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时THacks现场记

2015-05-30 10:48张蕾磊尹颖尧
大学生 2015年5期
关键词:行李箱键盘平板

张蕾磊 尹颖尧

“我叫Shane Wilton,站在我身边的是我的搭档Valentin Tsatskin,我们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接下来的36个小时内,我们要制作一款手机App。当您凌晨4点被来自这款App的报警声吵醒,也许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一个Cracker(骇客)正要侵入您的手机,盗窃信息……不用着急,您只要触摸手机屏幕上的一个按钮,就能阻止这次侵入。”

2014年11月22日(星期六)上午9点多,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进行的Thacks(清华大学黑客马拉松)比赛上,一对多伦多大学大二学生正介绍着他们的创意(idea)。

介绍环节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已经有创意的选手依次上台,在90秒内介绍自己的创意,以吸引台下100多名参赛选手的注意力。近40分钟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高校的参赛选手分享了二十多个创意,有为糖尿病患者制作App提供在线病情监督、饮食咨询的,有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创作闯关小游戏的……坐在记者旁边的清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殷南秋听着大家的idea,她告诉记者以她的专业背景只能加入为糖尿病患者制作App的团队,但不知对方会不会要她,因为,她不会计算机编程。不过她说自己可以统筹做团队管理。

第二个环节是介绍创意的选手再次上台,依次说明团队急缺的人手,然后可以自由组队。殷南秋找到了糖尿病项目的小组,如愿以偿加入队伍。Shane Wilton和Valentin Tsatskin没有再次上台,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便能完成这个“a piece of cake”的创意。当三四个人的团队组成完毕,便会被主办方带到不同的桌子旁“安营扎寨”,开始36个小时的创作。

100多人、二十几个团队挤挤挨挨地坐在两间教室的四五十张桌子前,他们的周围有食物、水果和饮料等,接下来的一天半中,他们吃喝睡都在这里。创作中需要软件、硬件时,可以向主办方求助,得到免费服务。他们唯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团队的创意变成现实!

脑洞大开

黎静北、贾思博和任杰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大四学生。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Hackathon比赛。大四的时间相对宽裕,又是在清华比赛,他们就打算来体验体验,黎静北则坦言是来折腾折腾。三人中黎静北和任杰偏技术宅,他们平常用的是Linux系统,黎静北是Arch LinuxCN的社区维护者,任杰参加过网络安全的比赛。四年专业学习,写程序等软件方面的操作,对三人来说不是难事。贾思博曾看过国外Hackathon参赛选手写的感想,感觉比赛是让大家天马行空地去想,在两天时间内从无到有地做出东西来,看得多了,他发现这类比赛很多是涉及硬件的,而且鼓励软硬结合。

三个人的讨论陷入困境,大家无法确定做什么项目。不是大家都没有想法,而是找不到一个符合比赛性质的项目。贾思博意识到项目应该“软硬结合”,黎静北则更多地是在纠结“创新”。事实上,确定参加比赛后,黎静北就在想一个问题:做什么样的项目是符合这个比赛的?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他一度犹豫要不要参加比赛。他勉强说服自己:有个机会,可以组几个人,突击做个东西,也好。参赛前,有同学建议他们做个谜题分享的游戏,玩家分享某个城市有特色的、有趣的地点或者东西,让其他人猜,答题的人需要在实地拍照上传,经出题人认证通过答案。他们觉得这是可以跟眼下较热的旅游结合的项目。在现场讨论到上午11点,他们还找来系里的两个学弟入伙。“他们听了听觉得没意思。”黎静北说。三个人越讨论越觉得用户需求不足,没有信心做好项目,于是决定放弃,开始想别的。

匆匆吃过午饭,三个人继续头脑风暴。黎静北突然想到两天前自己写过的一个文档,是他对比赛方针的思考,他认为Thacks是一个评比创新性的比赛,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创新的idea以及将这个idea发展成项目。黎静北以理科生的严谨推导创新的idea到项目之间的步骤。他认为给出创新的idea的严格定义不容易,但是可以找出创新的idea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个必要条件是:一个创新的idea肯定封堵了某些需求缺口。要将idea发展成项目是以添加feature/功能为主要手段,应遵循以下原则:始终以凸显idea为首要目标;这些feature都应为idea服务;是为了强化原始idea而不是强化feature。由此,他得出评价一个创新项目的标准:项目的idea封堵的需求涉及多少人群;满足什么条件的人群才会产生这个需求;在上述人群里,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需求;产品解决了这个需求缺口的多少;解决了主要部分还是次要部分;产生了多少新的问题。

黎静北以2012年由西班牙人冈萨雷斯发明的自动行走行李箱为例来说明,冈萨雷斯将三个蓝牙信号感应装置安装在一个特制的行李箱里面,这些装置接收到智能手机发出的蓝牙信号后,可通过一个计算机微处理器控制安装在行李下方的履带移动。行李箱会追随着主人的手机蓝牙信号,紧跟在主人身后80厘米(约一步距离)处往前走。一旦蓝牙信号中断或行李箱走丢,行李箱会自动上锁,停止前进并发出信息让主人的手机不停震动。自动行走行李箱的遥控系统能控制多只行李箱。按照黎静北总结的项目创新标准去看“行走的行李箱”,项目封堵的需求缺口是方便省力的搬运行李箱的方法;这个缺口涉及的人群广泛,产生需求的门槛低,大家都希望解决这个需求;产品就是“行走的行李箱”,在平地运行速度不错,识别精准,可以跟随到自行车的速度;产品解决了平地上方便省力地搬运行李箱的方法的主要部分;产生的新问题是箱子间的碰撞回避以及停下时冲撞用户等。“因此,我认为这个项目是个好的创新性项目。”黎静北得出结论。重新翻看文档,他们一致决定遵循文档的要求去确定项目。

虽然有了评判的标准,灵感却迟迟不来。三个人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苦思冥想各种古怪的点子,贾思博建议利用pebble watch的体感方式设计躲避类游戏,用手腕的转动实现躲避,不够创新,放弃;任杰想到了自动浇花系统,被批老土,放弃……他们一度花了不少时间讨论做虚拟试衣间的App,但是在网上查看了同类项目,发现自己对用户群不够了解,对衣服搭配的秘诀更是不了解,放弃。

下午四点,看看周围的组在电脑前忙碌,他们三个还在愁眉苦脸找idea,不禁沮丧起来,他们开始安慰自己,这次就当是来看热闹了吧。任杰因为拉肚子,更感苦恼,身心都受折磨。黎静北无聊地转动着手上的参赛胸卡,一圈又一圈,忽然他停了下来,两眼放光:“做个键盘!”在之前的讨论中,他们开始把思考的范围限定在自己生活周边需要改变的,讨论的内容大多是跟日常工作有关、跟电脑有关的,话题不经意间集中到如何提高跟机器的交互效率上了。黎静北也在问自己:到底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需求是没有得到解决的?他低头看着旋转的胸卡,手腕照常有点酸疼,这个姿势就是平常捧着平板的样子,他不由得想到用平板时总是觉得键盘用起来特别不方便,有没有可以在背面使用的键盘,手里拿着还舒服些。急急说出自己的想法,贾思博和任杰都笑了,他们觉得这种东西市面上肯定早就有了。任杰上网搜了下,有两个专利。2000年前后就有人提出制做把键盘放到背后的设备,但是只有专利没有产品。苹果公司申请的专利,是在平板背面形成一圈按键,跟黎静北设想的键盘有很大区别。

按照黎静北之前的评判标准去审视:项目封堵的需求缺口是方便、舒适地在平板电脑上使用键盘的方法;这个缺口涉及所有使用平板的人,产生需求的门槛低,大家都希望解决这个需求;产品就是键盘,可以在背面使用,不改变人们的输入按键习惯;产品解决了方便使用键盘的主要部分;产生的新问题是人们需要适应键盘在背面,盲打要求等。各项标准都符合,“软硬结合”的键盘项目让大家跃跃欲试,于是决定:就是它了!

现场学习

前期花在找项目的时间太多,三个人都有些着急。晚饭后的时间,他们先分析了最早提出背后的键盘的专利,发现当时平板电脑还不普及,而且申请者似乎是把键盘当作类似手柄的设计,初衷跟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很不一样。在讨论中,他们确定了自己的产品,这是一个蓝牙键盘,可以放到平板电脑背后使用,方便输入。大部分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很熟悉键盘上的字母位置,放到背面后,首先是键位不做改变,相当于把平面的键盘对折后,贴到背面,左右手输入的键位基本是与惯常使用一致的。当然,因为背面的空间相对小,他们设计的键盘以26个字母键为主,有相应的部分功能键。

产品的雏形基本确定后,他们要做到功能的实现。因为时间紧迫,他们不能制作出一个真正的蓝牙键盘,但是需要完成模拟展示,让大家看到产品的模样,明白产品如何运作。他们在键位的设置上花费了很多时间。黎静北满场转悠,拆掉了装PIZZA的纸盒,又找来图钉,在纸板上排列出按键的大概位置。他们反复敲打,找键盘的手感位置。在排列图钉时,他们考虑到键盘上的F和J键是有突触的,就在图钉上多加了小块桔子皮以示区别。图钉在纸板上很扎手,黎静北又从教室的角落里翻找出垫主机机箱的泡沫塑料,解决了扎手的问题。后来,他们发现厚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模拟触键的位置,又在更薄的纸片上画出键盘位置做调整。键盘的雏形设计完成后,要考虑模拟效果。他们只有一个平板,从其他组借了一个平板,把两个平板背对背合到一起,在作为背面的平板上放上键盘雏形,然后模拟按键就能达到展示的目的了。

两个平板不是一个操作系统,不过软件上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小事。按键在触摸屏上反复敲打后形成点群,他们根据点群画出键位的小格。“画格子,试验,然后再看点群的分布,看有没有误击,重新调整后再制作一遍。两轮以后差不多稳定了。”任杰说。黎静北则尝试背面打字是否可行。他发现这需要有盲打的基础,也就是说用户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是上手难度不是很大,他敲了二三十遍以后,速度就上来了。黎静北说:“这坚定了我们一个信念,不需要太高的学习代价,专注地练一天基本就可以了。”确定了硬件的问题,剩下的就是他们一直擅长的软件部分了,三个人熬夜动手写程序。大部分程序完成后,是第二天早上8点了,三个人松口气,轮流睡了一个小时。

为了展示的效果,他们决定利用现场的3D打印机制作键盘。于是,兵分两路。任杰搭建展示用的网页,黎静北和贾思博现场学习3D打印。了解了打印机机床的尺寸后,他们发现不能当场制作出有键帽的键盘,而且打印时间也不够。他们就根据自己的设计,建模、打印出键盘格式的塑料薄片,作为模拟产品。23日下午填报项目名称时,黎静北没有多想,写下了:极客键盘。

“只有3分钟的展示时间,我们就要少废话,尽量把该展示的展示出来。”黎静北说。他们的“极客键盘”设计有LIGHT版和PRO版,LIGHT版满足使用WORD的人写文档的需求,PRO版针对高级客户,有更多快捷键,能充分感受到双面键盘的优势。在展示前的时间里,他们主要做LIGHT版展示的准备工作,觉得PRO版还需要更多时间来打磨。展示时,网页上显示需要输入密码操作,黎静北在平板背面敲出密码,成功输入,此外展示中所有的网页跳转也都以背面操作实现。他们的展示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极客键盘”获得了THacks比赛的第一名。

我不会编程,但是我有个idea

纽约大学毕业后,Kris经过激烈竞争,成功进入投行工作。投行工作的第一年,Kris只在圣诞节那一天休息了,其他时间都在工作,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后来,他有机会到中国工作。在投行工作的两三年里,Kris发现很多同事不是有创业的想法就是已经辞职创业,他也有创业的想法。Kris认为现在的创业项目要有创新,就是要在传统行业中引入新的东西,他一直在想:能不能把网络时代的思想放到比较传统的投行行业?他想到了一个点子,制作一款App,只有金融业人士才能参与。这款应用中的用户是以投票的方式来互动,应用会提出一个个问题,参与者选择ABCD的答案。Kris解释,金融圈中很多人长年从事市场预测、分析的工作,对于当下的金融现象,比如新上市公司的股价估值、股票市场的涨跌等都有自己的结论,目前的财经类媒体或者财经专栏,是业内人士写文章或者接受采访来分析对市场的预期,是给普通大众看为主的。对于Kris这样的业内人士来说,他愿意知道这个圈内大部分人的想法,而不是看十几篇甚至上百篇文章来知道专家们为什么这么说。“比如,提问是阿里上市的股价贵了还是不贵?你只要选贵或者不贵就可以,我不需要知道理由。投票的结果很直观地就可以看到。”Kris说,“我在乎的是这些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的态度和意见,如果这个应用聚集了几百几千个专家的意见,是非常有价值的。”

擅长陈述的Kris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自己的idea,明确表示他需要懂编程的技术人员组队。很快,在南方上大学的Swift找到Kris,他会编程;有大型网站后台管理经验的Bruce也找到了Kris。于是,Kris完成了组队。Kris的idea相对成形,他和大家沟通得比较顺畅。Kris例举了一些问题,和大家讨论如何在页面上呈现,形成项目的整体框架,Swift连夜完成编程工作。23日下午,Kris制作完成PPT并上台展示项目AnalystPoll,项目获得比赛第二名。

实现idea的过电感觉

36个小时的脑力比拼后,有的项目成功发布,如“极客键盘”、AnalystPoll等。回想起来,贾思博和任杰也都为在比赛中想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去实现想法的自己感到陌生和惊讶。“原来我们参加比赛或者做大作业,其实大家做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并且解决问题或者提供的方法也类似,之前肯定有人做过。比如我们拿到一个题目,有现成的模板,或者有的题是有鼻祖的,可以抄前人的想法。大作业是工程性质的,网络上的资源很足,我们不需要额外创新东西,都是照搬照抄。虽然是有熬夜,基本就是体力活。”黎静北说,“这次最大的体验是,我们是用些奇怪的办法、平常根本想不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Kris认为自己的THacks之行超值,他已经正式创业,项目就是比赛时的AnalystPoll,团队也是比赛时的原班人马。“这次解决了我的两个大问题:这是不是个不好的想法?这有没有人能来做?”Kris开心地说,他发现跟大家聊自己的项目,普遍反映都不错,所以要赶紧动手,软件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中,因为比参赛展示时增加了更多功能。事实上,黎静北他们也很认同Kris项目的创新性,是把行业的技术和经验与互联网思维结合起来了。

从这两个受认可的项目中不难发现,创新其实就在身边最日常的熟悉生活中。在创作“反骇客”App时,Shane Wilton和Valentin Tsatskin发现了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Adam Williams的烦恼,他不会讲中文,但是身为主办方成员,有不少团队都需要他的帮助。遇到不会讲英文的队员,双方交流往往不畅通,不能快速地解决团队遇到的困难,Adam Williams颇感无奈。有心的Shane Wilton和Valentin Tsatskin立即放下手上的“反骇客”App,转向攻克“Adam Williams Speaker”。他们制作了一款手机App可以进行语音识别,当Adam Williams讲英文时,App会翻译成中文,反之亦然。成功展示时,大家都乐了。

极限的比赛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制造压力,促成了灵感的爆发。经历了种种自我否定,最终成功实现idea,黎静北很自豪,采访中一直淡定的他说到对“极客键盘”的评价,不禁有些激动:“我觉得我们的项目是体现了Hack精神的,谁敢说不算?这肯定得算!”Kris问过身边那些想创业的朋友们,找到团队了吗?还在找。创业的想法固定了吗?还在想。他笑说他们都应该来参加Hackathon的活动,那样想法有了,团队也有了。

对于加入糖尿病项目的殷南秋来说,完成了项目框架梳理部分后,她基本游离在项目之外,她有时间到其他项目组逛逛、看看,倒是学到、听到不少。“我已经把Python基本语法看了一遍。”一个月后见到殷南秋,她兴致勃勃地说。她后来参加了几次小规模的Hackathon活动,熬夜狂学,已经可以独立制作网页,接下来的功课是多多学习交互设计。

Hackathon的创新宗旨就是“making”(创造),

让有着很好编程能力的黎静北、贾思博、任杰等人体会到在36小时内软硬件结合带来的创造力;

Hackathon的开放,让Kris、殷南秋等技术的门外汉触碰到想法与技术结合后带来的冲击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共同感受到实现idea的过电感觉,如此激动人心。

猜你喜欢
行李箱键盘平板
拿错行李箱
键盘猫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Cлово месяца
ikbc R300机械键盘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Driver escapes through car boot
The Apple of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