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限成人”:“独立动画”的刺与痛

2015-05-30 10:48段崇政
齐鲁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刘健动画电影动画

段崇政

《刺痛我》:

披着童话外衣的“残酷现实”

2010年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中国面孔《刺痛我》作为第一部入围“长片竞赛单元”的中国内地动画电影,第一次出现在展映的宣传栏上;同年的亚太电影大奖上,《刺痛我》获得“最佳动画电影奖”......

所有的荣誉和赞赏来得过于突然,这让导演刘健担忧的时间里,多了一丝安慰。

什么在让刘健担忧?

为了这部73分钟的动画处女作,刘健和他老婆将自己的房子卖了70万人民币,连同发动亲戚朋友筹来的资金,勉强凑够电影费用的开支,这仅仅是一个人的开支——从2007年做起,用时两年。刘健不仅是这部动画片的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导演……除了配音和原创音乐,这几乎是他一个人的电影。

2009年第13届荷兰国际动画电影节上,《刺痛我》全球首映。但是这个“全球”不包括中国——刘健得到的答复是影片“太黑色”,没有一个光明的尾巴——

大学生张小军是农村走出来的娃,在超市被当做小偷和保安发生争执。小军骂保安是“看门狗”。“在家里老婆骂老子,在单位领导骂老子,连你也骂老子!”保安一脚朝小张头顶踹过去,画面一片漆黑。在殴打和谩骂中,《刺痛我》开场。

2008年金融危机,小军成了失业青年。朋友阿洪支招,他试着勒索超市总经理余总,至少拿到精神赔偿金。计划泡汤的他买好回程的车票,准备回老家种田,结果遭遇了扶老人反被讹。

朋友阿洪“死都不回农村老家”,为了成为城里人而倒卖“假白粉”,被人发现打了个半死,然后拉上从派出所出来的小张,一起做偷车牌的营生。

善于钻营的余总顺风顺水,过着家财万贯的体面生活。余总正在做的一笔“大生意”,是在超市改建工程中收受招标公司的巨额贿赂。

几路人马的命运渐渐汇集到鼓楼城墙外的一家茶楼。

“人性其实是我的影片里更重要的部分,观众哭,也是人性的反应、人的遭遇打动他们。我并不想表达这个社会多残酷,我只想表达真实。”刘健这样说。

刘健是个会写小说的画家。《刺痛我》是刘健在1990年创作的一部小说。原著有三条线索:除了小军和余总,还有为金钱和余总发生关系的女孩。在动画电影中,刘健舍去了最后一条线索。四年后,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的他开始了一段四处碰壁的“北漂”生活。

北漂一年后,他所在的圆明园画家村被拆,刘健只能回到南京去了一家动画公司谋生。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他们都是失意者。

略有不同的是,刘健的生活没有持续灰暗下去。2003年,他为儿子画的几幅四格漫画被编为365集动画片《虫虫》,并获得了广电总局第一批优秀动画片奖。

2012年4月,刘健把《刺痛我》网络播映权卖给了土豆网,点击率超过87万次。凭借土豆网的版权出售以及海外市场放映,总算收回了成本。同年,《刺痛我》获得了法国电影中心现金大奖,支持他拍摄《刺痛我2》。

独立动画的成人现实:用理想支撑的自由帐篷

似乎每种艺术形式都会为一些小众而深刻的表达行为开辟一方可以深掘的土地——譬如流行乐四溢下,还会有小众民谣的流淌;在时装周的攻势下,还会有独立创作人的剪裁。在动画界,就有一批像刘健这样的艺术家,仅以个人意志为标杆,自筹资金创作动画电影。

日本动画发展之间已有50年的历史,但因其商业性质,扼杀了不少动画作者的思想与活跃性。于是,几乎和主流动画同步,日本独立动画人开始出现。

越过独立动画肇始者庵野秀明、唯美诗人新海诚,离我们较近的恐怕就是出生于1980年的吉浦康裕。

和所有备受争议的80后一起,吉浦康裕经历着来自社会的审视和压力,这让他的作品充斥着阴沉和晦涩。从最早的《水之语》还有《苍之茧》开始,再到较近的《夏娃的时间》,吉浦康裕一直在探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与知识还有机器是处在什么样的关系和平衡,因此在观看他的作品的时候,就必然要忍受有点压抑而沉闷的话题。

不过,对于所有制作个人独立动画的艺术家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金钱与团队,这就迫使这些艺术家势必要成为全才和理财师。毕竟不去赚钱而只是专心做一个不怎么赚钱的动画,简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正是见到这种情况,日本一家公司成立了一个叫“动画革命东京”的运营公司,主要就是针对日本独立动画,进行挖掘、投资、宣传、回收的工作。

独立动画人的窘境不仅仅存在于日本,所以,世界各地的动画组织都开始了“独立”保卫战——

1941年,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动画部的成立成为独立动画人的滋养地:711部风格迥异的动画电影,全球范围内获奖超过620次,其中包括25次奥斯卡奖提名和4次奥斯卡短片大奖。

20世纪40年代由约翰·哈布利成立的美国联合制片公司,建立起不同于商业化的迪士尼公司,虽然于1963年关闭,却培养了大批独立动画人。

2001年,“韩国独立卡通片特别展”在汉城举行。这次以“脊椎动物的诞生”为题的活动,选择了26部从1990年到当时为止最具代表性的独立卡通片。这次活动被韩国媒体称为“是可以眺望在艺术性和大众性之间不断徘徊,最终构筑自己独立地位的韩国独立卡通片历史的活动”。

独立动画的核心是“自由”,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荆棘坎坷,或许是每个“为自由故”的独立动画人必须要面临的一场战役。

皮三们的不妥协

不看动画的人或许不知道皮三是谁,但是提到《哐哐哐》和《泡芙小姐》没准大家都会恍然大悟地“哦”一声。不错,皮三诞生了这两部独立电影。

什么是“独立电影”?皮三用八个字进行了概括:独立思考、趣味表达。

作为著名闪客,皮三曾于本世纪的头两年凭借短片《赤裸裸》和Flash互动艺术作品《玩我》,在互联网和先锋艺术界声名鹊起。在闪客纷纷改行的2009年,皮三创作了《哐哐哐》系列动画。

这个系列的内容多反映上世纪80年代的学生生活,人物简练夸张,画面富于怀旧感,充斥着大量黑色幽默,一扫国内动漫的伪饰与甜腻。2010年,哐哐动画的《兔年贺卡》,因为直面暴力拆迁,被某些网站封禁。

曾经有人建议他捕捉一些敏感事件,被他拒绝:“我只做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追随本能的召唤,因为动画所表达的是人类共性的东西。”

做动画是一个高成本的投资,制作费动辄成千上万。在中国,做动画的主要有三类:一类资金雄厚,偶尔涉猎动画;一类有其他项目支撑,靠它来养活动画梦想;最多的一类则是持观望的态度,摸索和寻找自己的方向。

现实的压力冲击着每一个独立动画人,容易抛却的,除了理想,还有创造。“思想和创造力是动画的发动机,没有这个内核,即便是造出来是高铁列车,也是牛车的速度。”皮三说。

事实上,从哐哐哐到泡芙,皮三已经摸索出一条可复制的商业经验,选择互联网做主阵地,他认为是适合国内动画片发展的最佳渠道。今年,皮三还将举办两年一届的独立动画电影论坛。不过在他的思想里,独立动画是不向任何现实和思想妥协的情感表达,“只要是喜欢独立思考和写作,都可以加入这个论坛”。

猜你喜欢
刘健动画电影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变异
A relativistic canonical symplectic particlein-cell method for energetic plasma analysis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张浩关注原因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