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5-05-30 23:03隋旭波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词人语文课程苏轼

隋旭波

古典诗词是我国最为璀璨的文化遗产,以其文化背景深厚、语言形式凝练、表情达意含蓄、艺术境界悠远而深受人们喜爱,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探究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体味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魅力。苏轼的《水调歌头》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名篇,本文以此词为例阐述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一、概述探究教学法的定义与作用

探究式教学是在探究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及探究精神,从而实施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与策略体系。除了具备一般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外,即针对性、整体性、可操作性与简洁性,也具备自身的特点,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二是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将其与学生经验协调结合起来,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综上所述,探究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探究成为有效的手段,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苏轼《水调歌头》课程教学中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水调歌头》是苏轼酒醉后抒情和怀念其弟苏辙的诗作,词中既有形象的描绘,又有充满浪漫情怀的想象,围绕着中秋之月进行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人间、人与月、时空等诸多范畴展开思索,从单纯意义上对亲人的思念,升华到对人生苦乐的哲理探索,由此也可以观略到苏轼旷达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咏月、怀念亲人的抒情佳作,堪称我国中秋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一课。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举措,使学生能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形成切身的理解和体验。开展该课教学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运用探究教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典诗词教学应依据所描绘形象,引导学生品析鉴赏词句,应从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着手,将创设情境和学生自主感知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取长补短。在此环节中,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是很好的创设情境媒介,将创设情境和合作探究密切结合起来,学生深刻体会到此首歌曲略显忧伤的曲调以及王菲清幽的演唱,歌曲与苏轼《水调歌头》意境两相契合,伴随着歌曲动听的旋律,学生沉浸于诗词意境中,深味到词中蕴含的抑郁惆怅之情,以及词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促使学生有兴趣抓住饱含词人情感的物象。结合自身理解体会词中意境,深入感知诗词传达出的寓意和情感。

2.多种形式,读为主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读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的一个有效手段,具备多种形式,如自由初读、听读、研读、评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古典诗词阅读中,可灵活运用上述各种阅读形式。在《水调歌头》课程教学进程中,有最初的教师范读,有进程中的师生研读,有学生的练读,即便是最后的课程小结,也是以师生背诵全词代之,做到了起承转合、思研议结和纵究横拓,在根植于探究式教学基础之上,始终紧扣“诵读—理解”,多次朗读让学生熟悉了文本,读得情韵悠长,达到了缘起于读、发散于读、领悟于读和归结于读的效果,为古典诗词教学增添魅力的同时,也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3.质疑赏析,随机点拨

纵观苏轼《水调歌头》上下两片学习,上片重在质疑,下片重在欣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随机点拨,对学生合作探究予以引导,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学习和思考得以深入的结果,赏析过程中可运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提出关于阅读理解的问题,学生揣摩词人心理活动,紧抓“问”“欲”“恐”三个动词提出问题,如,关于“问”,有学生就提出了诸如“问了什么”“几时有”“是何年”这样的问题,深刻体悟到问月行为表现的深刻思索和彷徨心态。再如,关于“欲”,学生关于“词人想做什么”进行探究,此刻词人想“乘风归去”,飞天渴望既是词人对琼楼玉宇的美好想象,是词人一个出世的梦,更诠释了其冰清玉洁的心灵。最后是“恐”,学生极为关注词人担忧的事物,字字推敲间,领悟到词人心中高处不胜寒的郁结。

4.美文美教,强化感悟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贯彻探究教学法的同时,也要做到美文美教,学生畅意的读与诗意的感悟之后,尚有零散的感觉,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统整全词内容的环节,让学生带着“假如你是苏轼,你会怎样介绍词的内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诗词情感,使学生寄托美好心愿,能和词人形成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大學语文是一门重在提高大学生母语素养的人文综合课程,探究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能够借以更好地窥探语文学科的魅力和风采,为学生提供充盈的精神食粮,有益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创造也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李晓文,齐敬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神州,201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词人语文课程苏轼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从善如流
词人的职业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林逋梅妻鹤子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