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三万点 港股开启大时代

2015-05-30 10:48程俊
CM华夏理财 2015年5期
关键词:H股港股A股

程俊

随着大量政策性利好的到来,港股逼近28000点之后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最大焦点。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对于港股的看法只有一个字:买!

起风了,港股进入大时代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战略行动,其意义不亚于1947年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必将带来史无前例的投资机会。”投资研究机构“格隆汇”对于公募基金获准直投港股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3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沪港通交易指引》。其中最大亮点莫过于,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通过沪港通机制投资香港股票市场,不需具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

这对于早已对港股趋之若鹜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显然等于一张捡“便宜货”的通行证。

恒指随即在周一(3月30日)高开近300点并一路走高,成交量也迅速放大。

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所有政策面的利好,那就显然太低估管理层的决心了。套用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话来说:“(港股的)好戏才刚刚开始,无限精彩在前方。”

证监会放行5万亿公募资金投资港股后,短短几天之后,中国保监会送出更大厚礼:放行10万亿险资投香港创业板。

3月31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调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有关政策的通知》,《通知》核心内容一条:增加香港创业板股票投资。

由于险资金额比公募大,并且保险资金更为自主,因此放开险资投香港创业板比放开公募更激进,并且更有“杀伤力”。

果不其然,在短暂停歇之后,市场资金疯狂涌入港股呈现加速迹象,恒指很快突破25000点大关。港股通额度更是连续用尽,沪港通“南冷北热”的情况一去不返。

此前一直不为市场所关注的港股QDII基金也在一夜之间“受宠”。QDII基金由一季度的净赎回转为净申购状态。来自内地的公募基金经理、私募基金以及保险、FOF基金都在争相申购QDII基金。由于规模短期内急剧增长,有限的外汇投资额度很快用光,一些基金公司不得不关闭旗下QDII基金申购业务。

一位香港私募基金经理向华尔街见闻表示,现阶段他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如何精选板块或者个股,而是迅速提升仓位以确保不会错过牛市盛宴。

牛已抬头,时间真的是金钱!热点在哪儿?

相对早已“高高在上”的A股,小而美的港股“颜值爆表”并且“犹抱琵琶半遮面”,因此在很多内地投资人的眼中个个如花似玉赛貂蝉。风已经来了,而且是大行情,现在最为关键的是港股到底买什么好?

关于这个问题,多家券商不失时机在第一时间推出了自己的策略建议。

中信证券在4月3日发布的题为《港股通四大交易对策》的报告中表示,经过6个月大涨,A股对H股的溢价水平已非常高。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相对A股折价较大,且股息率较高的港股,既可以通过折溢价收敛获利,也可以通过A/H股息率差别获得长期累积的Alpha。

带A的H股,原理简单:就像去香港购物,一样的东西,一样的款式,A股贵,H股便宜。更何况很多内地投资人对港股不了解,起风的时候也来不及细细研究,看A/H差价永远是简洁明了的思路。

广发证券认为,未来A股资金不断涌入港股之后,有望改变游戏规则,争夺港股的定价权,尤其是在港股的中小盘板块,实现港股中小盘A股化。

这一思路也简单:A股什么炒得最凶就买什么。事实上,在港股活跃之际,已经有多家私募基金私下表示将“爆炒”那些A股的热门板块和概念。

国泰君安总结的两条主线则分别为(1)寻找 A/H股折价率较高、流动性较好、存在价值低估、市值较大的股票,享受估值修复带来的超额收益;(2)寻找可能复制 A股题材、外资与机构持股占比较低、市值较小的股票,期待估值定价话语权重置带来超额收益。

“丁蟹效应”成隐忧,历史是否会重演?

对于熟悉港股的投资者而言,“丁蟹效应”可能是最大的担忧。事实上,在4月13日晚间,香港无线(TVB)突然宣布将于4月20日开始重播《大时代》,随后港股4月14日就出现跳空低开,并大跌328点。

所谓“丁蟹效应”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指的是从郑少秋于1992年在《大时代》中饰演丁蟹开始,凡是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郑少秋的电视剧、节目播出后股市有明显下挫记录的达到了32次。

最厉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侠传》在香港播出期间,恒生指数跌破一万点。1997年3月,无线也重播了《大时代》。“无巧不成剧”,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及2000年的科技网股泡沫爆破之时,郑少秋都有电视剧上演,“丁蟹效应”之说因此不胫而走。

TVB在18年后重播《大时代》,不知道是在庆祝港股创新高,还是在为高涨的行情降温。

而在技术走势上,港股也有一些过热迹象。恒指相对强弱指标(RSI) 升至83.5,上一次出现类似的情况还要追溯到2010年10月。当时H股RSI指标曾触及85.2,随后股指进一步上涨4.3%,之后在11月见顶。随之而来的一轮暴跌一直延续到2011年10月,跌幅高达43%。

超过20年从业经验的Chart Partners Group,Ltd董事总经理Thomas Schroeder就认为,在市场一片狂热的情况下,是时候锁定利润了。

管理规模达400亿美元的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Group执行主席Mark Mobius则认为短期应该持谨慎态度。他表示,尽管牛市依然将运行下去,不过在短期涨幅过快过多之后,A股指数可能面临20%的回调。当RSI回落至60下方之后,投资者会再次选择逢低买入,H股也会在短期回調后重拾涨势。

猜你喜欢
H股港股A股
港股通一周成交情况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AH股折、溢价对比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沪港通下A+ H股票网络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一月A股龙虎榜
一月A股龙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