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解题规律思考

2015-05-30 02:45王修亮
俪人·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电解

王修亮

【摘要】以“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为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 电化学规律 学习效率

电化学是高考必考内容,很多同学感到很棘手。本人认为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夯实基础之外,还应该通过总结,找出规律,提高化学学习效果。怎样才能在高三化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本人以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为例,浅谈一下电能转化为电能规律,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一、解题思路规律总结

很多同学拿到电化学题目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如何才能让同学们快速弄清题意,顺利找到解题突破口,需要进行总结。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一类习题的解题思路都有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先判断电极(判断电极的阴、阳极,阳极是否是活性电极),再分析溶液中有哪些阴、阳离子,根据离子放点顺序确定有哪些离子放电,用表格法写出电极反应式。根据这个规律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例1、用铂电极电解CuSO4和KNO3的混合溶液500mL,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标准状况下5.6L气体。(假设溶液体积忽略不计) 求:(1)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亮浓度为多少? (2)电解后的溶液的pH值是多少?

思路分析:先判断阳极是铂电极(非活性电极),再分析溶液里离子有:Cu2+、H+、K+、和OH-、SO42+、NO3-。最后確定放电顺序,阳极离子放电顺序:OH->SO42+、NO3-,阴离子放电顺序:Cu2+>H+>K+。电极反应式见表1。

根据分析不难得出H2和O2各0.25mol, Cu2+也为0.25mol。所以C(CuSO4)=0.5mol/L,c(H+)=1.0mol/L ,PH=1。

例2. 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1:3的硫酸铜,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有下列反应的那几个?

思路分析:先判断阳极是惰性电极(非活性电极),再分析溶液里离子有:Cu2+、H+、Na+、和Cl-、OH-、SO42+。最后确定放电顺序,阳极离子放电顺序:Cl->OH->SO42+,阴离子放电顺序:Cu2+>H+>K+。电极反应式见表2。

根据分析很容易得出2、3、4正确。

二、电子守恒规律

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装置中,电子由负极流出到阴极,阳极失去电子给正极。阴、阳极之间的电解质溶液没有电子转移,是离子在移动,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阴极、阳极、正极、负极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

例3、如图1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个电解池,甲池为CuSO4溶液。请回答:若甲槽阴极增重12.8g,则乙槽阴极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

由表3可知,要使得加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阴极析出0.1molCu和0.1molH2,阳极析出0.1mol O2。无论从阴极看还是从阳极看,都是转移0.4mol电子。

三、可逆电池

可逆电池问题令很多同学头疼,如果细心研究这类问题很有规律性。可逆电池的规律是:

“放电”反应表示原电池反应,可将该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反应为负极发生的反应,特点是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反应为正极发生的反应,特点是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充电”表示电解池反应,阴极的电极反应就是原电池负极反应的逆反应,阳极的电极反应就是原电池正极反应的逆反应。这类问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铅蓄电池。电池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放电时可将电极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

四、多池组合

多池组合问题也颇令同学棘手,这类问题的解决模式就是电极活泼性差距最大的一组为原电池,其他池为该原电池驱动下的电解池。由该原电池的正、负极,确定电解池的阳、阴极。

例5、如下图2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

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2H2O=CO32-+8H+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D.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g固体

思路分析:本题甲池明显为原电池,乙池、丙池都是甲池驱动下的电解池,通入甲醇一级为负,与之相连的Pt电极为阴极。通入氧气一级为正极,与之相连的石墨电极为阳极,所以A明显错误。甲池为碱性溶液,不能产生H+,所以B错误。乙池为过量的CuSO4溶液,没有水损失,所以加Cu(OH)2恢复溶液是错误的。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为0.0125mol,该电极转移0.05mol电子,所以丙池也要转移0.05mol电子,产生0.05mol OH-,产生0.025mol的Mg(OH)2固体为1.45g,D正确。

以上只是笔者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一教学内容上的一些思考、总结的一个片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顺应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本职工作。老师不能只是个教书匠,学生也不能只是个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引领着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总结,学会创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让学生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尽早地成才。学生也应该活学活用,加强反思,总结规律、这样定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华林.探究学习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化学反应原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电解
轻轻松松学“电解”
高强化平行流电解提高A级铜表面质量实践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热镀锌机组电解碱洗工艺探讨
电解制备新型混凝剂及其混凝特性
SPE水电解催化剂研究进展
电解制备氢氧化亚铁微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