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价值体系在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5-05-30 09:56刘亚南
2015年49期
关键词:建筑业质量管理

刘亚南

摘 要:本文首先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传统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最优价值体系进行阐述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建筑领域由业主主导质量计划测试,得出最优价值体系方法能有效提高建筑质量的结论。

关键词:质量管理;最优价值法;建筑业

1.引言

在过去30年期间,人们对质量管理的市场需求逐步在扩大。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增加,迫使企业去评估他们产品支付系统的价值,现在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如TQM,精益生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都在完善,它们理论的有效性在制造业中产生具有革新意义的产品,但是并没有在建筑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建筑管理指挥部作为建筑管理的主流。但是到80年代的时候,包工头开始出现,即建筑管理环节与建筑施工环节出现分离。进入90年代,大批材料供应商、建筑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开始出现。到2005年,建筑管理的绩效也是在下降,尤其是在我国,非专业资质的农民工队伍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建筑业的质量水平[1]。

2.三种传统质量管理方法的评估

在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时,我们不确定哪种方法对公司更有利。然而,这三种的任意一种质量管理工具中的其中一种,都被证明对一个企业的物质利益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很少有研究表明传统管理方法实施的失误率水平,但是很多专家向潜在的客户发出警告,建议他们注意所涉及到的陷阱和难题。

2.1长期发展计划。企业应着重强调管理工具的实施而不是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其中包括用户对质量原理的应用,企业内部组织转型的相关问题,以及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计划。尽管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建筑业和其他领域相比,在接受质量管理方法上,已经显得落后,在质量管理中也有退步的趋势,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质量审核过程来降低建筑的缺陷率。

2.2方法的创新性。传统管理方法的实施因为更大的研究利益点而黯然失色,而这个利益点就存在于承包商和供应商对该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价值利益。当前的质量管理方法没有很好的融入到建筑行业当中去,因而一些用来提升建筑体系质量有效性、稳定性的工具变得无效。在以下部分中,一个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将被提出,这个方法将被证明和传统质量管理方法产生相似的成功效果。

3.最优价值法

3.1方法优势。在安特、通用电气、哈佛大学的项目的测试结果中,顾客的满意率达到了98%,并且有98%的项目在预算成本内完成,100%的客户在其他项目上应用最有价值体系[2]。普通用户认为最优价值系统比当前质量管理进程中所使用质量管理方法200%的有效和有利,同时该方法也降低了80%的客户端管理。专家们开始考虑到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他们意识到建筑领域普遍存在的低质量现象,而这种低质量现象归因于在项目的交付周期内,采购活动合同执行中采用的低效率系统以及问责制的缺乏。

3.2建筑质量影响原因分析。建筑业采购表现出涉及的投标人复杂多样、履约风险大、易受到隨机因素干扰等特征,从而加剧了各参与方之间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如业主的投资期望、项目设想不被设计师、承包商完全了解;(2)业主不能完全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依据,也不掌握承包商的施工细节;(3)采购双方所处的心理环境不同等[3]。

这是一个对于建筑业应用起来比较困难的概念,因为建筑交付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结构,需要许多独立的团体和组织的协调的合作。在这种环境下,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业主或客户来影响质量,通过他们强大的影响力来煽动质量管理的进程和监督整个系统。最优价值系统是一个业主主导的方法,着重是通过两种方法消除浪费来提高质量。

(1)通过绩效信息提供给客户最合适的承包商来减少客户决策。

(2)通过转移风险到最适合解决风险的区域,来减少冗余的客户管理的需要,同时对风险转移后的结果负责。

3.3最有价值系统筛选过程。最优价值体系通过一个自动化的过程,消除业主效率低下的决策机制,同时也消除了替换选择承包商的偏见,最能满足业主的需要。这个过程通过5个筛选器来实现。每一个筛选器为客户提供了绩效信息,来区分竞争的供应商,也能使客户和供应商花费最少的时间。虽然没有一个筛选器完美的确定在孤立状态下的最优价值供应商,但是5个筛选器的组合是为了确保选择的承包商从资金、风险和质量的角度来看,对业主来说是最优的选择。

筛选器1涉及到每个承包商过去的绩效信息,调查每个承包商25个已完项目,包含这些项目的资金、日程安排、管理能力、敬业精神及质量的绩效。

在筛选器2中,通过风险评估和增值计划来区分每个承包商的特点。如果该承包商承包了该项目,它制定的计划主要应该包括项目可以被预见的主要风险,通过这个明确的计划来确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风险。

在筛选器3的面试阶段,考察承包商指定项目经理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然后利用20分钟时间与主考官进行单独面谈。面试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受试者能够理解和预见项目的主要风险,并且承担起风险责任。

在筛选器4中,业主将会依据承包商绩效(在筛选器1-3中确定),将每个承包商进行对比。最终被确定的“最优价值”承包商将单独进入到筛选器5,也就是授权前的阶段。

如果承包商在这一时期无法完成预先制定的计划或者无法解决客户的不满,合伙企业就必须就此解散。但是如果承包商完成预先计划并能够继续项目,业主将与该承包商签订合同。整个筛选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最优价值筛选器

3.4最优价值法校准和转移风险过程。目前,在以价格为导向的市场中,普遍过于重视无益于增值的事情,包括客户管理和检查。这些多余的活动反映了业主对雇佣的熟练劳动力低水平、低质量的感知[4]。最优价值体系尝试通过利用类似准时生产制(JIT)的方法来减少业主不必要的活动,可以使供应商和承包商负责把设计质量控制贯穿到整个项目交付过程中去。

最优价值体系通过3种主要方法将责任制和问责制由业主转移到承包商。

(1)承包商定义其合同责任。这个方法主要应用于授权前的阶段,也就是承包商筛选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期间,承包商被要求对整个项目进行预案,并创建一个风险管理计划(RMP),来识别项目不能直接被承包商所控制的风险。

(2)记录和传播关键信息。这个方法包含在合同中,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得以执行。在这个系统中,承包商被认为是专家,指导和检查所有组成部分。如果发生的事件给项目带来风险或影响项目的进度和预算,一旦这些风险和影响被确定,承包商就负责记录和分发信息来使风险降低到最小。

(3) 使承包商为项目的最后结果负责。一旦项目结束,客户将给予承包商在项目上的绩效评价。问题和评级和在选择阶段收集承包商过去的绩效信息阶段的调查是相同的。

4.结论

提高建筑质量迫在眉睫,在建筑领域特别是对业主来说,想要低投入、高价格,就必须采用质量管理的可靠实践对风险进行彻底的管理。质量管理方法已在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却无法很好的适用于建筑领域。最优价值系统已经被很好的应用在建筑业,并证明了其对质量的影响意义重大。最优价值体系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任何新的概念或想法,而是将一个新方法运用到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中去,来获得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同时对建筑质量和项目承包有重大影响。(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子宗.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建筑经济,2003(5):32-37.

[2] 刘传亮,王旭强.最优价值理论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4):587.

[3] 邓惠琴.工程建设最低价中标原则的利弊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255-256.

[4] 曲敏.建筑业采购中基于最优价值的供应商甄选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建筑业质量管理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河南省建筑业协会简介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