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泽东诗词》在大学生意志培养中的作用

2015-05-30 10:48陈晓钢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意志作用培养

【摘    要】意志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既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又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得到强化。兼备高度思想性与完美艺术性的《毛泽东诗词》,十分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坚定大学生的信念、增强大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进而有利于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大学生;意志;培养;作用

【课题项目】 本文是重庆工商大学校级教改课题“‘三个自信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阶段新成果。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400067

意志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所有人类的成就,没有一项能够离开意志的支撑而获取。但意志却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和自我磨练等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既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又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得到强化。《毛泽东诗词》以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仅在世界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还以其风发人的意气,广阔人的胸襟,砥砺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的积极作用,十分有助于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值得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挖掘和利用。

一、《毛泽东诗词》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

情感与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以它强大的力量,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绝望中发现希望,并激励意志活动的实施,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消极的情感则会涣散意志行为,阻碍意志活动的进行,甚至使行动功亏一篑。因此,尽一切可能培养人的积极情感,便成为塑造人们优良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情感的充实,却又时常处于一种情感空虚状态;他们充满朝气,却又常常面临剧烈情绪波动的困扰;他们从互联网络能够获取海量的信息,却又往往疏于经典的阅读,缺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少了审美情趣的熏陶,对美的追求往往因丰富内涵的缺失而徒有其形。《毛泽东诗词》所展示的深挚的爱国情怀,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体验,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健美的人物形象,对于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浓厚的兴趣,去仔细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充实内心世界,使自己情感世界的百花园丰富多彩,进而为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打下牢固的基础,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首先,《毛泽东诗词》中大量浸透着对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对美好景物礼赞的词句,蕴涵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但能够激励大学生跳出个人世界,将目光聚焦于国家兴盛与民族复兴的领域;而且能够让大学生从美的享受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激发旺盛的斗志,将精力集中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夯实基础上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词人给我们所展示的是宏阔而又鲜明如绘的楚天湘水,在寒秋中意趣蓊然,生气勃勃,全无肃杀之气,令人击节赞叹而又倾情向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色,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词人则以大气磅礴的手笔,勾勒出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多娇的江山,点出英雄折腰的根由。词作那极富美感和感染力的语言,极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而在《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词人则以华美的词章和清新的意境,既描绘出梅花高贵的品格,又展示了词人自己高雅的情趣,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一切,既有助于大学生努力发现生活之美,增加生活的情趣;又有助于引導大学生从大处着眼,不为琐事拘泥,乐观向上,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而产生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认同感,进而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动力,迸发出顽强的毅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毛泽东诗词》所表达的对纯洁、真挚爱情的珍视和颂扬,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爱情观。爱与被爱是人类正常的情感需要,爱情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关心、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然而,在大学生中“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观点却相当有市场。因此,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爱的能力,以真挚的爱情为基础,激发恋爱双方努力追求真理和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便成为大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毛泽东同志一九二三年所作的《贺新郎》中,词人歌咏爱情,书写离别,感情真切。“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词人不忍离别、肝肠寸断的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真情实感。然而,为了改天换地的伟大事业,词人又毅然下决心“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并期待“重比翼,和云翥。”这一浸透着珍视婚姻生活的深挚情感,和那种轻浮的感情游戏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作所展示的则是词人对战友、亲人的悼念和对烈士、英雄的赞美,沉痛而昂扬,悲壮而鼓舞,对人的心灵有着一种巨大的震撼力。与此同时,也对大学生们走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个人感情小圈子,以宽广的视野、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把焦点聚集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壮丽事业上,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再次,《毛泽东诗词》中饱含的对人民无限的爱和对敌人强烈的恨,展示了鲜明的政治立场,昭示大学生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与深厚感情,才能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获取生活的价值与意义,进而不畏艰难,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浪淘沙·北戴河》)词人以深情的笔触,既倾诉着对在大雨和滔天白浪的大海中打鱼的渔民群众安危的牵挂,又高度赞美了在艰险自然条件下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人民。“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七律二首·送瘟神》)词人则对在落后医疗技术条件下,血吸虫病给人民群众所带来的巨大不幸,极为沉痛、深表同情;“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名烛照天烧。”(《七律二首·送瘟神》)当得知血吸虫病被消灭,广大人民群众又能够健康地生活后,词人毫不掩饰地表现出了巨大喜悦。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词人表达了对蒋介石集团与广西军阀以及和冯玉祥、阎锡山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而混战的极度反感。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词人则鲜明地把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视为腐朽丑恶分子,并立志要将腐朽势力予以荡涤。

《毛泽东诗词》所展现的立场鲜明的强烈爱憎,有着强大的冲击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走出小我天地,聚焦于社会实践生活的广阔舞台,与广大人民群众休戚与共,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宏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毛泽东诗词》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信念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的内心信仰,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决不会随波逐流、虚掷光阴,而是朝气蓬勃、不畏挫折、积极进取,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尽管大都既有一种鲜明的主体意识和竞争精神,又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承担相应历史责任的强烈意愿和要求,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所带来的强烈冲击面前,如何正确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崇高信仰不动摇,并愿意为之付出一辈子的努力,则是需要正确引导的。《毛泽东诗词》中随处可见的兼备豪迈激情和坚定信念的诗句,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无疑起着荡涤心灵、坚定信念的作用,是一付不可多得的心灵鸡汤。

首先,《毛泽东诗词》向青年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青年人只有在风华正茂的年代,牢固树立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努力拼搏、展示才华,成为一个美好社会的建设者的信念,并不断为之付出努力,其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惟有这样,青年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圆春·长沙》)读着这样的词句,青年大学生绝不会无动于衷,相反,一定会豪情满怀、意志坚定、跃跃欲试,力争成为时代的先锋。

其次,《毛泽东诗词》还贯穿着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的思想,提醒人们既要“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付出艰苦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又要“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敢于为正义事业的发展挺身而出,和各种消极因素作斗争;还要“已是悬崖百丈冰,尤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忍受寂寞的考验,展现自己的风度,成为人们的楷模;更要“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在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引导下,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去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再次,《毛泽东诗词》还向我们表明,青年人只有以顽强的毅力为支撑,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八连颂》)词人告诫人们,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先进事迹和优良传统,是靠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得来的。八连的干部战士们正是凭借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政治素质,才克服了资产阶级的各种腐蚀和城市生活的种种诱惑,并最终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同样,当代大学生如果不具备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就不能守住自己的信念,就会因各种干扰因素的出现而乱了阵脚,最终,也就不会与成功有缘了。

三、《毛泽东诗词》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

当代大学生不但从小生活在和平年代,而且大多拥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强,思维敏捷,视野宽广和充满爱心;另一方面,却因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而欠缺合作意识、吃苦精神、忍耐能力和坚强意志。他们往往会在一个小小的困难和挫折面前,倍感压力而束手无策,有的人甚至还会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增强其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是优化其意志品质的必由之路。《毛泽东诗词》以词人丰富而壮丽的人生经历为基础,不但处处立意高远、大气豪迈,而且在其所展示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中,也刻画出词人处变不惊、不畏艰险、大智大勇、举重若轻的气度和才华,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绝佳教材。

首先,《毛泽东诗词》向我们表明了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诗篇中所描述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结束的长征,经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一万八千余里,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才终于胜利到达目的地,实现了与陕北红军的汇合,完成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和红军在长征中的流血牺牲相比,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感情上所遇到的困难就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当这些困难出现时,大学生们就应该勇敢面对,迎着困难上,并最终卓有成效地解决困难。反复吟颂《七律·长征》这一震古烁今的壮丽诗篇,不但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所越过的自然环境的雄奇艰险,而且还可以使他们从红军长征所创下的辉煌战绩中,领会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毛泽东诗词》还激励我们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1961年10月8日,《中国青年报》在刊登毛泽东此词手稿所附的编者按语中指出:“词中充满着乐观主义情绪、远大的预见和坚强的自信。它是战斗前进的鼓吹曲,是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读了它,一种无坚不摧、奋发有为的意志油然而生。”

作为刚刚开始独自面对生活的当代大学生,由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既没有经历艰苦的磨难,又很少有过挫折体验,因而缺少一种战胜困难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势和决心,极易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进而影响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质量。让大学生们反复颂读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犹如让大学生们面聆伟人的教导,接受伟人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豪迈语言的激励,从而坚定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

最后,《毛泽东诗词》昭示我们,世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需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样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人在以十分兴奋的心情向我们描述井冈山所发生的新旧社会之间沧桑巨变的同时,明确指出,即便是像难如上九天揽月和下五洋捉鳖这些人类过去不敢想象的事情,在今天人类智慧的指引下,也已经成为了现实。由此可见,世界上的事儿,只要你舍得下工夫去钻研,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当代大学生大都渴望成才,但也容易受到拜金主義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为眼前利益所左右,进而失去为成才而付出艰苦努力的动力,最终影响了他们事业发展的高度,令人十分惋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大学生们如果能够像词人所描述的暮色苍茫中的劲松那样,无论所处环境中的负面因素怎样“乱云飞渡”,都能够意志坚强、从容面对、不为所动,为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去克服困难、努力登攀,就一定能在奇险的顶峰上饱揽无限的风光,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公木著:《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3]贺淑曼、蔺桂瑞编著:《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作者简介:陈晓钢:男,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意志作用培养
动物的“自由意志”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