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5-05-30 10:48陈凡华��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层基础目标

陈凡华��

分层教学模式是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而提出的,主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近些年,分层教学越来越受关注,在实际运用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分解教学目标为基础原则

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是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不同,所以在具体开展分层教学模式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能依然使用以往那些笼统的教学目标,而是要制定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增强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自信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一般分为基础性目标、深层次目标和提升性目标。其中,基础性目标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的,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对语文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深层次目标是针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而言的,对他们的要求是除了基础部分,还要能对文章中词与句的含义进行分析,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把握准确,以及能对知识有所应用;提升性原则是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的,对他们的要求除了以上部分,还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能灵活运用。

二、以施教分层为主要途径

在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时,前期的准备包括备课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都是理论性较强的部分,真正发挥作用的,也是较难操作的是施教部分。因为不管是哪个层面的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核心渠道都是课堂,所以加大教学过程中分层的实效性才是关键。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由于课堂时间、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加上学生的能力又是有差异性的,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教学进度快,基础知识未掌握牢固,有的学生则对语文教学中的重复和教条主义教学产生了厌倦,所以为了取得教学的平衡,在课堂教学上,多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极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比如在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每一小组中既有基础较弱,也有成绩平平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先让学生朗读全文,当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基本性的熟悉和了解后,教师就可以有层次地询问学生问题。像“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在小组中,成绩优秀者担任问题分配工作,让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熟读课本,负责找到课本中显而易见的答案,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则负责对所做贡献进行分类归纳,按照这样的套路,达到基础较弱者能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其他学生也能有所提高。接下来教师就需要提高问题的难度,一来让成绩中上等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来经过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有所提高,像“为什么恩格斯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或是“为什么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中需要用到‘将这个字?”等问题,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取知识和强化认知,达到分层教学的效果。

2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学生与学生之间固然是存在差异的,但仅仅只是某个学生在这几方面表现得较弱,比如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在另外几方面却占有绝对优势,比如具有灵活的思维。此外,有些学生的差异是显在,但也存在潜在的、未被发现的智慧,所以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创造出适合他们的语文学习情境,使他们的潜力获得释放,这样才能有助于发挥分层教学模式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讲完课文后另开设一节活动课,像诗歌朗诵、鉴赏和创作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项参加,前提条件是必须每位学生都要参加。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为他们制订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而且学生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上课的表现,灵活地改变教学方针,从而能逐层深入地推进教学。

三、以分层评价为考核方式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对学生的评价自然也要因人而异。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立不同的考核等级,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比如在学习《辛德勒的名单》时,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将所有的生词都读准确,即为表现良好;如果是成绩中等的学生来朗读,也是全部正确,但评价的等级肯定是没有基础较弱的学生高,毕竟教学目标是存在差异性的。在进行分层评价时还需要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随时评价,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于退步的学生更要鼓励,最后根据定期的评价结果,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在大班额现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能照顾到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分层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的知识提高与能力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221300)

猜你喜欢
分层基础目标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五抓五促”夯基础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