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文创大戏如何唱

2015-05-30 02:20王亮袁钟楚赵海英
投资北京 2015年12期
关键词:门头沟文化发展

王亮 袁钟楚 赵海英

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纵贯门头沟全区,孕育形成了门头沟独具特色的寺庙文化、古村古道文化、民俗文化、物产文化、革命军事文化、山水生态文化等“六大文化”,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推动下,延续九年的永定河文化节,已成为门头沟展示永定河文化的重要品牌活动。

而永定河文化节只是门头沟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众多品牌活动之一。近年来,门头沟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古村落古道文化、商贸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积极推动由煤炭开采生产为主的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历时多年,文化厚重的老区门头沟走出了怎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在北京被明确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新机遇下,又将如何向文化强区提速发展?

夹缝求生

作为中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煤矿储藏面积占全区总面积一半、曾经“乌金遍地下、百宝满山川”的门头沟在煤矿关闭之后将何去何从?

根据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培育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的产业定位,门头沟以文化生态休闲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实施文化工程改造升级,大力推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文化创意产业培育迈出新步伐。2014年,规模以上文创企业收入合计15.4亿元,较2013年增长37.8%;从业人员1859人,较2013年增加195人。

仅从规模上看,在北京市的十六个区县中,门头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引导阶段,产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规模效应。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收入仅占北京市的1.4‰,从业人员数量仅占1.7‰。

若从行业类别来看,门头沟虽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但是除广告会展和旅游、休闲娱乐业收入超过3亿元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业等收入均未超过2亿元。

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创新活力强、融合性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兴业态,创新创意功能不足;二是文化休闲产业过于分散,布局于全区达20余个文化休闲基地,而且特色区域较少;三是与房山、昌平等周边区域有较多重合,夹缝中求生存,制约了产业规模的增加;四是部分地区周边配套设施不足,连接重点园区间的交通设施薄弱,连线成片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五是区内大量废旧厂矿分布散、规模偏小,难以统筹利用。

多重契机

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内核,正加速与科技、制造、金融等产业融合,不断形成一种新生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

从国家层面看,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此外,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藩篱将得到逐步破除,文化创意产业势必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从北京市层面看,《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若干政策》的出台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编制完成,无疑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而且,随着调整疏解首都文化资源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心城区文化功能高度集中的局面将被打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也将迎来新一轮的优化调整。

从门头沟层面看,北京宝玉石文化博览交易中心、斋堂古村落古道纳入全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阳坡园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基地、军庄孟悟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妙峰奇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为门头沟承接中心城区文化资源转移提供了空间载体和发展机遇。

诸多新机遇叠加之下的门头沟,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上重新谋篇布局,需要把握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北京城区文化资源调整疏解的契机,以挖掘提升现有文化资源和引进培育现代文化元素为着力点,以建设两大功能区、打造一批特色集聚区为抓手,全面推进艺术品展示交易、文化旅游两大重点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商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废旧矿山和工业遗存的再利用,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塑造一批知名品牌,构建以功能区为引领、集聚区为骨干的发展格局。

产业抉择

转型几年,门头沟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初级基础,如今再次面对多重利好契机,门头沟又该如何把握?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台湾曾将许多传统产业注入文化特色与创意设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突出了当地文化特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建立在酿酒厂原址,主打“酒”文化牌,规划了创意设计工坊及创意作品展示中心等发展空间,使园区成为展现各种文化创意的最佳舞台,“老酒”酿出了新意。再如,台北县莺歌陶瓷博物馆提供陶艺创作展览、陶艺教学等功能,打造具有历史、文化认同感和兼具教育、休闲的文化空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回到门头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北京市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总体要求,依托门头沟现有的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应以现代文化元素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以创新商业模式引进培育新兴业态,门头沟未来可重点发展艺术品交易业、文化演艺业、文化传媒业和文化旅游业,积极培育文化与科技、体育等融合型新兴业态。

做大做强艺术品交易业。以北京宝玉石文化博览交易中心为依托,推动相关产业主体及服务机构入驻,做强宝玉石艺术品交易;积极协调琉璃厂文化街、潘家园旧货市场等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支持画廊、艺术品专营店、文化艺术中心等展示交易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艺术品交易门类;深度挖掘辽白瓷、麦秸画、剪纸、宣纸烫画等艺术品的文化价值,挖掘民间艺人,培育开发新产品,推进情景式体验营销,释放特色艺术品发展潜力;建立文化艺术品交易展示平台,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推进交易和拍卖环节电子商务建设。

积极培育特色文化演艺业。依托京西太平鼓等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特色文化演艺剧目;打造门头沟地方戏、现代评剧等为主体的文艺专场表演,开展民俗文化展演活动;谋划永定河、斋堂等区域的实景演出剧目,吸引社会投资,打造京西实景演艺品牌;充分利用古村落古道、三家店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鼓励演出团体驻场演出,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沿西长安街西延线重点建设一批集电影、演艺、商贸为一体的文化设施综合体,搭建文化演艺服务平台。

深入开发文化传媒业。充分利用门头沟工业遗存,通过修复和开发,加大配套支持,吸引影视创意制作机构入驻,培育一批特色影视制作基地;依托灵水村、门口村、刘家峪村、北京电视台大三里外景基地等现有基础,整合提升民居民俗文化,开发特色户外栏目外景地;重点吸引模式引进、模式研发、模式节目制作、新媒体开发运营等传媒企业,促进电视、电影传媒产业要素集聚,构建影视制作全链条运营机制。

全面促进文化旅游业。依托斋堂古村落古道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古村落民俗文化村和商务文化休闲度假区;鼓励社会资本创办文化创意企业,深度开发其他历史文化名村和古村落群;以潭柘寺、戒台寺等宗教寺院为依托,倡导参与式宗教文化体验活动;借助三家店、琉璃渠等商贸遗址,建设修缮古文化街,弘扬古道穿行等商贸历史文化;以灵山、百花山等风景名胜为重点,发展山地生态休闲文化;以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京西第一党支部等为代表,弘扬红色历史文化;以军庄孟悟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基地等为依托,发展商务休闲文化;通过各大文化旅游交易博览会以及中介机构联盟,搭建文化旅游活动推介平台,提升区域文化休闲知名度。

超前布局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兴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从软件服务和网络服务入手,重点围绕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核心领域,构建风险投资驱动、关键技术牵引、创新应用示范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积极促进3D打印、全息技术、动漫、网游等先进技术转化落户;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集中规划高科技成果转化园区,营造促进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与周边区域形成差异化定位和创新联动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1+6”政策优势,推动石龙经济开发区向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转型,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要素的加剧聚合和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抓住国家和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机遇,继续举办好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增强徒步大会对区域的整体带动力,吸引运动休闲及相关服务机构入驻;依托优势的山地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山地越野运动、攀岩等文化休闲活动;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沟谷滩地的优势,利用环雁翅百里健康绿道,以户外运动为主要内容,打造环雁翅户外骑行大通道。

实施路径

10月22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门头沟调研时强调,门头沟区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始终坚持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在实现功能并尽到生态涵养发展区责任中,实现自身价值。

在由“黑”变“绿”的过程中,门头沟要唱好文化创意产业这出大戏,一方面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环境优化和政策引导作用,同时坚持市场主导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激发市场活力。

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的关系,做好历史古迹、自然风貌、生态水源、古村落古道等保护工作,实现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的有效平衡,同时规范产业用地开发,防止出现“圈山圈水圈地”现象,避免变相引入房地产开发。

依托占全区面积98.5%的山区,门头沟曾创造了辉煌的“黑色”经济,今天同样利用这片资源丰富的山区,给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插上创意的翅膀,门头沟定能开创一片文化创意的新开地。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

猜你喜欢
门头沟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门头沟区委:着力系统打造“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北京市门头沟新城河道综合治理的探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门头沟冬季温暖你的心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