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调研工作探究

2015-05-30 23:16邵建华
中国市场 2015年46期

邵建华

[摘 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市县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各级“十三五”总体规划中的基础规划。对市县“十三五”规划编制中调研工作的开展意义、调研对象和主要内容、调研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调研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调研对象;调研的意义;企业调研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6.147

1 调研的意义

市县的治理情况就是国家的缩影。只有市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风气良好,才能构筑起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整体风貌。一个市县的发展水平如何,是检验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

市县“十三五”规划作为指导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大多为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同)组织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共同编制。调研工作则是编制规划的基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否重视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研,求真务实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开展工作始终坚持的基本方法。深入基层,切身考察,到乡镇、企业、各部门去开展调查研究,才可以了解到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和实际情况,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

2 调研对象和主要内容

规划调研主要面向市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1 调研对象和参加人员

一般情况下,规划调研由市县发改部门人员会同规划编制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调研组开展工作。

调研对象包含政府各组成部门、各乡镇、各园区、重点大型企业及部分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群众。其中,重点是各乡镇、企业及政府组成部门。

2.2 乡镇调研的主要内容

乡镇作为基础的组织,是切切实实的改革带动者和执行者。规划能否最终落实,关键看基层工作是否扎实到位。

针对各乡镇,主要调研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首先,要了解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各乡镇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乡镇在市县里的定位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次,要了解乡镇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情况,特别是需要申请列入县、市、省级重点的情况,为上一层级规划提供资料。再次,要调研乡镇主要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企业结构,以及和周边乡镇是否存在区域合作、空间布局方面合作。最后,了解当前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潜在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制约发展的瓶颈,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2.3 企业调研主要内容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细胞,是“十三五”规划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调研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是提出建议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三是企业希望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如产业政策、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简政放权、土地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创新激励等;四是企业自身对于资源、环境、税收、就业等的影响和作用。

2.4 政府组成部门调研主要内容

如果说乡镇和县的规划是大小关系,乡镇是要做小而全的规划;那么政府组成部门的各个专项规划和政府总体规划则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专项规划是各职能部门等以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政府组成部门的调研,要以其所涉及的领域为重点,主要了解其专项规划的针对性、实用性,专项规划对总体规划的服从和衔接,以及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之间的统一。

3 调研的程序和方法

程序流畅,方法恰当,调研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

3.1 调研程序

调研程序可分为准备、调研、整理和总结应用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开始于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之初。市县发改部门充分考虑调研内容的必要性、可行性、适当性等,明确调研的任务、对象、目的、要求和意义。之后由专业咨询机构设计调研方案,并制定提纲,问卷,表格等,将调查内容具体化。

第二,调研阶段。发改部门和专业咨询机构成立调研组,依据调研方案,灵活选用各种调研方法开展调研。调研中应注意调研对象的确定和调研数量的合理安排,通常来讲,调研的覆盖面越广,调研的数量越多,调研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就越高。为保障调研的顺利进行,可由发改部门向政府上报调研计划,并由市县政府(人大)发文,安排具体行程,统一组织调研。

第三,整理阶段。将收集获得的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归类,使资料系统化、条理化。部分数据资料,可采用数据模型或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或验证假设。整理过程中要把握好真实性原则(整理资料的最根本要求)和准确性原则(描述事实要准确,特别是数据)。

第四,总结阶段。调研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编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导言、调研概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结尾。调研报告内容的最终落脚点是规划,对于调研中的各种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拿出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成果,运用到规划编制工作中。

3.2 调研方法

根据调研对象的不同,总体规划调研一般采用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普查作为较全面的一种调研方法,一般会对市县的所有乡镇、各政府组成部门进行调研。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但可以取得准确的资料。而重点调研则是一种非全面调研,主要用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它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少数重点内容所进行的调研。重点调研的特点是省时、省力,但基本上也能够反映规划调研中的主要内容。

4 调研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注重各市县主体的差异

由于各市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不同,未来的空间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不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矛盾和任务也有所差异。“十三五”市县规划调研方案和主要内容的设计,要按照不同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各自的资源和比较优势,针对不同的主要矛盾,突出各自的首要任务,以达到不同的目标来进行。

4.2 注重专项规划内容的调研

规划编制的调研中,要注重对各个专项规划中内容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的内容的甄别和判断,要善于倾听各部门和行业的意见,修改存在矛盾的规划,精减由市场起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领域的规划,将一些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但不宜编制规划的领域调整为行动方案或专项政策。各部门、各领域的相关规划、行动方案、专项政策,要围绕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形成落实总体规划的支撑。

4.3 注重基层和群众的声音

市县范围虽然相对有限,但谋划发展,筹划空间,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考虑,更需要进行大量深入调研和论证工作。所以,调研不仅仅是实地调研过程中一阵风,也是在整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长效的制度和习惯。要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当现场调研、座谈会结束后,仍然可以让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电视、报刊等信息平台,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凝聚社会共识,使调研成果和规划编制既有利于明晰政府职能,又有利于引导市场和服务公众。

综上所述,规划调研作为编制工作的基础,在调研中要紧紧围绕体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重点考虑关系到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问题,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实用性,合理设计调研方案,科学编制调研报告,并应用到规划编制中去,使得规划成为指导市县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

参考文献:

[1]吴宜夏.协同创新思维下的“十三五”规划编制[J].北京观察,2015(7).

[2]宋赞.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侧重点分析[J].中国市场,2015(12).

[3]田慧敏,张丹.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城市治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