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振兴国企

2015-05-30 10:48善渊
国企 2015年5期
关键词:刘志军国学

善渊

中纪委巡视组进驻央企、国企,反腐利剑在头上高高悬起。国企何去何从?《国企》何去何从?

国企,爱之者视为国家柱石,恨之者恼作市场异类;赞之者称国企是改革成功典范,贬之者呼国企乃改革攻坚对象;誉之者举国企五百强榜首,损之者斥国企靠垄断吃饭;美之者赞国企技术创新攻坚克难,丑之者骂国企抄袭盗版假冒伪劣。乍一看,国企制度严密办事规矩;细一瞧,国企任人唯亲贪腐遍地。结果,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国企做大做强了,有人骂“与民争利”;国企做小做砸了,有人骂“国有资产流失”。国企薪水高了,待遇好了,有人罵“垄断收租,欺行霸市”。国企薪水低了,有人骂“效率低下,早该淘汰”。

国企改革三十年,该改的都改了,不该改的也改了。最该改的是衙门作风,最不该改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该改的是领导人的内心世界,最不该改的是产权制度。

好在中纪委来了,国企的优势显示出来了。刘志军这样的领导人即使再腐败,也只是暂时“藏富于民”。但这样的人往往能力强、办事效率高,能够将高铁变成中国的名片。站在全局看,利用这样的领导人去发展,再用反腐将他多吃多占的部分追回来,或许不失为一种领导艺术。但是,站在刘志军的角度看,这样做似乎不够意思。如果当初就说清楚“藏富于民”的道理,也就不“藏”了。几十亿人民币“藏”在自己名下,吃又吃不了,用又用不了,最后落得身败名裂、人财两空,这“藏”的代价太大了。

其实,中央每次开全会都说得清清楚楚的,中纪委的条例也订得仔仔细细的。当初不是没说清楚。只是,一段时间以来,党风不正,形成了“吃、拿、卡、要”的潜规则,以至于似乎谁掌权谁就可以滥用权力。中国的古训也说得很清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甚至街头的小混混都懂——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那么,刘志军这样的聪明人,为什么就不懂呢?

因为,近几十年来,很多人没有经得起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的诱惑。这些被千百年历史证明了的聪明话,没有人听了,没有人懂了。“刘志军们”把这些聪明话当作思想禁锢了,当作僵化保守了,当作封建迷信了。他们太“实事求是”了。许多贪官用实践标准一检验,发现每一次伸手都没被捉。就会想那为什么下一次一定被捉?

殊不知,财富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辛勤劳动。权力不仅来自于枪杆子,来自于历史,来自于老一辈;权力也来自于人民,来自于天理,来自于无数人的贡献。这是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罗地网。用权力夺取财富,用财富购买权力,这正反馈的游戏早晚有崩溃的一天。如果“刘志军们”早学一点古人的告诫,也就不至于要在监狱中度过后半辈子了。

看来,搞好国企,发展好国企,保护好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内心世界,必须读一点国学,学一点中国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给广大国企干部和职工指明了出路,也给无数想正道直行、夫妻和睦、子女成才、晚年幸福的人指明了人生方向。

有鉴于此,《国企》杂志也在反省,也在调整。不能再混同于一份普通的财经杂志,让人们在数字游戏中迷失方向;不能再跟风追潮,高估了所谓风云人物的智慧和境界;不能再人云亦云,屈从于媒体界的欧风美雨、淫声浪气;不能再办得花里胡哨,装扮得如同帅哥美女,而内里就一副臭皮囊;不能再办得毫无主见,遇点风浪就惊慌失措。

怎么办?学好国学,办好《国企》。让国学先振兴《国企》,再让国学振兴国企。

有人担心,这国学能和企业有关吗?国学不是讲修身养性的吗?市场竞争,弱肉强食,残酷无情。谁“温良恭俭让”,谁就吃亏,谁就倒霉。没听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吗!

国学是讲修身养性的,是讲诚实守信的。诚实守信的人,在市场竞争中一定就会吃亏吗?诚实守信的企业,一定会被市场淘汰吗?错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企业,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稀缺资源一定会得到最高的定价。企业,无论大小,对员工诚实守信,能赢得员工的衷心拥护,能换来员工的敬业爱岗;对顾客诚实守信,能赢得客户的忠诚,换来长久的口碑。只是人们现在太急功近利,能这样做的人太少而已。

国学还不仅仅是讲修身养性的。国学中,虽以儒学为根本,但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市场竞争,还有兵家;出入有无之间,把握商机变化,还有道家;建章立制,提高执行力,还有法家;看破世相,放松心情,还有佛家;养生保健,调理身心,还有中医。这些都是千百年积累起来的治国理政智慧,也是个体为人处世的哲理,是信奉自由主义的西方人所难以企及的。我们自己把宝贝当垃圾扔掉了,然后又回过头去责怪祖先落后,甚至都失去了做中国人的自信,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好在经过新中国六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人举目四望,忽然发现,世界一片萧条混乱,风景这边独好。一个不小心,中国超过日本了,再一个不小心,中国接近美国了。如果按购买力平价算,中国的GDP早就超过美国了。现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都已经领先世界了。中国在大多数产业上都已经将第二名远远地甩到了后面。一百多年的屈辱,一百多年的自轻自贱,该结束了!

这一切,靠什么?靠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这家国情怀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最丰富的精神遗产。为了国家的强大,可以牺牲一切。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们内心深处最强大的声音,也是无数普通人任劳任怨辛劳一生的动力。这就是国学的伟大作用。

但是,国学已经累了,需要补充能量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一方面受着国学的精神滋养,另一方面却排斥国学、贬低国学,崇尚西方、崇尚自由主义。国学,正如有机质养料肥沃的土壤被长期施用了西学的化肥以后,逐渐肥力下降了,土壤板结了,以至沙漠化了。当无数西化了的精英一心想把子女送出国门,自己也随时准备胜利大逃亡时,中国文化的沙漠化已经到了极致。

礼失求诸野。当刘志军这样的精英背弃国学时,无数普通人正在觉醒。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在西医的不断打压下,中医热潮难以抵挡。在MBA的课堂上,国学大师们越来越受到追捧。在领导干部的书架上,摆满了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在民间办学的风气中,一批读经学校应运而生。

在西方,《圣经》被视作洒向人心荒漠的甘霖。在中国,与此相应的,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情怀。自由主义的西方社会,有基督教约束,堕落的速度有所放慢。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既缺失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引导,又没有儒家文化的浸润,人心的堕落似乎反而呈自由落体状。

这一切,都该改变了!从《国企》改版开始,从振兴国企开始,从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开始!

猜你喜欢
刘志军国学
不是
“垂”改成“掉”,好不好?
走入国学馆遇见最美的你
国学大考堂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如今这招牌
“从政”看你怎么从
刘志军的罪与罚
刘志军狱中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