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分析

2015-05-30 14:59常露郑宝华
中国市场 2015年52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云南途径

常露 郑宝华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区位、气候、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优势,据此笔者提出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健全农技推广机制、推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等对策,以此推动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云南;农业现代化;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34

1引言

农业现代化是当今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纵观全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手段、组织形式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提出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基于对传统农业的研究,认为传统农业不具备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将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打破传统农业均衡的基础,其核心就是改变现有的技术状况,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通过注入现代农业技术,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以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生产力,从而刺激外部资金投向农业部门。[1]所以,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农业现代化内涵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領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当今中国正在走向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2007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并首次明确了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如何发展农业现代化。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从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看,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展的共识,发展地方特色农业现代化成为提升农业的突破口。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云南一直在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之路,不断加大对农业投入,加强农业信息建设,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目标。2014年云南省实现粮食生产总量18607万吨,比上年增加367万吨,增长201%,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261亿元,比上年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56元,增长110%。[2]云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云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与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的优势

2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毗邻缅甸、老挝、越南三个国家,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有16个国家级口岸、7个省级口岸、20多条出境公路和数十条驿道,形成了水、陆、空齐全的交通网格,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农业比较优势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与东南亚、南亚诸国有较大的互补空间,云南的温带水果、花卉、蔬菜具有极强的出口优势,而东南亚国家盛产稻米、橡胶、油棕、咖啡、可可、胡椒等经济作物,南亚国家盛产芝麻、茄子、香蕉、芒果等农作物。[3]尽管某些产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存在竞争关系,但是这类产品占整个农产品品种和贸易数量的比重很小,其农产品贸易仍然是以互补关系为主的。在国家建设桥头堡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下,云南省可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国际份额。

22丰富的生物资源

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香料之乡”的美誉,生物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二位,拥有巨大的生物资源宝库。全省的药材、花卉、香料、菌类的种数居全国之首,有药用植物6559种,占全国种类比重为51%;香料植物400多种,居全国首位;食用菌600多种,占全国种类比重80%;观赏植物2500多种,其中野生花卉2000多种,有不少是独特和稀有品种。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云南省发展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天然的有利基础,成为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云南省在发展生物资源产业上得到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支持,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物科研研究体系。全省共有76个从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研究机构,建立了昆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云南民办科技园区,形成一定的生物技术产业化基础。

23优越的气候环境

云南省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涵盖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七个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几乎集中了从热带到寒带的所有植物品种。云南省充沛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类型成为发展特色农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构成了特色农业的重要内容,冬季农业开发成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尤其是反季节蔬菜成为对外畅销的农产品。基于独特的气候和土质,云南省的烤烟、咖啡等农作物在品质和数量上是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具有极强的生产比较优势。而云南的各种蔬菜种植无季节限制,其反季节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上已显示出淡季供应的独特优势。

24极具潜力的土地资源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将近3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有94%的山地,经纬度跨度大,山区适农土地面积广阔,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云南省人均土地面积为142亩,高于全国和南方同纬度的各省份,是云南省自然资源中的重要优势。全省大部分地区处于我国土地自然生产力中的中、高值带。经测算,中低产田的粮食最大生产潜力平均在900千克/亩;大部分的树种生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云杉、思茅松、杉木、冷杉、云南松等优势树种的标准林分积蓄量和生长量相当于低产林分的22~45倍以上,人工草地鲜草产量为低产草地的四倍以上。[4]由此可见云南省的林牧业用地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林业和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这也是云南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利基础。

3云南农业现代化存在的制约因素

3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云南省是一个集边疆、贫困、民族于一体的省份,由于云南省海拔差异比较大,山高坡陡谷深,导致水利建设和公路建设成本较高,尽管政府每年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很大,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是存在差距。根据蒋和平等对农业现代化的测算,2008年北京市农业投入指数达到065,而云南省的农业投入指数仅为023,两者相差几乎3倍,其重要原因是农业投入的个体指标如劳均农业投入水平、单位耕地面积总劳动数等存在明显差异。[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农业生产方式是相互适应的,传统农业生产对农业的基础社会要求不高,但是要想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

32资源与环境的约束

云南地处西南横断山区,人均耕地略高于全国人均耕地152亩,但仍明显低于世界人均耕地338亩水平。从耕地质量看,全省耕地中有旱地71086万亩,占耕地比例高达759%,有13614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要素,在农业生产中,某些地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和水体污染,影响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农业发展中过度依赖于资源,比如山地陡坡种植烟草,造成水土流失、化肥流失严重,湖库河流淤积,在中低林改造过程中,数以万亩的天然林被砍伐改造成人工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加劇了水土流失。

33农业现代化人才欠缺

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其劳动积极性和素质对农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部分有技能、有文化的年轻劳动力通过务工向城市转移后,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能适应机械化、具有市场意识的劳动者不足,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其次,多数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县级以上部门,深入农村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很难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基层的农业技术人才有限,尤其是掌握一线荔枝、猕猴桃等种植技术的人才缺乏,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缺乏技术指导,无法满足农民在生产中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速度。

3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

云南省的农业科技含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截至2012年年末,云南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仅为7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生猪良种覆盖率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农业综合机械化率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每万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038万千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3万千瓦。满足云南省发展农业需求的自主性农业科技成果不多,农业科技特别是优良品种不足,制约着云南省科技服务的推广与运用。除此之外,云南省产学研等部门基本上是独立发展,没有整合资源优势,进一步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得农业科技的成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涉农企业对科技创新的价值认识不足,也导致涉农企业对于农业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有限,农技发展的动力不足。

35农产品市场制约

目前我国农业已经从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到基本供求平衡状态,有的地方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农业从单纯地追求产量到追求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而需求弹性小,市场波动导致的受损者往往是农民,农产品的价格长期低迷,削弱了农业生产的利益,增加了风险。随着我国加入WTO,云南省的农产品市场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双重竞争与挑战。2013年我国水稻、玉米、甘蔗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全面高于国际价格,云南省深受越南、缅甸廉价籼米冲击,廉价粮食严重影响了种粮农民的利益。而食糖进口价格过低,导致国内价格持续下跌,造成云南糖企全面亏损,蔗农收入下降。此外云南蔗糖还受到广西、广东的激烈挑战,两广年产蔗糖350万吨,综合利用率较高,而且多是铁路运输,运费低于云南的公路运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的价格也受到源自国内和国外的经济波动的影响,这是发展农业现代化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难题。

4加快发展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41加大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以畅通国际大通道为重点,积极向上级争取中缅陆水联运等项目。全面完成综合交通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在建高速公路和铁路项目,提升交通网格密度。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将云南省的雨养农业发展成为灌溉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减少旱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同时加大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力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三是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做好现有农贸市场的同时,有规划地兴建一批集检验、包装、贮藏、批发、加工、运销为一体的多功能农贸市场,特别要加强畜牧、水果、蔬菜的冷藏加工能力,努力提高加工、包装、运储的能力,推动农产品在区域间的流转。

42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实施生态农业环境建设。云南省内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状况,也会对东盟国家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加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绿化荒山等工程,既可以调动农民栽种香蕉、茶叶、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新的产业和产品。二是要发展生态旅游业。云南省环境优美,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境内山川湖泊交纵,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农业开发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相结合,发展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

43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

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云南省的省情,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农业。首先,从云南省农副产业加工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不匹配的现实出发,主动放弃高投入、高污染、高自然资源消耗的传统“石油农业”之路,走能够适应小农经济特点的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对特色农产品合理布局,培育花卉、菌类、咖啡、茶叶、药材等名优特色品种。其次,充分挖掘土地资源价值。云南山地面积占84%,应大力发展具有山区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优质豆类、薯类和荞类等多种小杂粮,并对其进行多用途、深层次的开发和加工转化,延伸其农业产业链。针对其林牧业用地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林业和畜牧业,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实现由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

44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一是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为导向,立足于本土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物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研发出高产、高效、优质的高原特色农业品种,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联合体,合理布局科技机构。二是要推进云南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引导,搭建一批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具有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按照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种植、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探索现代农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全省起到科技驱动的示范效应。三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省级农业科技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高产、高效、优质的高原特色农业品种,逐步扩大良种工程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规模,保护农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对具有重大发现的农业科技成果给予奖励,为云南省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45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首先是不断丰富农村金融机构的类型。稳定商业银行的县域网点,扩展乡镇服务网点[6],积极发展村镇银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到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其次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涉农贷款的力度,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稳步推进包括林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融资试点,围绕全省农业产业化确定的橡胶、核桃、甘蔗、油料作物等产业探索扩大抵押物范围。最后是创新农业现代化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小麦、玉米、稻谷三大粮食品种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云南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或者期货交易,积极推进白糖、橡胶期货交割仓储建设。探索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村基础建设。

46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用现代化理念谋求农业增长极

一是加强区际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昆明—河内经济走廊等区域,多边涉农合作机制初步完善,推动了云南省农业走出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可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和质量评价机制,努力扩大花卉、反季节蔬菜、食用菌、香料、药材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出口,将创汇农业作为农业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推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布局。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了解云南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将生产环节特别是种植和养殖环节展现给消费者,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围绕全省鲜切花、普洱茶、咖啡、松茸等优势农产品原产地直销,搭建互联网营销平台,扩宽农产品的销售网络,通过对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形成具有高辐射力和高增值力的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胡晓蓉云南省2014年经济发展报告出炉[N].云南日报,2015-02-05

[3]郭寬,李露云南与东盟农业合作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4]郝性中云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8(12)

[5]蒋和平,尤飞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6]纳麒,郑宝云南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选择[J].云南社会科学,2009(3)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云南途径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