成的这幅画不仅是以俯视的角度完成,而且拖拉机的比例也勾勒得近乎完美。“李军,你怎么会想到画一辆拖拉机,还是这个角度?”“每次邻居家的拖拉机从我家门口开过去,我会想等我出去赚钱了,我也可以买一辆。后来我天天看,就看到这辆拖拉机每天都从我的下面开过去,我能看到邻居每天戴着帽子的头顶。”李军边和郭海平解释边不断地用手中的彩铅为这辆拖拉机上色。

在后来的三个月相处中,郭海平经常会坐在李军身边看着他作画,一条条笔直的线条勾画出各种俯视角度的重型机械,时而是身边常见的重型务农机械,时而又是李军从来都没见过的飞机轮船。郭海平深深地感到震撼。“他是活在天上的,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在飞翔。”

三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病人的情绪都比之前平静了很多,治疗效果非常明显。郭海平和这些病人真正成了朋友,他学着从他们的视角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

为了帮助更多的精神病人,让他们能画出自己的世界,2010年8月20日,郭海平创建了中国首家专为精神病人服务的非营利性专业艺术机构——南京原形艺术中心,免费展示国内外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接待各地有艺术天赋的病人,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借助这一平台,郭海平又在南京多个社区成立了“社区艺术治疗室”。2013年底,郭海平获得“感动南京”年度人物称号。

值了,为这些特殊的朋友

一开始,郭海平是抱着帮助这些病人的目的,但到后来,他觉得被帮助的人反而是自己,这一幅幅画不仅治愈了病人,也洗净了他的心。他们的才气让他感动,他们的灵魂更让他钦佩。

2014年5月,郭海平在政府协助下开设了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有了这个平台,郭海平又结识了一批患有精神病的艺术家,大家聚在一起用绘画来舒缓内心躁动的情绪。陆涵是在郭海平看来改变最大的一位。

2014年7月,陆涵的妈妈找到郭海平,但她不无担忧地说,“我儿子脾气有点暴躁,我担心他可能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

“我们不限制他画什么,他只需要把自己内心所想描绘出来就可以,这就是他们心中最原生态的画作。”说着郭海平从身后书架上拿来几幅画给陆涵妈妈看。

第二天,陆涵妈妈就带着陆涵一起来到工作室。初到陌生环境的陆涵警惕性很高,除了自己的妈妈谁都不能近身,郭海平稍稍离的近一点立马就遭到了陆涵的攻击。陆涵的妈妈有点无奈地安抚着陆涵:“郭老师,不好意思,他到陌生环境就会变得暴躁,过段时间就会好了。”郭海平摆摆手,表示理解。

刚开始那几天,还没办法做到心平气和地用画笔表达自己所想的陆涵,一暴躁起来就会扔自己手中的铅笔并学狼嚎。每当郭海平靠近的时候,前一秒还在学狼嚎的陆涵立马就转过身随手抓起身边的物件攻击郭海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涵渐渐适应了每天在工作室画画的生活,手中的铅笔也不再是毫无目的地画着不明所以的线条。当郭海平出现在他周围一米之内时,陆涵也不会再去乱抓身边的物件去攻击郭海平了,反而会用害羞的眼神看看郭海平再看看自己笔下的画,偶尔还会主动要求郭海平帮助自己打开新思路。看着陆涵的转变,陆涵的妈妈感慨万分,非常感激郭海平。

渐渐地郭海平工作室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很多家属都带着患病的家人前来工作室寻求帮助,希望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由于前来工作室画画的病人越来越多,郭海平经常会收集和购买一些病人的优秀作品,带去国外参加展览和比赛,获得的奖金和收入则全部投入工作室绘画材料所需。

2014年10月,南京文化艺术节期间,推出一个反映中国精神病人的画展。郭海平工作室送选了几十幅画作,获得了一致好评。同年12月,郭海平带着这些作品受邀参加在墨尔本举办的原生态艺术品展览会。

2015年2月16日,春节前夕,郭海平正在工作室里忙碌,李军在妻子的陪同下来看望他。李军的精神状态很好,他说通过这几年画画,自己的脑子越来越清楚了,也不再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等年后他准备回家一边画画,一边把地里的庄稼拾掇起来。临走时,他送给郭海平一幅自己亲手画的《百花争艳》,他希望大家的日子都能如这幅画般红红火火。握着他的手,郭海平觉得自己值了,为这些特殊的朋友,为这份暖暖的心意。(文中当事人除郭海平外均为化名。)

编辑/刘 柳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李军拖拉机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木棉花开
Superconductivity in octagraphene
飞上天的“拖拉机”
A physics-constrained deep residual network for solving the sine-Gordon equation
牛哄哄的拖拉机
拖拉机闯祸了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相关问题探讨
艺术天才与精神病人或有遗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