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的箴言

2015-05-30 20:05施立松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竹排半坡野菊

施立松

与南雁荡山做了多年邻居,有事没事,到山中去,就像到邻居家串串门。

秋风乍起,一池秋水,皱了平,平了皱,像心底的微澜,起起落落,颇不平静,便想,到南雁去。

人还未到,早有雁鸣声声,报告客来消息;早有溪涧潺潺,烹茶煮酒等你;早有烟岚袅袅,如炊烟四起,遨你推杯换盏,饮风啜露。石天窗边,早有一树枫红凭窗而望。窗在那溪边的大悬岩上,宋人项桂发说:“深游南雁见名山,石洞天窗夜不关。”石天窗早早就闻名遐迩了。

南雁的门扉,是一道清溪,浅浅的,溪石清晰可数,柔柔的,宛如一袭碧绿的锦。挽起裤脚涉水也能过的,但撑一杆竹排去轻扣南雁柴扉,更显风雅,更富童趣。竹排上三五张竹椅,三五人坐着,都不老实,赤了脚划水的,扯起嗓子唱山歌的,摆弄相机企图收了水光山色去的,还有伸手撩水泼人的,相熟不相熟的,挨了泼也不生气,回不回击,都一样笑脸盈盈。竹竿一撑,竹排一荡,人就到山水里了,和鸟、石头、树、溪,融为一体,光阴的小舟,就从凡俗人世撑到了世外桃源。

南雁一挑门帘出来迎你。那门帘是一挂青石,巧手的人绣了“东南屏障”字样,再用紫藤用细草用苍苔打了底晕了色,不用说,这是造化的手笔。隐在屏障后的脸,是带了蝉鸣的宁静,是风来雨去只等闲的闲逸,一望,便能让人心静神宁。

南雁种了半坡野菊。蓝瓣黄蕊,蓝得清雅,黄得明艳。一眼望去,只觉得还沾着晓露的野菊,是眼眸清澈,笑声清越的村姑,在轻风中摇摆着身姿。蹲下来,细嗅着菊香,微微清苦的香气,一阵阵的,打压住心上的无名火,上火多时的唇齿,便消了肿似的安适了。以宁静镶边,明艳才不至浮躁,这是野菊的暗语吧,那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就是南雁写了半坡的箴言了。半坡菊花,够做一个菊花枕吧,枕一枕菊香入梦,时光荡开涟漪,夜夜心心,都是清凉,都是修行。

仙姑洞是要去的,倒不是为沾几许仙风道骨,只为洞西悬崖下的怡心院。其实,怡心院也没什么特别,是院前那一片桂花林让人魂牵梦萦。这时节的桂花,像深巷里的美酒,像腹有诗书的佳人,像胸怀韬略的大将,灼灼光华,藏是藏不住的了。索性,就不藏了,细细碎碎地开了,细细碎碎地碾开一条花香满径的路,把秋天逼得红了脸,萧瑟的日子都变得温暖。按说,桂花是不适合道人修行的,因为它太浓烈,太灼灼逼人,太让人心旌摇曳,一晃神,把持不住,多年修行汇聚的真气,便一泻千里。幸而山洞深幽,来自地底的幽冷,封存住浓浓的香气,再慢慢释放出来,就成了醍醐灌顶的冷香,难怪那道人能在这里一修百年。秋到南雁,是没有愁烦和悲凄的,伤春悲秋,只是那些心窄眼小、神经脆弱的人的专利,大气磅礴如南雁,千万年的时光,早把那些小心思小情绪涤荡得千回百转,心胸开阔到亦无风雨亦无晴了。岁月的杀猪刀,从来都奈何不了活在年岁之外的人。

会文书院也是要走一趟的。华表峰下,石门开处,圆筒洞里,会文书院依洞而筑,清雅幽静,泉水一滴一答,如钟摆丈量岁月。古色古香的楼房,树墩坐成一把风雅的凳子,这时候,最想持一卷诗书,朗声诵上几句,摇头晃脑地,与化在故纸堆后的才思,把手言欢。一缕阳光斜射进来,明晃晃的,像一把穿越时空的利剑,猛插进来。眯细了眼看,恍惚中,见北宋末年的陈经正、陈经邦兄弟也摇头晃脑地踱着方步,见一干青衫席地而坐,听朱熹狂晒思想,见孙衣言饱蘸浓墨,大笔一挥,刷刷写下:“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人生中的遇见,都在不经意间完成,在每一个细微的角落,总能遇见你想遇见的。

秋阳易逝,只一瞬,便鸣金收兵。拢回思绪,倚窗而坐,仿若坐在季节的渡口,落叶一枚,姗姗而降,是南雁书册落下的书签吧,稳稳接在手中,像握了一把苍凉。红尘的花影,芬芳的相会,都成前尘往事了,不变的,是时光的容颜、南雁的襟怀。也学着门前听诗叟的姿势,侧耳听南雁写在风中的诗句,只觉得心间有一抹云淡风轻的觉知,在伸枝展叶。

坐一回缆车吧,如雁般,权当轻盈了一把,凌空了一回,把万壑千山踩在脚下。南雁的缆车,其实是一把长椅,用一根钢管轻轻一拦,无遮无挡地,双腿一前一后地晃着,不必言语,清风自来,把身上的尘土,都抖一抖,把心上的烦忧,都涤荡了去。

心里住了南雁,到哪里都是云水禅心。

猜你喜欢
竹排半坡野菊
童年“悔”事
小野菊
秋天的野菊湾
也折一支黄
童话
3版参考答案《竹排嫂》
未及终点
白鹿原民俗村
滇西半坡杂岩体斜长岩特征及其U-Pb年代学
你说你要去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