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5-05-30 20:56苏明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石创新因素

【摘    要】优化数学课堂结构,从课题引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堂小结、数学史六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在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来看,即培养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优化;创新;因素;基石;飞跃

作者: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  河北承德  068150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显得重要。课堂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合作的舞台。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求知若渴的状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培养学生能动性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

一、有创意的课题引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课题引入要有悬念要贴切自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动脑筋思考。如讲解直角三角形,可设疑:如何测量大树、铁塔、大山的高度?讲应用题时,可设疑:市场经济中应用问题,存款、贷款利息问题等。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饶有兴趣研究实际问题,自然过度到所要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因此课题的引入既要创设悬念,又要自然贴切,还要能揭示课的主题。创设情景,营造学生创造思维的氛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使它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接受者。教师要兼顾问题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要适时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出问题。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使大多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挫丧其思维的积极性。

二、新颖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

问题的解决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紧扣教学实际,设计一些台阶式问题,就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步步走向课堂高潮,当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过教师设计的台阶时,实际问题就解决了,学生既获取知识,又满足好奇心,成功喜悦油然而生。

如讲“当角度在0°——90°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时,就进行一系列阶梯练习:

1.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查出sin2°、sin3°、sin4°、sin30°、sin45°、sin60°、sin90°的值?

2.谁能看出角度大小与函数值的关系?

3.如果0°

数学知识结构逻辑性很强。一堂课的知识点传授也只有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才能容易接受,才能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换。

如讲“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先讲把x2-y2分解因式,再讲4x2-9y2如何因式分解?最后讲4x3-xy2如何因式分解?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越做越有兴趣。

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弄清教材编排体系、教材内容、特点、结构、知识点而且要摸清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心理特点等从而把握教学的适度点,找准启发的切入点,选择适合学生富有创新的完善的教学方法。

三、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直观教学是数学课的一个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采取旋转、平移、缩放、动画等运动功能,给学生以实感、美感,变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形象、直观,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优化了教学结构,提供了探索空间,生动直观的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乐于接受。

如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拖动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使之部分能组成三角形,部分不能组成三角形,从而引发疑问:满足什么条件的三条线段才能组成三角形呢?又如在证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时,也可设计动画“寻找最佳路径”:小明回家走线段、折线、曲线,那种路线最近?使学生很快联想到采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来证明,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又学的轻松有趣。

四、师生平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克服认识上的偏差,把创新能力当成小发明、小制作、学生的想法离奇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发现,别出心裁的角度等都是创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竞争合作的学风、尊重学生的爱好、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一個成功的教师,都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而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主要来自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共鸣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学生心里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功感,他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创造欲望,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要不断肯定学生的种种想法,让学生在教师的称赞、赏识中,养成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风格,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这多样化的课堂小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飞跃

课堂小结是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他把本节所学的内容融入知识系统。教师若能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小结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能使学生耳目一新,课后回味无穷,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赵绪昌.把握数学本质,提高教学效益[J].中学数学,2014,22:9-14

[2]肖维松.优化教学设计改变“懂而不会”现象[J].中学数学,2014,22:17-18

[3]何银峰.独立思考: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J].中学数学,2014,22:19-21

作者简介:苏明,(1969,3-),女,籍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数学。

猜你喜欢
基石创新因素
立足三个突出 奠定安全基石
解石三大因素
核 安全基石
用爱做教育的基石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老年人健康的四大基石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