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

2015-05-30 20:59周琳
大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

周琳

[摘 要]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直接影响着人事工作的效率和学校事业的发展。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人事工作的效率,提升了人事管理的透明度,而且为教学、科研等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持,逐步使高校实现人事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如何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合理挖掘信息价值,主动服务管理决策,这是今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 人事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78-02

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面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现代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开发的人事管理系统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单机平台系统发展至如今的网络平台系统,加快推动了高校信息化发展。

一、高校人事管理的特点

(一)信息量大

高校人事管理包含了全校教职工的基础信息管理、岗位信息管理、师资建设管理、工资福利管理等,而各项信息又涉及每位人员,同时根据有关人事政策的调整,相关信息也会相应变化,因此一个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信息量大,数据庞杂。

(二)涉及面广

高校的人事管理从机构设置、人员招聘、编制管理、岗位设置聘用到人员的培养进修等横向信息管理,从上级部门的人事信息统计到校内人事信息甚至院系部门人员信息等纵向信息管理,信息的涉及面广。更广泛地说,人事管理信息还包括在有关互联网、学校主页等媒体发布的有关人事工作通知、招聘信息、公告等。

(三)信息变更频繁

高校人事信息类目多、更新快,从人员的进入、管理、调离等方面看,有教师的学历提升、职称晋级、进修情况、岗位调整、奖惩累计等各类情况,以及相应的时间点记录等等,而且有的人员在一年内就可能涉及几方面的信息变化或者一方面的信息多次变化,更新频繁,横向、纵向的信息变更给人事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工作量。

(四)管理人员少

一般高校的人事管理队伍均较为精简,承担的工作量却比较大,且人事管理人员的日常业务培训也偏重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对于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培训不多,尤其是运用信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等方面较为欠缺。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人事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当其冲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来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有效开发,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力管理,还体现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在繁重、复杂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高校人事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首先,可以将常用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快速整理信息,缩短人力工时;其次,通过信息化管理数据比较准确、全面,可以大大减少和避免统计的遗漏、误差等;再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功能可以进行横向、纵向等多维数据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翔实的依据,进一步发挥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效应;同时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人事管理的方式优化。

(三)是学校与教职工信息交互的良好平台

建立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优化高校的日常人事管理,校内教职工也可以通过账号登陆获取自身的相关信息,实现教职工自主服务的同时有效地核对、完善信息内容,减少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有利于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化。系统内有价值的信息,如管理制度、教学文件、培训信息等也能积极推动教师自身发展,是学校与教职工信息交互的良好平台。

三、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人事信息管理范围

根据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需求和工作流程来确定人事信息管理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四类信息:

人员基础信息:主要包含教职工的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称、所在部门、聘用岗位等基础性信息。这一类信息主要集中在学校人事部门管理,面向全校教职工登陆查询核对。

人事管理信息:主要包含人才引进、岗位变动、人员离校、聘用考核等人员管理信息。这一类信息根据高校二级管理权限向二级学院开放管理,学校人事部门审核。

师资管理信息:主要包含各类人才培养、人才工程建设、在职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等管理信息。这一类信息由学校人事部门管理,教务、科研等部门信息共享。

工资福利信息:主要包含高校教职工日常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的管理、社会保障信息管理。这一类信息由学校人事部门管理,同时可供全校教职工登陆查询。

(二)建设人事信息业务系统

1.设计总体思路

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和人事信息管理范围,详细地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思路,进行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设计人员应从规范数据标准、规范工作流程、确定院系各级审核、录入、提取信息权限、各终端登录等方面着手,做到系统模块简洁明了、工作流程清晰、各级权限明确,同时方便查询,能满足各种分类信息的统计,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管理。

2.加强技术支持

开发有效的人事管理系统,应切合工作实际需求和事业发展。加大技术支持,积极研究市场中较为成熟的管理系统软件,与有先进而实效人事管理系统的高校进行技术交流和讨论,改进符合自身高校运行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多功能系统开发和平台管理,并促进后期管理系统的升级完善。

3.实现人事信息化管理

人事信息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数据信息,贯穿于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为高校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后可实现:其一,在统计各类数据时可根据需要非常准确快捷地提取,实现统计一键化;其二,有关的人事管理工作如人才招聘、岗位聘用、评优奖惩等,可在系统中申报、审批,及时高效地开展业务,实现办公无纸化;其三,在教职工的管理和考核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制订统一的业绩数据库,结合绩效考核办法,实现业绩考核的自动化管理,在高效开展工作的同时,实现管理公开透明化。

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人事信息变更频繁、数据冗杂,上级有关政策又可能不断调整,因此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可靠的统计信息和分析数据,制约了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这类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事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方面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及时、准确地更新数据,做到勤更新、勤记录、勤备份,同时在建立人事管理系统时应结合工作需要设计程序,各工作模块相互制约,必须完善信息后才能进入下一模块。

(二)制定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标准

在高校管理中,各项人事业务的需求不同往往会造成各自独立的信息统计标准,造成数据存储分散杂乱,且相互间没有较好的兼容性,从而影响到后期数据的使用。针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多元化,应在校内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各职能部门之间、各院系之间的人事信息可实现共享和管理。

(三)建立合理便捷的系统程序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应符合高校特点,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特点。根据人事工作内容注重开发系统各模块之间数据转换、提取功能,实现人事业务的协同性。其次,对人事工作流程、管理审批权限建立安全便捷的工作管理系统,同时建立信息提供、平台维护、工作运行的责任制度。

(四)提高人事管理队伍业务能力

高校的人事工作人员,大多是沿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虽已接触信息化管理但并不深入、精通,不擅长应用较为复杂的管理系统。这就要求对现有人事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开设信息化管理培训的课程,使业务不断熟练、专业。有条件的高校应配备专人维护系统,聘用有较强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人员,同时要求管理人员思想素质过硬,严格遵守人事信息工作的安全保密制度。

五、结语

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人事工作的效率,提升了人事管理的透明度,而且为教学、科研等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持,逐步使高校实现人事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如何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合理挖掘信息价值,主动服务管理决策,这是今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雄,徐雅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2] 张安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8).

[3] 王淑梅.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对策及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3(6).

[4] 金静.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进程探析[J].科技信息,2012(15).

[5] 佟媛媛.浅谈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6).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
人事管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人事档案数字化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推行军事体育训练与人事管理挂钩政策