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引领校长管理的“新常态”

2015-05-30 10:48章亦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博客常态校长

章亦华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32-01

我认为案例中“茆院长逛贴吧”的做法,是“互联网+”模式下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校长管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值得结合实际予以借鉴。

一、正确认识

“互联网+”旨在促进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个方面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充分对接,其中的“+”是指传统的各行各业,而案例里的“+”就是“校长管理”,“互联网下的校长管理”就是在校长管理领域、技术、时效等多个方面实现与互联网的充分对接和融合创新。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学校已经“没有围墙”,上下已经“没有层级”,和社会各界实现着实时与广泛的互联网交融,“互联网下的校长管理”应运而生。

二、主动适应

互联网已经成为师生及社会公众获取和发布各种资讯的即时平台,是学校智慧教育及现代管理的泛在平台;校长也时刻是互联网中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学校的整体形象,甚至决定着学校的兴衰。校长不但要正确认识,而且要在观念、途径和技术上主动适应“互联网+”模式下的管理创新,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各种新平台展示学校动态、倾听师生呼声、及时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危机公关。

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亟须在管理领域的引领拓展;校园网要从传统的宣传展示作用向各方实时交互功能转变。校长与师生等公众沟通交流的传统方式有很多,如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校长信箱、家校通等,但在新常态下,邮件、博客、微博、贴吧(论坛)、QQ、微信等无疑是更广泛、更及时、更真实、更便捷、更有效的交互平台。当然,“互联网下的校长管理”不是互联网与校长管理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求校长能够放下身段,多一些人性关怀和平等沟通,学会用新媒体语言拉近彼此距离;同时校长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更好地以“媒體人”的正面形象出现在师生等公众面前。如果校长能结合学校实际,遵循规律、合理选择、对接融合,学校管理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三、积极引领

“互联网下的校长管理”的威力和影响力不可小视。比如案例中“爱泡吧的茆院长”、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校长的博客、新东方俞敏洪校长的微博和粉丝群、徐州财经高职学校刘景忠副校长的博客和微信等。如果校长们能抢抓“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通过“互联网下的校长管理”进行示范引领,营造环境氛围,提升信息素养,把“+”进一步拓展为“学校管理”“部门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继而选择并开通官方微博、微信、论坛、QQ群,完善网上留言、在线咨询、心理驿站、名师博客、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班级网页、网上调查、公众评议等校网栏目,定会强化学校管理、赢得公众好评、占得竞争先机。

需要关注的是,校长在谋大事、出理念、定决策、定制度、做表率、用好人时,的确需要深入师生中间、答疑解惑,但无须事必躬亲。如果宿舍没电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校长亲自过问,那么这就是学校的管理责任不清和校长的领导能力不佳了。校长要善于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逐步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要善于改造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发挥团队合作、各司其职、奖罚分明的治理效能,提高新常态下校长管理的法治意识与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博客常态校长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博客天下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