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谨防矫枉过正

2015-05-30 10:48徐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预设人文新课改

徐佳��

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理念,其科学性、先进性毋庸置疑,但教学改革往往会出现一些极端现象。由于对新课改精神理解存在偏差,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法运用上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导致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不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强化语文人文特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语文的工具性;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也不能淡化课堂教学生成。只有做到兼顾,才能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可不能理解为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放手不管,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学习。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建立新型关系,进行平等交流,提升师生互动水平,创造和谐高效课堂。教师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对教学秩序负责,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自觉学习。

在学习《我的五样》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和背景,介绍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学习内容。教师布置任务之后,在教室

内巡视,学生有提出疑问的,教师帮助解决。整整20分钟过去了,课堂显得比较凌乱,学生随意讨论聊天,甚至有几个学生看其他学科内容,教室成为“自由市场”。很显然,这是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忽视了教师教学组织引导作用,导致整个班级学习秩序失控。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下确立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无论走到哪一步,教师的课堂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都不能变。学生只有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塑造个性,课堂教学才能处于健康状态之中。

二、强化语文人文特质,不忽略语文工具属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改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强调以人为本原则,而很多教师却出现了认知偏差,过分强调语文人文性特征。所以,我们需要在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上达成共识,要确保二者的高度和谐统一,真正体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

语文学习离不开人文性,因为文本内容都带有一定的人文特征,但忽略语文的工具性,也会让语文教学陷入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师讲到论证方法时,让学生找出文本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列举出实例。学生很快就找到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教师进行横向联系,让学生到其他文本中找到相同的论证方法应用实例。这是对语文工具性特征的强化训练,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是指一种教育的理念。要考虑社会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的规范和界定,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对个人价值的认定,还要呼唤个性解放,发挥语文社会实践作用,促使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素质、意志品质的全面提升。

三、重视课堂教学预设,不淡化课堂教学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程序和教学转换进行细致设计,甚至需要准备多种教学预案,以备不时之需。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师很快就进入到模式之中,加强了课堂教学预设,加大了执行教学预设力度,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课堂教学生成。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程序的层层推进,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给予足够关注,课堂教学呈现固定模式。久而久之,课堂模式被固化,教学沦为新的形式主义。这势必要挫伤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要大打折扣。

在学习《江南的冬景》时,教师进行激情导入:“江南,可谓是人间天堂,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到处都流淌着奇异的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烟雨迷离,美在婉约,美在风韵。江南,说不尽的美景,品不尽的美感。”这时,有几个学生开始议论,有的说去过西湖,有的说看过双桥。教师看学生情绪很浓,便让学生进行见闻展示,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亲眼所见。虽然讨论内容不是教师预设,但这样的展示活动却给教学带来别样的精彩。学生通过讲述,拓展了思维,历练了表达,可谓是双赢多赢。

课堂预设不可或缺,但不可随便淡化课堂生成的重要性。要对学生的思维动态有科学分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才成为可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直面改革,只有进行改革才能获得教学的新生力量。我们需要谨防矫枉过正现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贯彻新课改精神。语文课堂教学有学科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预设,根据课堂实际进行教学调整,因势而动、因事而行体现的才是教育教学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26500)

猜你喜欢
预设人文新课改
人文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人文绍兴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人文社科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