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全扫描

2015-05-30 10:48李萌萌
世界文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奥斯卡

李萌萌

只要好莱坞电影继续覆盖全球90%以上的市场,奥斯卡就会继续引人瞩目;这不只是崇美情结的体现,好莱坞形塑的美国早已是多数人的内在。

——戴锦华

奥斯卡金像奖是根植于美国本土、最受世界瞩目的电影奖项。论包容度与艺术性,它不如欧洲三大电影奖,但人们还是最认它,也许是因为它从不排挤票房热门(美国商业片的强势输出),同时偏爱宣扬所谓普世价值观的正统电影(同样强大的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内在编码)。总之,每一年颁奖时,电影的存在感都被刷到了峰值,各大媒体争先恐后地报道奥斯卡的盛况,这一切足以把奥斯卡变成一个借电影之名狂欢的节日。被奥斯卡认证的电影是人们热捧的对象,它引领着观影的风潮,界定着经典的意义。鉴于它的权威,影迷们甚至会为了争执一个奖项的归属而干起嘴仗。然而,奥斯卡真的那么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吗?有太多历史遗珠和冤案证明,奥斯卡的评选标准不是密不透风的墙,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禁得起挑战。没有电影奖项可以让所有人满意,它们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有不同的机制、风格、社会背景和侧重偏好,如果能从这个角度考量奥斯卡,人们或许就不会纠结于奖项的归属,迷恋奥斯卡的神话了。

惊喜和遗憾并存的提名

201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只有8部获得提名;《布达佩斯大饭店》和《鸟人》各自以9项提名领跑;“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模仿游戏》8项居后,他也凭此片首次获得影帝提名;在颁奖季前哨战哑火的玛丽昂·歌迪亚,此番成功挤掉詹妮弗·安妮斯顿,再次提名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第19次杀入提名,纪录无人能敌;布莱德利·库珀以《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美国骗局》《美国狙击手》连续三年提名奥斯卡表演奖项;《夜行者》杰克·吉伦哈尔、《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拉尔夫·费因斯则遗憾落选影帝候选人;《星际穿越》获得5项技术类提名;《消失的爱人》仅收获女主一项提名;《超能陆战队》《辉夜姬物语》提名最佳动画长片,《乐高大电影》遗憾落选;《塞尔玛》主题曲《Glory》提名最佳歌曲奖;最佳配乐提名中,美国作曲家全数出局,这是1934年开始设立音乐类奖项以来的头一次;中国青年导演胡伟自编自导的《酥油灯》提名最佳真人短片奖,此片之前获得第50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

幽默与感动齐飞的精彩瞬间

本届颁奖典礼的主持人是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Neil Patrick Harris,后文简称NPH),一位热爱唱歌、跳舞和主持的天赋型演员,他在情景喜剧《老爸和老妈的罗曼史》中的表现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由于本届奥斯卡提名名单全是白人,遭到了黑人团体的抗议,上一次出现这个情况还是在17年前!典礼一开始,NPH故意把“最闪亮的”(brightest)说成“最白的”(whitest),调侃这次的“东窗事发”。为了补救,典礼大大增多了黑人嘉宾的出场比例和镜头。《塞尔玛》是一部纪念美国黑人运动塞尔玛蒙哥马利游行50周年的电影,主题曲《Glory》的现场秀更是掀起全场高潮。

开场歌舞秀致敬了《雨中曲》《西北偏北》《逃离德黑兰》《冰血暴》《回到未来》《上帝创造女人》《飞车党》《星球大战》《本能》《夺宝奇兵》《心灵捕手》等电影。

主持人NPH在热门电影《消失的爱人》里被罗莎曼德·派克饰演的邪恶复仇女残忍割喉,正巧典礼上派克穿了一条红裙子,网友笑称是NPH用鲜血染红的。

NPH还是第一个敢于在典礼上“裸奔”的主持人,实际上他是戏仿《鸟人》中的经典段落,路遇《爆裂鼓手》,还不忘“not my tempo”!巧妙地将两部有鼓元素的电影串烧在了一起。

2015年还是《音乐之声》上映的50周年纪念日。Lady GaGa一改平日的怪异,穿上了端庄的晚礼服,演唱了多首经典歌曲的串烧。搞笑的是“嘎姐”红毯上的厨娘装,两只红色胶皮手套(再外搭一件围裙就好了),和“下巴脱臼、齿露寒光”的凯拉·奈特莉站在一起,画风也很和谐。

本届的获奖感言满是人文关怀:最佳男配J.K.“席梦思”敦促大家要常回家看看;最佳女配阿奎特主张男女同薪同酬;写《图灵》的编剧小哥一句“Stay Wried ,Stay Different”成了怪咖们的人权宣言;最佳导演冈萨雷斯呼吁政府改善移民的生存状况;还有男女主角“小雀斑”和摩尔阿姨对于渐冻症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关爱与援助。这是一届十分正能量的典礼!

奥斯卡最辜负的不是“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摄影师罗杰·狄金斯提名12次无一命中,而大卫·芬奇的电影在奥斯卡共有五次表演奖提名, 均未获奖。

最后的对决——热门奖项详解

最佳男主角: “英伦渐冻症科学家”对垒“美国失意超级英雄”

获奖: 埃迪·雷德梅恩(《万物理论》)

对手: 迈克尔·基顿(《鸟人》)

遗珠: 杰克·吉伦哈尔(《夜行者》)、蒂莫西·斯波(《透纳先生》)、拉尔夫·费因斯(《布达佩斯大饭店》)

奖项解析:

本届的最佳男主角是竞争最激烈、看点最足的奖项之一,每位提名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备受影评人青睐的昔日蝙蝠侠迈克尔·基顿在演员工会奖上败给了“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之后情势急转直下,最终于奥斯卡当日折戟沉沙,和最佳影片方面《少年时代》的境遇如出一辙。迈克尔·基顿充满趣味、激情四射如同燃烧蜡烛般的犀利演出丝毫不弱于埃迪沉稳、精炼、控制力极强且充满感情的方法派表演。两种不同质感和系统的表演很难分出高下。奥斯卡选择埃迪更多地还是体现它一贯的偏好和传统——在饰演名人时通过控制体重、改变外貌、精准地控制体态举止、改变说话的腔调口音等充满技巧的表演,达到外在形似与内在神韵的高度统一,如“梅姑”饰演的撒切尔夫人,刘易斯饰演的林肯等。但这样的表演也会遭致非议:太过重视技巧,审美单一,轻视灵气轻巧、低调平实等更加多元的表演,且偏爱身心有疾的角色类型,使得演员为了拿奖拼命自虐。此番埃迪为饰演霍金也做足了功课,为了角色减重15磅,探望渐冻症患者,为了更好地控制肌肉而练习舞蹈四个月。戏中霍金是逐步失去行动能力的,肢体和情感的递进过程极其复杂,而拍摄时是打乱了顺序拍的,因而埃迪像撰写论文一样,把霍金每个时期不同的心理、学识以及肌肉萎缩状况梳理出来,装在iPad里,以便任何一场戏都可以按照笔记精确地调整到位。最终呈现的效果非常动人,时间如同宇宙的终极命题一样无形地划过银幕,埃迪脸上一个浅浅的皱纹细微的抽动都足以让人陷入其中——他创造了一个世界。

最佳女主角: “失忆的爱人”碰撞“消失的爱人”

获奖: 朱丽安·摩尔《依然爱丽丝》

对手: 罗莎曼德·派克《消失的爱人》

遗珠: 无

奖项解析:

相比于男主角们的激烈竞争,女主角们的表现普遍弱势,给五个名额都嫌多。学院还算比较明智,天降了个玛丽昂·歌迪亚,才不至于把阵型弄得太难看:两位昔日影后、两位新人和一位影坛老将。歌迪亚很受影评人欢迎,凭《两天一夜》和《移民》两片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和美国人影评协会两个前哨;《走出荒野》的瑞丝·威瑟斯彭、《万物理论》的菲丽希缇·琼斯,表现固然十分精彩,但都不足以与《依然爱丽丝》的朱丽安·摩尔抗衡;《消失的爱人》的罗莎曼德·派克是群众呼声最高的女主角,经过大卫·芬奇的调教,她成功地演绎了女主的三层面貌——高贵完美的,世俗丑陋的,阴森可怖的。不知是不是因为角色的反社会人格,最终没有得到学院的认可。朱丽安·摩尔饰演了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语言学家,她的记忆跟不上遗忘的脚步,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也失去了与外在世界的连结。这是一场以“收”致胜的表演,朴实清新自然,将一位成功女性在遭遇突如其来的疾病时,那份尊严的折损和人格的坚强塑造得十分闪光。摩尔在前哨中并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她是学院亏欠最多的女星之一,曾经获得四次奥斯卡提名,此次获奖实属众望所归。摩尔也成为继杰克·莱蒙、西恩·潘和朱丽叶·比诺什之后第四位拿下欧洲三大电影节表演奖的影星。

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 炫技的长镜头”抗衡“现实的渐近线”

获奖: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鸟人》

对手: 理查德·林克莱特&《少年时代》

遗珠: 大卫·芬奇&《消失的爱人》

奖项解析:

在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方面,墨西哥导演冈萨雷斯的《鸟人》和美国导演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打得酣畅,德克萨斯小子平凡真挚的12年最终敌不过好莱坞过气影星的卡佛式虚无。两部影片实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美学:《鸟人》以绚烂的长镜头和复杂的场面调度制胜,《少年时代》则以精诚和专注用12年改写了电影的意义。

《鸟人》的导演冈萨雷斯曾经拍摄过《爱情是狗娘》《21克》《巴别塔》,他早期惯用的叙事手法很像诺兰,喜欢把素材打乱以多线叙事的方式交织并轨,彼此遥相呼应。从《美错》开始,冈萨雷斯重回线性叙事,为现实主义题材蒙上一层朦胧的超现实色彩,魔幻现实主义的风骨呼之欲出。这部 《鸟人》也有着鲜明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但是更加大胆离奇。影片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主演迈克尔·基顿只穿一条内裤盘腿悬浮在空中,让人以为在看一部科幻片。影片最令人震撼的还是它的长镜头——全片由数个10到15分钟左右的长镜头组成,一共只有17个剪辑点,剪辑点非常隐蔽,造成了“一镜到底”的视觉效果。然而“一镜到底”的拍法并非炫技,它和叙事相辅相成,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美学:它像一口高压锅一样锁住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情绪,如影随形的跟拍使得人物如同困兽般焦虑不安;镜头在复杂的剧院内部和混乱的纽约街头间穿梭,将环境的幽闭感投射到人物的心理层面;同时它还消除了虚实转换的痕迹,让现实如同一场戏剧,在银幕上绵延不绝。这一切的背后是导演精准的调度和强大的掌控力,这也是《鸟人》能拿到这两个奖的原因。

无论从理念、手法还是气质看,《少年时代》与《鸟人》都像是两条永远不会交汇的平行线。《少年时代》的导演林克莱特钟爱记录时间流逝的痕迹,最著名的“爱在”系列每隔九年拍一部,拍摄了同一对情侣20岁、30岁和40岁的感情生活。这次的《少年时代》更是拍了12年,用同一批演员,每年拍几个礼拜,最后把这些片段组接在一起。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这么干过,演员在银幕上自然地变老,而没有化妆和特效的伪装。影片只是平实地展示一个男孩和一个家庭的人生,展示美国青少年成长的共同经验,汇总成一部流行文化变迁的历史。它是去戏剧化的,称不上有什么故事,没有多余的煽情,功力都是内力,但是它对人生的高度仿真,无限地趋近现实,开拓了电影的内涵,把电影变成一门手艺。它是一部用来刷新体验的电影。

熟读规则,直观多面奥斯卡

想要摘得奥斯卡?没那么简单!首先你得了解奥斯卡那些摆在桌面上的规则。其次,你还得熟悉那些不成文却人人尽知的潜规则:大众口碑、营销手段、业界共识、人情关系、社会环境和运气……

破壳而出的学院奖

1927年,“好莱坞之王”——米高梅公司总经理梅耶第一次提出了成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简称AMPAS)的设想,他的初衷是把好莱坞产业各个工种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没过多久,学院发现仅凭他们的力量,在好莱坞内部协调错综复杂的矛盾实在无能为力。于是他们决定给这一年在电影制作方面表现杰出的人士颁奖鼓励,“学院奖”(Academy Award,后来被俗称为“奥斯卡奖”)由此应运而生。1929年5月16日,第一届奥斯卡奖成功举办。

一成不变的“老白男”评委

奥斯卡奖的评委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下文简称“学院”)接近6000名的会员。《洛杉矶时报》早前披露的统计显示,在接近6000名学院评委中,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小于50岁的评委只有14%。其中近94%为白种人,77%为男性。这也意味着,奥斯卡体现的是占会员绝大多数的中老年白人男性的喜好。因此一部优秀电影不被提名或获奖,只能说明这一部分代表美国传统审美和主流价值观的“老白男”群体不买账而已。这一稳固的权力划分,遭受了多方质疑却未曾有所改变。

投票机制体现美式民主思维

公布提名后,由学院全体成员投票,选出最终获奖者。每个会员,都有资格对任何奖项投票,但必须看过获得提名的5部影片,否则就不允许投票。对于某个单一奖项,一人则只能投一票。最后的最佳影片则是投票中的第一名并且得票过半,即最终的奖项得主必须获得超过3000名评委的认可。整个投票过程类似民主选举,全程采用不公开投票的方式。开票和统计工作由学院指派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来执行。最终的结果作为最扣人心弦的悬念,在公证员的公证下封入一个个信封,留待颁奖典礼揭晓。

云谲波诡的前哨风云

在早期的奥斯卡奖评选中,没有所谓“颁奖季”的概念,只有极少数对奥斯卡有所影响的奖项作重要铺垫。不过,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北美各主要城市(如纽约等)推出了自己的影评人协会奖项,并基本选择在每年12月到1月初之间颁奖,数量有40个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导演公会、演员公会等电影从业人员的公会协会奖,以及哥谭独立电影奖、金卫星奖、安妮奖等奖项。其中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奖项能够为一部电影预热、造势、刷口碑、博关注,甚至绝地反击、反败为胜;奖项累计和分布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奥斯卡最后的提名、获奖情况,成为冲击奥斯卡的重要参考数据。正所谓“前哨战打得好,奥斯卡才有戏”。因此,奥斯卡不是一个独立的奖项那么简单,对于制作发行公司和主创团队而言,从“申奥”到“夺奥”是一场漫长的充满博弈和技巧的战役。2015年,被奉为“零差评神片”的《少年时代》在影评人前哨获得了压倒性胜利,共拿到140个大小奖,最终却惨败奥斯卡。事实证明,几个工会奖对本届奥斯卡的最终结局至关重要。当《鸟人》接连横扫制片工会奖和导演工会奖时,各家媒体的预测一致转向《鸟人》,它也的确笑到了最后。

专业小提示:别再拿什么金球奖当作风向标,它的含金量几乎是最低的。它不过是96位混迹于好莱坞的外国记者(其中还有三分之一是兼职的)自娱自乐的奖项。

公关大战是一场硝烟混战

如果你认为,一部作品能够获奖,不过是由于其过硬的艺术水准得到了大多数评委的认可,那么你就错了。有很多实力不俗的影片为何拿不到奥斯卡呢?比如去年的《醉乡民谣》和今年的《消失的爱人》。想配合前哨拿下整个颁奖季,最终剑指奥斯卡,需要一整套成熟的公关大法和充足的资金,这个过程不是那么单纯。第85届奥斯卡结束以后,李安收获了包括最佳导演奖在内的三座奖杯,如释重负地说他只想大哭一场,好好睡上一觉,因为长达11个月的公关战就像政治选举,要为自己造势拉票,要勾心斗角,实在太累了:“洛杉矶的鸡肉像塑料一样,我们笑称这种‘塑料鸡肉宴至少要吃25次才能拿到奥斯卡。为了工作人员,再难吃的‘塑料鸡也得咽下去。演员工会、影评人协会都要去拉关系,不能乱讲话,要一步一步才能打到奥斯卡。”有人统计,每年最佳影片征战奥斯卡的成本约为1000万美元,这些公关费用主要用在电影放映成本、广告投放、市场营销、公关游说以及争取档期上。难怪有人说,好莱坞和政治圈,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金钱游戏。2013年,为了推《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韦恩斯坦影业甚至直接雇佣了奥巴马竞选团队的副经理来帮忙,可谓直接打通了娱乐与政治的领域。韦恩斯坦影业的老板哈维·韦恩斯坦在近20年的奥斯卡游戏中,一直以“最不择手段的推手”而闻名。可以说,从他加入开始,奥斯卡评奖过程变得血腥味十足。韦恩斯坦曾为其制片的影片拿到过300多个提名和70多座奥斯卡奖杯。

韦恩斯坦最臭名昭著的“黑公关”例子可追溯到第71届奥斯卡。当时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是最强劲的冲奥选手,其深刻的反战思想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使它留名影史,直至今日仍堪称伟大。然而到了即将颁奖的关键时刻,韦恩斯坦雇佣了大量专业水军抹黑《拯救大兵瑞恩》,如通过英国的“二战”老兵,质疑影片开场奥马哈海滩场景描绘不实等。另一方面,他铺天盖地地投放《莎翁情史》的硬广告,同时邀请评委们参加各色免费的酒会,举办各种明星出席的私人放映会,买断多个娱乐媒体专栏密集报道自己的影片。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莎翁情史》逆转获得最佳影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水”的最佳影片之一。

为了遏制疯狂宣传之风,奥斯卡主办方在2011年9月出台了新规,规定在以后的奥斯卡提名后到颁奖的阶段,评委只能参加电影专场放映,而不得参加任何旨在拉票的酒会和派对。为了防止评委与电影主创有太多接触影响判断,还规定在提名公布后,电影的制作人员一个人最多只能参加两次和评委有讨论互动的电影放映会。这样严苛的规定也许能让片方们的疯狂公关有所收敛。同时,奥斯卡近两年“文艺腔”和“时势造英雄”的现象对韦恩斯坦公关也施加了不少压力。2013年,恰逢林肯总统宣布废奴150周年,马丁·路德·金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50周年纪念,同时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实现了连任。如此大环境之下,Plan B公司虽没有多少公关经验,仍然顺利地将以控诉黑奴制为主题的《为奴十二载》推上宝座,给了韦恩斯坦沉重一击。今年的小成本佳作《鸟人》和因《查理周刊》事件激起美国民众反恐情绪脱颖而出的《美国狙击手》,以及影评人爱疯了的《少年时代》,对韦恩斯坦主推的《模仿游戏》实现三面围剿,最终韦恩斯坦公关混乱,黯然收场。

猜你喜欢
奥斯卡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奥斯卡最佳短片”这样拍
关于第92届奥斯卡获奖影片蓝光碟片的一二事
在争议中行进的奥斯卡与好莱坞
奥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鲜,实则黯淡!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奥斯卡影后:我们是来干一番事业的
暖!一猫有难,众猫支援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动物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