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2015-05-30 07:52钱玲玲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时设置中职

钱玲玲

摘 要: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与关键。课程设置又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与条件。随着中职“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兴起,专业课程的设置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的问题,并对此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2.5+0.5”模式;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前提。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合理的课程教学为基础。在“理实一体化”理念的影响下,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由“2+1”模式逐渐向“2.5+0.5”模式转变。然而新模式的出现并不能解決所有问题,这种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所以,分析基于“2.5+0.5”模式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专业人才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学时方面

“2.5+0.5”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职学生前两年半在学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技能,在最后半年到一线企业定岗实习。这种模式把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较好地与社会实践融合起来,对强化学生知识体系、磨炼学生意志、完善校企合作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种模式存在学时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即文化课、基础课所耗学时长于专业课学时、选修课与必修课学时安排不合理、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失衡严重。

2.课程内容方面

由于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种类繁多,每门课程所占学时被均等化,以致专业课程的重要性难以凸显。另外,虽然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同专业的高职院校、本科院校所设课程类似,但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其难度、广度远超他们的能力范围,教师只能蜻蜓点水般讲解教材中的内容,以致学生难以有所侧重,厌学情绪、抵抗情绪凸显。

3.课程结构方面

课程设置的学术化、体系化倾向明显。即文化课打头,专业课、技能课垫后,学校注重模仿高等院校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的划分较细,大有学术研究的风气;注重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对电子类、信息技术类技能的培养较少,严重违反“理论够用”的课程教学原则,以致学生走出学校之后,又要重新向企业学习另外一套知识与技能;大大缩短了见习、实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4.职业生涯课程方面

为及时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大部分学校将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第一、二个学期。刚刚从初中转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并不清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缺少必要的认识。而中职院校从第一个学期就对学生进行纯理论化的宣讲,完全忽视学生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以致该课程的特色难以从众多基础课中划分出来,这大大降低了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工学结合

(1)合理规划学时。一方面,压缩德育课与文化课学时,加大基础平台课程学时。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属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中职院校应提炼德育课与文化课中的专业因素,如,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与办公室知识,以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增加技能方向课、教育实践课、实习课学时,使学生学以致用。(2)教学模块化。一方面,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语文、数学等非专业化课程专业化,即整合出与学生就业有直接关联的模块进行讲解,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减少基础平台科目,将技能方向课项目化,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整合课程内容,突出课程专业化。

2.在实践教学中贯穿理论内容

相比于“2+1”模式,“2.5+0.5”模式的实践课程压缩了近一半,而理论课程的教学则相应增多。这不利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实现。因此,我们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坚持实训教学、证书教学、实习教学三条路子相结合,即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教学,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在校外进行社会实践,积累行业经验,了解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就业形势及发展前景,从而选择所从事的职业与企业。

3.完善选修课程体系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虽属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但受市场经济及就业竞争力的影响,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从纯专业化转向专业化与复合型相结合的模式。所以,中职院校应适当向学生渗透一些管理学知识、礼仪知识、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呈多元化发展,从而为拓宽学生就业面铺平道路。

4.完善职业规划课程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打破“高不成低不就”的不良就业观念,储备大量知识与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2)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于整个中职阶段。中职院校可在中低年级宣讲,让学生了解专业就业情况并在中、高年级进行强化,让学生基本确定将来所希望从事职业及企业,从而顺利就业。

中职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随着“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将适当做出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各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中职院校要转变观念,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孙远超.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与革新[J].学园,2014(10).

编辑 郑 淼

猜你喜欢
学时设置中职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