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适应性探析

2015-05-30 08:43鞠丽丽
中国市场 2015年52期
关键词:会计改革公共财政事业单位

鞠丽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发生变化。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需要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建立起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本文提出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共财政;会计改革;事业单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105

财政部于2012年12月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从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自2000年以来,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公共财政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公共财政的目标更加清晰,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更加凸显,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而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随着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财政性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加,为使财政性资金的投入使用更加透明高效,对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相适应

现阶段,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都在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其基础是建立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其形式是国库集中进行资金缴拨的支付形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也是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大环境下,原来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完整,且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科学合理,而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难以达到此项要求。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不仅梳理了原制度会计科目,为了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增加了会计核算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在会计核算方面设置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会计科目,如此一来,在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下,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来对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进行核算。

二是将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引入进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也改变了财政预算资金的领拨方式。在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增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科目。在年末的时候,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的核算,可以利用本年度财政下达的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同时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来进行。这种会计核算方式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运用权责发生制是相同的,利用这种会计核算方式,不但能够将事业单位资金的执行情况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来,在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公共财政改革政策的落实,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相互结合起来,适应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2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相适应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公共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也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对政府各项收入来源支出去向进行全面、系统、明细地反映。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中设置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同时在两个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在“基本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新制度规定了“事业支出”科目除了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和“非财政补助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外,还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这些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体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同时提高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为全面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供保障。

3与国有资产管理相适应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同时国有资产总量以及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我国事业单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由此造成的账实不符、产权不清以及管理不善、方法滞后等多方面问题越发突出。在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主要解决的就是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资产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于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善以及规范,不但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还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完整及安全。

3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资产的计量原则

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制度中,对相关的计量原则做了进一步明确,包括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礎上改建扩建修缮、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取得及相关的后续支出、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对购入以及接受捐赠等确认计量及入账价值。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以在缺乏有效原始凭据、无法取得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情况下,以名义金额的方式将取得的资产入账,并且要求将各种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这种计量原则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能够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同时,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完整以及安全。

3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资产的核算方法体系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详细的说明以及规范了一些账务处理流程,包括资产的记录、报告以及处置等,同时对于会计科目,新增以及取消了一部分资产核算方面的内容,还修改了一些科目名称。新增加的待处理资产损益会计科目,事业单位的待处置资产价值以及处置损益皆是据此来进行核算的,同时其明细核算也根据待处置资产项目来进行,实行待处理资产损益,不但使得资产处置在会计核算中的流程更为清晰,还大大加强了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还增加了累计折旧、摊销以及非流动资产基金等多个会计科目,并创新性地规定了虚提、折旧以及摊销的处理方法。将折旧、摊销的计提与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冲减,而不是计入支出范畴,这样不但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价值不实的解决以及账实不符的问题,还满足了预算与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以及原则在事业单位进行了落实。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这些新增的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核算的新规定不但有助于事业单位资产的科学性管理,还促进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两者之间的互相结合,不但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还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完整以及安全。

4结论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发展,与之息息相关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势必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模式逐渐建立与完善,我国经济改革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创新。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不但在会计目标以及会计核算基础方面满足了财务管理需求,并且反映了财政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向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徐静浅析新财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8)

[2]宋秀芹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9)

[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2)[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会计改革公共财政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图 表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