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特征调查报告

2015-05-30 08:15苏杰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调查学困生特征

苏杰

[摘要]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以自编问卷《中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为工具,通过对定西市某农村中学92名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困生学习心理发展特征,为学困生教育矫正对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 特征 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94

一、问题提出

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开展学困生问题研究,如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心理特征及教育矫正对策研究,学困生自我评价、自我转化、自我发展的案例研究,揭示学困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构建关于学困生干预的教育理论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顺利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学困生的界定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侧重于理论层面的质性界定;二是侧重于操作层面的量化界定;三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界定。

学困生的界定标准。国内外学者对学困生在“智力正常”的范围之内,第一阶段依据“知识与能力”之发展状况而设定,第二阶段对其内在心理机制、心理障碍的发展状况而设定。

参照已有研究对学困生的界定方法和界定标准,本研究对学困生界定为:(1)定性界定,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达不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2)定量界定,本界定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质量检测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成绩有两门不及格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以定西市某农村完全中学七、八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检测成绩为标准,于2014年11月6日由课题组成员亲自测试。发放问卷95份,收回问卷93份,其中七年级48份,八年级45份,剔除八年级无效问卷1份,共获得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为98.9%。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课题组自编问卷《中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为工具,以匿名方式由学生填答。问卷主要有性别、年级、年龄、父母学历、家庭类型、语数英三学科的检测成绩等基本信息。关于学习心理特征共有20个问题、9个维度,包括学习兴趣、动机、目标、态度、课堂注意力、自信心、情感、焦虑、归因等内容。问卷信度与效度经与班级检测成绩对比,符合要求。

3.数据处理

对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录入Spss19.0并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1.基本情况

对92份问卷进行处理后,发现其中有男生42人,女生50人。按照学习困难学生的量化界定标准,有学困生26人,学困生占28.26%,其中七年级的学困生占全年级人数的22.92%,八年级的占34%。八年级学困生比率高于七年级4个百分点,超过了30%,这与学习课程增多、难度增大以及八年级学生青春期初步来临等因素有关。父母学历方面,26人学困生,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84.62%。家庭成分方面,来自农村的占92.30%。学困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父母文化偏低,大部分仅有初中文化。

2.心理特征

(1)学习兴趣

“你对学习的兴趣”,回答兴趣一般或没有兴趣的占84.62%;“你最喜欢的课程”,回答语文、数学、英语的占42.31%,回答艺术或其他课程的占57.69%;“你最不爱学习的课程”,回答语文、数学、英语的占65.38%。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不歧视学困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爱心,是减少学困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2)学习动机

“你学习的动力”,回答为了考取大学,拥有美好生活的占92.3%;“上课没有动力,只想睡觉”,选择符合或有点符合的占61.54%。学困生学习动机明确,但上课没有动力,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目标

“有长远的学习目标,并制定了自己的学习小目标”,选择完全符合或有点符合的占61.54%,选择有点不符合或不符合的占38.46%。学困生跟其他学生一样,有着远大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充分相信学生,因为“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4)学习态度

“关于学习态度”,26名学困生中,选择能够主动学习的仅有2人,在教师的要求下能够完成作业、自觉学习的有11人,占

42.31%,经常和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的占45.15%,课堂上在教师的督促下能够主动学习的占53.84%。教师可以通过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减少学困生。

(5)课堂注意力

“上课时会走神,头脑里往往会想别的事,对老师讲的内容一知半解”,选择有点不符的占42.30%,选择符合或有点符合的占57.68%;“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在整节课或前30分钟的占26.92%,注意力集中不足20分钟的占73.08%。学困生上课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持久,教师应注意加强课堂组织教学,训练学生注意力,多关注学困生。

(6)学习自信心

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能够继续努力的占57.68%,听之任之或一蹶不振的占26.92%;解题遇到困难时,能够克服困难的占53.84%,不能克服困难或失去信心放弃的占46.15%;“遇到内容较长的题目,认真读题、分析解决问题或争取解决问题”的占53.84%,心理紧张,大概浏览一下或不读题目,失去信心的占42.30%。学困生大多数能够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7)学习情感

对各门课程都喜欢的学生占26.92%,爱哪位老师就喜欢学习那位老师的课,占46.15%,对不喜欢的老师所教的课不爱学习的占26.92%;在课堂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言的占65.38%。学困生对教师喜欢,就对该教师所教的课程喜欢,因此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8)学习焦虑

“特别害怕考试,因为怕成绩不好”,完全符合或有点符合的占80.77%;“课堂上老师一提问就紧张,不知道怎么回答”,符合或有点符合的占50%;“频繁的竞争性课堂活动、测验或考试,总是感到紧张,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安全感”,选择符合或有点符合的占65.38%。学困生大多数有焦虑心理,本来会做的题在考试中就不会了,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一提问就答不上来了。因此,教师应多训练,多鼓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活动展示等途径逐渐使他们克服焦虑心理。

(9)学习归因

“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选择平时没有努力的占69.23%,选择考前没有很好复习的占65.38%,选择自己能力差的占61.54%,选择运气不好的占19.23%。因此,学困生把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大部分归于内控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注重平时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

五、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果显示,学困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学习情感低以及考试、回答问题心理焦虑等。这些是学困生心理的主要特征,也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因素。

2.调查表明,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大部分是为了考取大学,将来拥有美好生活。他们学习目标明确,在教师的要求下都能进行学习,完成作业。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是学困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质量。这些心理特征为教师、家长提供了帮扶的依据。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如给学困生布置较容易的家庭作业,逐渐提升其学习信心,从而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
调查学困生特征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