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志愿者在医院开展儿童安全教育

2015-05-30 10:48任军
社会与公益 2015年5期
关键词:病区社工志愿者

任军

儿童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说到儿童安全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家长、学校的老师以及相关的社会支持机构。可是您听说过吗?在医院里向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的知识以小品和游戏的方式传播给住院的患儿及家长,从而帮助儿童减少意外发生的机率。这种在许多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的方式,却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以下简称亚心医院)的儿童病区里,每周进行着。

儿童病区定期开展小组活动

2013年,社工部在为患者组织小组活动时,确定了活动的目的类型:支持型和教育型,在活动中让患者之间获取心理支持,同时获得健康教育的知识。在社工们近一年的摸索中,小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几乎所有的社工也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组活动主要覆盖在成年患者身上,而儿童患者群体中却缺少类似的项目,即使儿科也有由社工组织的活动,但大多集中在六一联欢会、不定期的游戏上。如何在儿童病区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活动内容的选题又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摆在了社工部的面前。

亚心医院是一家大型的心脏病专科医院,开放床位达788张,其中儿童病区床位111张,主要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这些患儿大多集中在0-10岁之间,多数孩子来自农村,父母在外地打工,其中不乏留守儿童;而心脏病患儿的疾病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等让其住院时间在7-20天左右。社工们通过分析患儿的家庭特点、年龄特点,同家长们积极进行交流,同时征求病区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将活动的内容定在儿童安全教育上。但社工们日常的工作十分饱和,专门开展此项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她们想到了和志愿者团体合作。

经过积极的对外联络,社工部与武汉英中学校的“1+1”志愿者社团取得了联系。社团成员均为16-18岁的高中生,而他们志愿者服务的项目之一正好是由国际儿童安全组织支持的“儿童安全教育”项目,项目内容涉及: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高空坠落、触电安全等。他们将知识做成小品、拼图和幻灯,每周六的下午,在9楼儿童病区里,社工们提供活动场地、多媒体播放,指导志愿者们招募患儿及家长参与活动。他们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夸张捧腹的肢体动作,让患儿及家长们在娱乐的同时获取了知识;活动中,志愿者们邀请患儿们一起拼“安全拼图”,看安全画册,进行安全知识提问,对回答正确者发放小礼品,极大地鼓舞了患儿及家长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进行儿童安全教育

通过几期活动的摸索,社工部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分类式创新。“1+1志愿者社团”为患儿们所提供的安全教育知识,大多是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在医院里,医护人员所关心的安全问题与生活中又有所不同。于是,社工们带着相机走进病区,在医护人员们的建议下,拍摄了一套适合院内安全教育的图片。如坠床、跌倒、烫伤、服药安全等,图片中的设施、场景均为患儿及家属熟悉的病房,辨识度极高。而在志愿者的选择上,则利用医院附属的护理学校资源。护理学校的代课老师大多为亚心医院护士长兼任,她们对医院环境、安全的管理非常熟悉。社工部将图片制作成幻灯,老师对学生志愿者们进行培训,结合儿童病区现场观摩见习,每周对住院患儿及家长们进行安全教育,既丰富了患儿们的住院生活,学到了安全知识,同时也帮助临床护士们减少了一部分的宣教时间。

自2013年年底至今,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达50余次,惠及住院患儿及家长近900人次。

一直以来,许多观点都认为儿童安全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幼儿园)为主,社会支持层面大多是邀请交通、消防等部门到学校进行宣传讲解。然而,通过我们一年多的尝试与摸索,发现对于儿童聚集程度较高、停留相对时间较长的住院儿童病区来说,根据疾病诊疗的周期特点,由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携手,共同进行儿童安全教育的方式值得尝试与实践。

猜你喜欢
病区社工志愿者
志愿者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我是志愿者
青春社工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为志愿者加油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我是小小志愿者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