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数据服务调查研究

2015-05-30 10:48韩阳
新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气象卫星服务

摘 要:为深入了解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用户使用效果、客观评价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水平,笔者对气象卫星数据用户进行了关于卫星数据服务网站、气象卫星中心服务水平以及气象卫星产品等三方面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气象卫星服务改进建议。

关键词:服务;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卫星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用户使用效果、客观评价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水平,笔者于“2014年全国卫星应用技术交流会”上对参会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51份,回收率为85%。与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与遥感卫星相关的气象局、政府机关以及科研院所,基本涉及了全国的所有地区以及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全部应用领域,因此调研数据具有较高的普遍性。

1 用户基本状况调查

51名受访者中包括业务人员17人、科研人员8人、管理人员7人,学生1人,18人身负双重角色,既是业务人员亦是科研人员。所有受访人员的重点研究领域分布如图1所示,在所有涉及到的重点研究领域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短临预报,占29%;其次是农业气象,占25%。其中55%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卫星遥感应用水平一般,25%的人认为自己单位的卫星遥感应用水平较差,只有18%的人感觉自己所在单位的卫星遥感应用水平较好。

卫星数据解读软件的选择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所有的遥感数据软件中应用最多的软件是SMART,约占29.2%;其次是自行开发软件,大约占21.3%;另外有20.2%的被调查者选用SWAP作为气象卫星数据应用软件。

各单位获取气象卫星数据的方式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遥感相关机构获取气象卫星数据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卫星直收系统下载、网络下载以及CMACAST,其中CMACAST占的比重为48.6%,是三种获取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其次是卫星直收系统约占29.7%,而网络下载方式只占21.6%。80%的受访者都希望能够通过“网络下载”方式来获取气象卫星数据产品,并且74.5%的受访者希望通过FTP下载途径来下载气象卫星数据产品。

2 服务调查

2.1 数据服务网站调查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21%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29%的被调查者一般了解,43%的被调查者对数据服务网比较了解,只有5%的被调查者非常了解数据服务网,其中51%被调查者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的注册用户。有58.8%的被调查者会在有需要时登陆网站,只有9%的被调查者在平时的工作中频繁登陆数据服务网,这些注册用户中有69.4%用户登陆网站的目的是下载气象卫星数据,25%的用户登陆网站的目的是浏览云图,而剩下的6%用户则是出于其他目的(例如做课题或者论文)访问数据服务网。从图4中可以看出用户在登陆网站时,主要关心卫星与产品、数据下载、文档与培训等方面。

在用户所希望获取的数据资料中,占比重最多的是“卫星资料、应用培训资料”占35%,是用户最希望获得的数据资料;其次是“数据格式文档”占33%;“数据读取程序”占29%。从每天的数据下载量来看,超过5GB的只占5%,48%的受访者每天下载气象卫星数据量不足100MB,14%的受访者每天的气象卫星数据下载量在100~500MB之间,19%的受访者每天的下载量在500MB~1GB之间,剩余的14%每天下载量在1GB~5GB之间。

到目前为止受访者一共在65项重要科研项目中应用到气象卫星的相关数据,如图5所示,其中最多的局小型基建项目,占整体项目的43.08%;其次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占总体21.54%,最少的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过去的一年中,受访者在正式刊物或相关会议上发表学术文章66篇,其中有36篇(54.5%)使用了气象卫星数据产品。

2.2 气象卫星中心服务评价调查

气象卫星中心的整体评价得分为3.925分。其中系统能力符合度平均得分为4分,各项平均得分如图6所示,其中最高的是“订单填写流程简单”,平均符合度最低的是“数据服务系统产品查询条件设置合理”

服务能力符合度平均得分为3.94,各项平均得分如图7所示,其中最高的是“卫星气象中心的服务人员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得分最低的是“卫星气象中心能根据我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基础建设符合度平均得分为3.94,各项平均得分如图8所示,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卫星气象中心有完善的保密制度”,得分最低的是“卫星气象中目前有很强的网络推广能力”。

服务平台符合度平均得分为3.91,各项平均得分如图9所示。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数据服务系统网站具有好的口碑”,得分最低的是“卫星数据服务系统网站功能满足您的需求”。

交互质量符合度平均得分为4.03,各项平均得分如图10所示。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卫星气象中心的服务人员对顾客非常礼貌”,得分最低的是“当出现新情况时,卫星气象中心的服务人员能及时与我沟通”。

服务结果符合度平均得分为3.73,各项平均符合度得分如图11所示,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卫星气象中心能够在承诺的时间期限内提供服务”,得分最低的是“卫星气象中心能够提供完善的产品、产品知道信息、服务使用手册”。

2.3 气象卫星产品调查

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被用到的卫星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FY-2、FY-3、NOAA、EOS/MODIS四种卫星是最经常被使用的,使用比例分别占25%、22%、19%、19%,整体来看国产卫星的使用比例高于其他国家的卫星。

从图13中可以看出,从风云系列卫星数据的实际用途来看,天气会商、短临预报业务占的比例最大,大约占全部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应用的45%,其次是环境监测应用41%,而气候分析、以及其他应用各占7%。53%的受访者认为在课题申请和研究过程中,风云系列卫星有帮助,21%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帮助。

从数据种类方面来看,定量产品、图像产品两种数据是在业务中最常应用的数据类型,二者的应用量分别占总量的30%、25%,原始数据和遥感测量数据以及长时间序列产品用量也比较多,三者各占18%、17%和9%。另外在实际业务中还会用到少量其他的类型的数据,如图14所示。

由图15中可看出,受访者对于气象卫星数据各个方面的关心程度不同,其中最受关心的是数据质量,占总体的26%,其次是数据产品的时效性和产品算法,各占总体的24%、20%,定位精度和定标精度受关心的程度最低,分别为18%和13%。

从表1可以看出,在风云系列卫星中FY-1D卫星的数据产品所占比例最低,约6.15%。而FY-2C/D/E以及FY-3A/B相关的数据产品使用量则相差不大,分别占总体使用量的47.69%和46.15%。就单个卫星产品而言,使用量最大的是分区图-兰勃托投影产品,约占总体使用量的5.77%,紧随其后的是VIRR植被指数产品以及相当黑体温度产品,二者使用量分别占总体的5%、4.62%,而射出长波辐射产品、洋面温度、AMSU-A等风云系列卫星数据产品使用量最小,占总体使用量的0.38%。

如图16所示,在使用气象卫星资料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了解数据应用方法”以及“数据获取不便”这两方面,二者各占26%;其次是“不清楚数据格式”占20%和“没有合适的软件”占15%,所占比重最小的是“不了解数据获取方式”。

3 总结与建议

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以及问题汇总可以看出,5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卫星遥感应用水平一般,“卫星气象中心的服务质量是非常高的”的符合度平均得分为4,说明从整体而言受访者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服务质量是比较满意的,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被用到的中国产卫星的使用比例高于国外卫星,国产气象卫星数据资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科研等方面,对用户的日常业务有很大帮助。虽然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数据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提高和完善。第一,加强对业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培训、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加强国家卫星中心技术指导,开展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尤其是卫星应用技术和资料处理技术。以小型业务基建项目形式,建设省级卫星资料业务应用系统,推动卫星资料应用水平。定期举行培训,进行产品介绍以及使用培训。有相对固定的专家或业务人员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提高服务的时效性以应对突发事件。第二,注意风云系列卫星数据产品的完整性,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而且要向用户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例如产品说明、算法描述、应用支持等)。调整数据服务系统的产品查询设置,提高用户下载速度,适当提升用户权限,提高日下载限量,提供数据格式说明,下发产品的解析说明。第三,努力提升数据产品质量,注重开发多样化产品,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保证数据存档以满足用户对历史数据的需求。针对气象卫星数据,结合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数据应用软件。第四,加强卫星气象中心的网站推广能力,大力推动资料分发力度,加强信息交流并做好新数据产品的宣传工作,促进用户对国际卫星气象中心服务方式的了解。第五,提供针对地面监测方面的技术支持,建立切实的上下联动;多开展基层的科普教育及高层的技术知识再教育;对新增产品业务进行培训,每年对一个地区提供晴好天气的高分辨率数据1~2次。

作者简介:韩阳(1981-),女,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博士。

(责任编辑 李晟阳)

猜你喜欢
气象卫星服务
监测“龙王下雨”的气象卫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和它的邻居们
H-2A发射“向日葵”9气象卫星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