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怡得境青山外 融创瓯越味象中

2015-05-30 10:48高智红刘晓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5年5期

高智红 刘晓

【关键词】关注差异;温商精神;适情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27-02

黄威: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该校是首批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全国十佳育人单位、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温州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学校机电、计算机和数控、电子商务等专业被评为国家级实训基地和骨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黄校长是教育硕士,任温州市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温州市心理学会理事、温州大学中学校长培训实践导师等。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历任年级段长、政教主任、副校长、书记、校长,基层工作经历丰富,有着较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管理学校的实践经验。黄校长探索一种“合适教育”,使得人人潜能得以发挥,探索一种融合本地瓯越文化的创业教育,使得创业培养“接地气”,人人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体验。如此,教育可以真实服务学生。

关注差异:人人成功

我们要求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研究学生需要、了解学生需求、熟悉学生心理,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相信、尊重、依靠、发展教师,学校发展战略从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转移到精致化的内涵建设上来,全力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全体教職员工的创造力和发展力。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要想教师为学生创造成长的乐园,校长就必须考虑为教师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生存环境,让教师感受到校园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教师只有在工作中获得幸福、获得快乐,他才能输出幸福,输出快乐;教师只有体验到校长在管理过程中以教师发展为本,他才能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经过几年的实践,这一理念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学校凝聚力明显增强。在学生的发展上,我们主张课堂上尊重差异、课程上体现差异、情感上关注差异。无论学生是来自温州还是外地、贫穷还是富有、高分还是低分,每一个走进学校的学生都得到一样的尊重、关爱、服务和指导,拥有平等的选择机会和多样的发展空间,确保学生成人、成才和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梦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创业文化:传承“温商”精神

在学生的创业教育上,我们提出了以温州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主动融入温州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把温州的人文精神和区域文化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是传承温商创业精神,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从2006年开始,将地方教材《创业指南》作为创业教育主要教材,隔周开展温州民营企业家创业成功范例讲座,依次展开对九个创业成功要素的阐述和分析,构建了九个成功创业的攻略图。二是整合各类创业资源,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把温州人的创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建立了校园创业文化体系:定期举办专业认知和专业见习,将先进企业文化植入校园,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企业家的机会,让学生对创业有真实的感悟;营造校园创业文化,传承与弘扬温州人创业精神和永嘉学派“义利并举”的文化精髓,使学生懂创业、能创业;举办校友交流会,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现身说教,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激发学生积极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通过专题讲座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案例教育,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学校还通过社会实践、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素质拓展训练等途径,营造富有创新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三是借鉴温州人创业经历,建立适合中职生创业实践的模式。在校内设立“孵化基地”——创业实体和专业创业工作室,在中职生创业实践中侧重于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倡导学以致用,创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学校先后有200余名学生参加了创业实践活动。建立校外体验基地——校友企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中有一部分是校友创办的企业,这些校友企业既是在校生实习和实践的最佳场所,又是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活教材。四是结合社区进行实践,开展社区服务。学校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感恩校园,反哺社会。

适情德育:适域、适职、适生

在学生德育上,我们提出“适域情”“适职情”“适生情”的适情教育。“适域情”,即适应温州地域文化背景的创业教育体系。学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学生的创业经验,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创业案例和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通过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活动及校内的各类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创业专题讲座、校友交流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塑造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适职情”,即适应职业岗位实际的专业德育体系。一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每个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开展“准职业人实践周”活动,让学生在卫生打扫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三是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四是各专业提炼本行业道德规范的德育素材,构建职业道德教育的框架,帮助学生形成“做人为上,能力为本,技能为重”的职业观,在行为上由被动的行规服从转向自觉主动的道德自律,在道德养成上与社会、企业接轨。“适生情”,即适合学生心理和智能特点的德育实践体系。学校的做法有五:一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大力实施成功教育。二是分层设计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三是坚持管理创新,狠抓学生道德修养与行规养成。四是注重活动体验,让教育润物无声。五是改革德育学分制,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这些个性化方式,用心成就每一个学生。

点评:黄校长在改革和学校持续发展思路上,意识到要实现深层次的改革,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第一,分析学校中每一个具体的人,发现不同学生个体、教师个体的所思所想和潜能发挥的可能性。由此黄校长提出“合适教育,差异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思路。优质的学校教育不是复制,不是模仿,而是立足学校自身,不断运用适合的教育理论去有效解决具体的学校管理、学校课程以及学校困境问题的教育实践过程,也是不断追问教育理论“适切性”的过程。黄校长所说的“适”就是一种主动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教育态度。发现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差异发展、动态教育的过程,实践的是“教育要尊重具体的人”这一理念。在“适域情”“适职情”“适生情”的适情教育中,构建学生对本地情境、本职业情境、本人情境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育套餐”,让学生在阶段适宜、个性舒展、自尊自信的愉悦情境中成长自我,就容易形成大家认同的学校愿景。第二,优质的管理要探索创新之路,在实施创业教育中也要接地气,找到能够产生呼应的本地文化。学校立足于温州的瓯越文化、温商创业文化,将温州的创新精神、区域文化与学校的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实际创业者的精神和经历感召、激励学生,把温商创业意识不断内化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中。管理者应该是思想者兼实践者,这样才能够将教育理论与本地文化深度融合,成就英才。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