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设计在商业性设计中的运用

2015-05-30 15:55刘碧霞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刘碧霞

摘 要:美国商业性设计是20世纪20到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下的产物,因而设计在美国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商业色彩。这种把设计作为一种市场竞争手段的设计观使设计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功利性,包括其在情感上的运用也是偏向功利性的,使设计变成了推动经济运转的不可缺少的动力。这是否违背了情感设计的初衷?本文正是对商业性设计中情感设计运用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商业性设计;情感设计;情感置入

0 绪论

美国商业性设计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从而诱导消费,增加生产者的效益。从概念上讲,商业性设计是指把设计完全看作一种纯商业竞争的武器,设计不考虑产品的功能因素和内部结构,只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刺激。[1]在商业性设计的背景下,设计者为了博得消费者对产品的青睐,他们早已提出情感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其初衷是为了更好的获得经济利益,然而情感的意义早已有了偏颇。在艺术设计学上的情感化设计的很多研究局限于刺激消费者产生初次购买动机的方向。[2]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书中也论述到产品中的功利性的情感设计。[3]但是在设计中这种功利性的目的愈演愈烈,以至于很多人慢慢迷失了情感设计的真正目的与方向。

1 商业性设计中的情感运用的问题

1.1 情感设计简单置入的不完整性

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这种关注文化价值,趣味性等形式上的情感部分,只是情感的简单置入,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其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4]如美国的汽车设计是“有计划废止制”的典型代表。它象征着速度与激情,只为了满足人们把汽车作为力量和地位标志的情感心理,为达到商业目的。这种设计理念是孤立的看待设计品,并没有结合整体的环境加以考虑,使设计成为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媒介。“设计应该是真实的,仁义的,而不应该是涂脂抹粉的”。[5]

1.2 设计品与情感之间难以融合的界限

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人们不再为了需要而消费,单纯地为了消费而消费。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希望设计能够彰显他们身份与地位等的情感需求,在设计品上置入所谓的“情感”。此时的产品与情感是有明显的先后之分的,是为到商业目的而被操纵的。如美国电话公司设计的米老鼠电话机,这只是商家打着满足消费者对追求新奇的情感需求的旗号,来达到产品畅销的经济目的而已。在功利性极强的目的下,设计品和情感之间有了明显的界限,自然人与物之间难以产生情感交流。

1.3 来自设计师方面的问题

在批量化生产与消费的背景下,设计师为了满足顾主的要求,不断利用公众消费的情感心理,强调趣味和时尚來引导公众消费。在美国第一代设计师中享有盛誉的雷蒙.罗维是一位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师,他宣扬现代设计最重要的不是设计哲学,而是设计的经济效益问题,认为“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6]在商业文化的支配下,设计师们的推动使设计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把设计推向了永远追逐市场的道路。[7]尽管这种设计体系不被设计界推崇,却已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的工业界生根,同时也影响到世界各国。[8]

2 针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2.1 对情感设计方法的思考

情感设计不是简单置入的,不是孤立的。产品中情感的置入应该是整体的考虑周围的环境,考虑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日本茶室入口根据门的不同功能,分为不同的形式。其中可钻着出入的小门,是为了达到先抑后扬,使人顿时感受到茶室的高大;服务口设置的拱形门是为了体现从服务门出来的人的谦恭。这种产品中所带来精神上的感受,是暗含着一种礼仪,文化的情感交流;又如中国的茶道器物的使用已不单是为了实现它饮用的功能。人们在使用它烹茶或者饮茶时,远不是为了止渴,而更多地在于通过这些器物以及仪式般的使用过程,使人体会文化情绪与交流信息带来的情感。

2.2 对情感设计过程的思考

兰普尼亚尼说,是用户在与物交互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消费者与物的交互中自然生发的。所以情感设计的过程中情感与物之间是没有严格界限的,也没有先后之分,是使人与物产生共生共存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日式的榻榻米,它不仅有着凉席的功能,而且想睡时可当床,需要会客是客厅,垫子一拉就可轻而易举的实现。这样的情感是在产品与人的交互中生发出来的,是真切的为了人与人的交流更亲近。

2.3 对设计师职责的思考

商业性设计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的弊端。作为设计师应站在社会职责的高度,更多的为人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沟通人际之间的情感供需关系,作为一种驱动力量,帮助人们选择信息和环境,驾驭人们的行为。目的不是为了,刺激消费,达到过多的功利目的,而是将设计作品视为一种情感表达,唤起使用者的情感,促进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情感交互体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结论

商业性设计中情感的运用违背了物与人之间真正情感交流的初衷,而更多的偏向商业性目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在设计上我们应回归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真实的,自然的生活状态。但是这种回归并不是完全倒退,而是在与经济的发展中找到设计中的权衡点。我们要避免设计走到极端,在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人未来的发展,真正的做到为人的情感需求,而不是追逐过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基于情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3] 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M].中信出版社,2012.

[4]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刘哲.“有计划废止制度”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启示[J].艺海,2011.

[6] 何人可. 20世纪50著名设计师传略[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53.

[7] 董翠,王敏.从本土文化来看美国的商业性设计[J].艺术探索,2008.

[8] 李久熙,王春山,宋强,高喜银,郑泽锋.美国商业性设计对工业设计的启示[J].包装工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