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与《模仿游戏》:仰望时代星空的“殉道者”

2015-05-30 10:48张艺曦
齐鲁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图灵克拉克二战

张艺曦

一个天才的“阉割”与图腾

近日,英国电影《模仿游戏》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这部由莫腾·泰杜姆执导的电影,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阿兰·图灵传》。讲述的是“计算机科学之父”、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其中截取了图灵在二战期间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Enigma的经历。

谁是阿兰·图灵?

于1931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图灵,师从著名数学家哈代。193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返回剑桥,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图灵很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分,三四岁时自己阅读,读的第一本书叫做《每个儿童都该知道的自然奇观》。他特别喜欢数字和智力游戏,并为之着迷。然而天才总是孤独又偏执,他在年少时钟情于与自己一同探讨科学的师兄,之后“同性恋”的秘密一直如影随形。1952年,他因同性恋被控有罪,为了继续科研工作,接受了治疗雌激素注射( 化学阉割 )代替牢狱之刑。

当图灵被判有罪时,他曾向警察指出,皇家委员会理应“将它(同性恋)合法化”。 “勇者理应举起自己的剑”——他一直以王尔德的话激励自己,但就在两年后,他离奇去世,死前桌边还剩半个苹果,沾染了氰化钾,被鉴定为自杀,时年41岁。

整个英国只有《每日邮报》以《床边的毒苹果》为标题在不起眼的版面报道了图灵的死亡。而在图灵辞世50年后,这个名字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人们甚至一厢情愿地相信,苹果公司的商标源于图灵死前的半个苹果,这位体制的抗争者,同性恋权益的殉道者、科学天遭遇了后世种种诠释,最终被奉为“图腾”。

当二战的真相公布于世时,一向以宽容自称的英国人突然关注到这位研发出“图灵机”来侦破德国情报的天才,他研发的“图灵机”在破解德国情报上的巨大贡献,让整个战争缩短了两年。

2012年,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其他10位名人:包括皇家天文学家里斯勋爵,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爵士保罗·纳斯,特兰平顿夫人(战争期间与图灵一同工作)致函呼吁首相戴维·卡梅伦推动赦免工作的进行。同年,一场新的请愿活动再次展开,2.1万名请愿者要求英国政府考虑对图灵进行死后特赦。

随后,2012年2月,司法部长麦克纳利勋爵(Lord McNally)表示:“考虑到图灵当时已经认罪,死后特赦并不恰当。他知道,他的所作所为触犯了法律,因此需要受到惩罚。图灵当时受到的对待是一场悲剧,目前看来是粗暴和愚蠢的,尤其考虑到他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不过当时的法律要求执行这样的处罚。”

传记《谜一样的艾伦·图灵》一书的作者安德鲁·霍奇斯(Andrew Hodges)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数学家,也是一名同性恋。他发表于《自然》杂志纪念图灵的文章中称:“必须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才能被赦免身为同性恋的罪孽吗?如果是这样,那多伟大才够资格?在‘二战中破译纳粹德国的‘谜密码足够伟大吗?或者还需要发明电脑,顺便再发明人工智能?这样够不够?”

同性恋与模仿游戏:

再造一个“灵魂”

图灵影响后世的不只是二战破译密码的功勋章,更多的是留给后世关于“人工智能”的猜想。

对于谷歌的工程师而言,图灵他们是心中的英雄。“能够站在图灵的肩膀上研究、奋斗是我们这一群人的荣幸。”谷歌曾为图灵生前工作过的密码破译所——布莱切利园提供一笔资金,让他们购买图灵曾发表的论文以供在博物馆中展览之用。其首席互联网顾问温特·瑟夫在一个采访中说:“这个男人改变了每个人的思考方法,他虽然生活在计算机历史上的早期,但是他的理念却是多么远见卓识。”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图灵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人”之一,并评价道:“我们应当记住,每一个在敲键盘、使用电子表格或文字处理软件的人,都工作在一台‘图灵机上。”

如今,留给“高等智能”们思索的是图灵最著名的图腾——“图灵测试”。

1950年,图灵发表了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并为其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在这篇论文里,图灵第一次提出“机器思维”的概念并提出一个假想:即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

图灵预言,到2000年机器将会有120兆字节的存储量,30%的情况能够通过5分钟的测试。今天,无论是GPS导航系统和Google搜索引擎,还是自动柜员机和苹果Siri,更不要说IBM旗下的象棋大师深蓝(Deep Blue)和满腹经纶的超级电脑沃森(Watson),人工智能已经无处不在,但是没有一台计算机通过了图灵测试。

在尝试通过图灵测试的漫漫征程上,模拟人类思维的愿望不断激励着人们。

而想要再造“人工智能”模仿游戏的图灵,最初的灵感来自于他的秘密身份——同性恋者。在二战前一直到60年代,英国都把“同性恋”者视为犯法。图灵隐藏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试图在“人工智能”上再造一个“灵魂”——那位在少年时代比他大一岁的师兄克里斯托弗·莫科姆。他们在一起探讨科学,惺惺相惜。不幸的是,莫科姆突然死于肺结核,这对图灵不啻为巨大的打击。从某种角度而言,图灵试图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复活莫科姆灵魂,他说他想“构造一个大脑”。

图灵的故事在传说着,除了基于图灵的传记创作的戏剧和电影之外,斯蒂芬森的经典科幻小说《编码宝典》中有着以他为原型的小说角色;罗伯特·哈里斯小说的电影版《拦截密码战》(Enigma)中,他显然是破译者汤姆·杰里科这个角色的主要灵感来源。

被时代摧毁的情爱:

“他是一个真正的异端”

在《谜一样的图灵》一书中有一段话:“发明计算机的那个人并不关心计算机克隆了谁的智能,以及为了什么。但是他们却有潜在的联系:在他们的头颅中,都有那么几立方厘米是真正属于自己,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抵御外部世界的入侵。”

作为同性恋者,他所处时代的人们震惊的是,“他是一个真正的异端……他真的相信他的行为无罪。”1895,奥斯卡·王尔德因为鸡奸罪被关进监狱,王尔德说这是“不敢言说的爱”,但图灵压根儿也没打算改变自己。

因为与一个叫做阿诺德·莫瑞的年轻男子的情感经济纠葛,图灵曾面对警察的盘问,他主动提供5页手写的陈述报告,让警察大跌眼镜:这份陈述报告写得就像散文一样流畅。

在图灵生命里的女性挚友琼?克拉克身上,可以看到同样的勇气——

“她与男人平等从来都不是问题,即使在那些未文明的年代”,电影《模仿游戏》编剧说,归功于她的非凡的能力。她的天赋足够强大到需要20世纪的一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去尊重,虽然当时有性别歧视。作为唯一一位在译解德军密码的神经中枢中工作的女性,克拉克晋级为猎8小组的副组长,而且将是小组的长期成员。

然而,克拉克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破译密码”,而在于,在一个“女性的聪慧不被赞赏”的时代,克拉克作为冲破“女性桎梏”的一位,勇气可嘉。

由于在布莱切利公园围绕事件的保密性,克拉克的完整成就至今无人所知。直到1996年去世,她都没有聚集在公众的镁光灯之下。

但是图灵欣赏克拉克,称她为“和男人一样工作”的女人。当克拉克问图灵为什么鼓励他去工作时,他说,“你不应该浪费才华”。事实上,他们一起做了一些有灵魂的事:国际象棋,拼图,植物学,甚至针织。

她不仅是图灵的挚友,她还是他唯一的未婚妻。

图灵曾向克拉克求婚,并坦承地告诉克拉克自己的性取向,但克拉克并不介意。然而结婚因为“珍珠港事件”最终无疾而终。当时,英国政府把图灵派到美国,向盟友传授破解德军谜机的经验和技巧。等图灵再回到英国已是1943年,两年多的时间使他和克拉克都变得冷静和现实。图灵承认,与一位女性之间的关系,无法让他感到完全满足,克拉克也对此表示理解和接受。

尽管如此,克拉克和图灵仍然是亲密的朋友,直到1954年他去世。编剧格雷厄姆·摩尔说,从这段友谊里他看到两个“灵魂”之间的相似之处,“他们比别人能用不同的方式看问题。”

猜你喜欢
图灵克拉克二战
享受烹饪的快乐
享受烹饪的快乐
魔法小女巫
哈啰电动车发布智能新品哈啰B70 PRO,推出智能平台图灵T30
新英镑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人工智能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