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5-05-30 22:59宋晓艳
中国市场 2015年46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改革

宋晓艳

[摘 要]对于乡镇的公共财政管理而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乡镇的公共财政管理水平。

[关键词]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践;思考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6.116

随着我国经济化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已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并对其运行框架进行了统一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且改革范围较大,并没有实现完全贯彻与落实,国库管理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首要任务便是推进我国乡镇地区的制度改革,使其成为乡镇财政单位的基础性制度,才能促使我国国库管理水平实现全面提升。

1 乡镇财务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对于乡镇政府而言,乡镇财务是其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保障,不仅有利于其对乡镇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乡镇地区的经济建设进程。随着经济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经济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强农惠农政策屡屡出台,乡镇财政单位的收支规模越来越大,乡镇财务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由此可见,对我国乡镇地区的财政单位进行现代化建设,立足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资金缴拨的形式进行创新,构建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贯彻落实,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国乡镇地区财政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促使乡镇财政资金更具安全性,还能对乡镇地区财政单位的资金管理进行有效强化与规范,有利于提高乡镇财政的整体经济效益。

2 我国乡镇地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障碍性因素

2.1 相关人员并没有对改革形成正确认知

只有乡镇地区财务单位的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才能全面贯彻国库集中技术制度。财务人员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专业素质是财务人员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源泉,因此,财务人员不仅要准确且全面的掌握制度内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自我锻炼,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新兴的机制,乡镇地区领导并没有对其形成明确的认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该制度的重视度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该制度对财政管理工作所具备的意义,甚至有些乡镇领导会认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乡镇政府将无法对单位资金进行自由支配,资金使用权会出现很大程度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乡镇政府的财务管理权,不利于单位业务顺利进行;二是乡镇领导不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无法准确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根本含义,将该制度归为形式化制度,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2.2 没有对人力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财政方面,专户管理与国库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开设专户的根本目的是促使财政资金更具安全性,提高其运行效率,虽然我国财政部门对专户管理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度,并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但我国乡镇地区在专户管理方面的专业化与规范化程度依旧较差,混乱情况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乡镇地区的财政单位并没有对专户管理进行合理设置,致使资金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一身多职的情况,无法对财政内部进行有效控制,资金管理工作不具备合理性;现阶段,我国乡镇地区的金融机构较少,且多为农村信用社,即农商行,很少存在国有商业银行或是股份制的商业银行。除此之外,我国乡镇地区并没有把所有的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只是对上级财政局拨的财政性资金进行管理,并对办理时间进行了限制。

2.3 信息化水平较低,预算编制不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乡镇地区财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预算编制随着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编制标准化缺失、编制程序合理性较差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对三级科目,即项、款、类进行有效细化,因此,预算编制必须实现细化。但由于乡镇工作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障碍性因素,预算编制难度系数非常大,常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调,致使预算编制很难实现细化。除此之外,预算管理还存在规范性缺失的情况,乡镇财政单位并没有切合实际情况,而是一味增量预算,即使做到了细化,所指代的也只是日常的基础性支出,项目支出管理不具备合理性;乡镇地区财政单位的编制程序过于形式化,不符合预算编制的发展需求。乡镇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虽然办公硬件条件有所改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距离现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加之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乡镇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还需不断进行发展与完善。

3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乡镇地区深化改革的具体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

乡镇政府的支持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实现改革的基础保障。乡镇政府人员应该对此项改革进行大力宣传,帮助乡镇人民对改革的重要意义形成明确的认知,获取广大人民的积极拥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乡镇地区实现深化改革。

3.2 提高改革模式的合理性

乡镇地区的财政单位要想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有效落实,首要条件是对自身财政管理情况进行准确把握,严格遵照相关管理规范,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对改革模式进行科学选择。由于我国乡镇地区的金融机构较少,加之没有建立金库,可以对各个乡镇地区的财政单位进行有效整合,然后由县级地区的财政单位实施该制度。

3.3 对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细化

促使乡镇地区财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更具精细化、科学化。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并以此为基础,对预算编制进行深入细化,确保在资金支付过程中,有明确的预算作为有效参考依据,促使预算更具可行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推动乡镇地区财政单位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3.4 促使账户体系实现标准化

账户体系实现标准化建设,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必要前提与根本保障。乡镇地区财政单位要强化专户管理力度,对乡镇专户进行撤并处理;构建相关制度体系,对专户进行开户审批、年检以及备案等;推进账户体系的标准化建设进程,通过账户体系对财政性资金进行有效管理。

3.5 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我国乡镇地区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乡镇地区财政单位工作形式,包括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等,乡镇地区财政单位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从而推动改革顺利实施。

3.6 提高乡镇财政单位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水平对财政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乡镇财政单位应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将清算银行、代理银行以及财政单位紧密连接,促使财政单位的业务实现网络数据传输,从而为国家集中支付制度在乡镇地区实现深化改革提供技术保障。

3.7 对资金管理进行标准规范

乡镇政府要依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对机构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不同乡镇在地区情况、社会人文条件、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机构模式选择方面,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如果政府部门在财政能力方面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拥有较好的条件,可以采取“一体两翼”模式,即以财政所为中心,财政核算部门与政府服务部门为支撑,实现共同协作;如果政府部门财政能力较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需要依靠国家补助,可以开设便民窗口与财政所,从而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4 结 论

本文阐述了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乡镇地区进行改革所具有的必然性,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乡镇地区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改革方面所遇到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以期可以提高我国乡镇地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静,王飞,杨永超.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民营科技,2015(7).

[2]梁慧英.深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8).

[3]田新山.新昌县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5).

[4]潘俊.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探索实践——以桐乡市乌镇镇为例[J].现代商业,2014(23).

[5]张岚.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8).

[6]李剑.株洲市荷塘区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7]王素花.分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有效财政监督政策[J].中国市场,2012(48).

[8]崔琳.浅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J].中国市场,2013(22).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